四川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 2018年組織直購電規模將超過550億千瓦時

四川日報 2018-05-08 11:27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的第10個年頭,四川電網也經歷了恢復、重建、跨越的10年,完成了從區域電網到樞紐電網的大跨越,特高壓電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三大特高壓線路縱橫西東。10年來,四川電網持續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的能源動力,助推四川GDP連續跨越2萬億元和3萬億元大關;“十二五”以來,累計外送電量6600多億千瓦時,有力促進四川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投資880億元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助力貧困地區脫貧奔康。

  10年來,受災電網高質量再造,四川電網更加堅強。堅強的是電網,受惠的是羣衆。四川持續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釋放改革紅利降低用電成本。5月7日,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傳來消息,通過直購電、留存電量、豐水期富餘電量和居民電能替代、峯谷電價等優惠政策,預計今年我省可降低企業用電成本78億元。

  多條腿走路

  四川電價實現“普降普惠”和重點扶持

  2016年,四川被納入全國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試點。2017年,四川平均實際銷售電價(含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爲0.5917元/千瓦時,低於全國平均電價水平,在全國省級電網中排名第24位。

  近年來,四川穩步推進電力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助推實體經濟發展。

  推進市場化交易方面。2018年組織直購電規模將超過550億千瓦時,通過實施直購電、留存電量、全水電精準扶持、豐水期富餘電量政策等,降低了大工業用戶用電成本,2017年四川大工業到戶電價達到0.4585元/千瓦時(含基本電費爲0.5452元/千瓦時),其中:電解鋁、多晶硅、多數鋼鐵企業含基本電費的到戶電價分別爲0.28元/千瓦時、0.42-0.44元/千瓦時和0.43-0.52元/千瓦時。

  居民優惠電價方面。實行豐水期居民電能替代政策,根據4月26日省能源局文件,今年6-10月對居民用電實行0.15—0.20元/千瓦時不等的優惠。即在維持現行階梯電價制度不變的基礎上,對豐水期城鄉“一戶一表”居民用戶月用電量在181-280千瓦時部分的電價下調0.15元/千瓦時,月用電量高於280千瓦時部分的電價下調0.2元/千瓦時。還出臺了居民低谷優惠電價,豐水期爲0.175元/千瓦時,枯、平期爲0.2535元/千瓦時。

  特殊電價政策和降費降價措施方面。四川實行藏區留存電量政策,每年規模80億千瓦時,適用於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地區和甘眉、成阿、德阿“飛地”工業園區;2018年出臺了雅安留存電量政策;對工商業用戶實行了峯谷電價政策,低谷時段目錄電度電價下浮50%;基本電費可選擇按實際需量計費,按國家規定標準減半徵收高可靠性供電收費。

  通過市場化方式實施各項政策後,預計今年全省可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約78億元。

  結合四川電網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全省國家電網供區內已實現56家改制縣公司“同網同價”,率先完成了高價區降價,既增強了改制縣級供電公司的發展後勁,又讓廣大用電客戶擁有了更多獲得感。

  屢次創新高

  水電外送走出“上升曲線”

  2017年,四川外送水電達1389億千瓦時,再創歷史新高。1389億千瓦時清潔水電外送意味着什麼?相當於節約標煤48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1.28億噸、二氧化硫約120萬噸。“十二五”以來,四川累計外送電量6211億千瓦時,帶來經濟值467億元,稅收82億元。

  近年來,我省水電外送電量屢創新高。2014年至2017年,我省全口徑外送電量(含國調和網調機組)分別爲1116億千瓦時、1226億千瓦時、1288億千瓦時、1389億千瓦時,走出一條“上升曲線”。

  四川電力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水電外送電量再創新高,主要得益於外送機制創新及外送通道能力提升。

  水電外送機制創新方面。隨着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推進,目前我省水電外送形成了“1525”新格局,即利用十大外送通道,面向華東、華北、華中、西北、重慶5個市場,依託北京、四川兩級交易平臺,實施深化戰略合作、推動市場定價、豐富交易品種、挖掘通道能力、完善周期組合等5項舉措,推動四川水電外送量不斷創新高。

  外送通道能力提升方面。2017年6月,川渝電網第三通道提前投運,川渝通道輸電能力提升至500萬千瓦,爲外送水電大幅增長奠定了基礎,去年借川渝通道輸送的電量超過200億千瓦時。

  目前,四川電網通過八大交流和四大直流輸電線路與華東、華中、西北、西藏。

  目前,四川電網通過八大交流和四大直流輸電線路與華東、華中、西北、西藏電網相連,我省電力外送能力已達到約3000萬千瓦,居全國各省(市、區)之首。江蘇、浙江、上海、安徽是川電外送的主要消納地。

  作爲我國清潔能源資源大省和國家優質清潔能源基地,我省正積極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範省建設,取得諸多進展。2017年8月,全球在建規模最大水電站、裝機1600萬千瓦的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主體工程全面開工,我省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再上臺階。白鶴灘水電站與烏東德、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一起,在金沙江下遊構築我國重要的綠色能源基地。目前,我省水電裝機規模達7564萬千瓦,以水電爲主的清潔能源佔比超過80%,居全國第一。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高度重視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在全國率先實現以清潔能源爲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成爲清潔能源消費大省。

  轉化資源優勢

  構建大電網大市場大平臺

  四川是電力外送省份,將四川的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有效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依託大電網、融入大市場、構建大平臺。

  依託大電網。加快省內外水電外送通道建設,充分發揮大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高效的優勢,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進一步降低電網運營成本。四川183個縣(市、區),國網四川電力作爲省級電網,供電範圍涉及162個縣,供電量佔全省的95.64%。省屬電網(省能投集團所屬水電集團)供電範圍涉及27個縣,其中11個縣與國家電網交叉供電。此外,還有縣屬國有企業2家、民營企業3家、上市公司5家、小水電供區254個。推動大小電網融合發展,目前已啓動全省“一張網”建設工作,注冊成立了由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控股,省能投集團以及宜賓地方政府共同出資的宜賓電力公司,將按照220千伏電網資產由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建設運營,宜賓市屏山縣、長寧縣、興文縣配電網資產由宜賓電力公司建設運營的模式協調發展。大小電網融合發展,逐步形成“大小電網配合、協同一致、共同發展”的新局面。

  融入大市場。加快建設水電外送輸電通道,實現我省水電資源在全國範圍優化配置,促進清潔能源全額消納;省內,加快建設以特高壓交流環網爲骨幹的堅強智能電網,保證川西優質水電能輸送到省內負荷中心消納,實現移峯填谷、水火互補、豐枯互濟,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效率。

  構建大平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創新交易品種,完善交易機制,促進各類市場主體作用發揮,加大清潔替代、電能替代,增加清潔電力消費,降低用電成本,實現發電企業多發電、電網企業多供電、用戶多用便宜電的共贏局面。

  通過大電網、大市場、大平臺發揮作用,進一步促進四川水電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爲我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提供綠色、經濟、安全、可靠的電力能源支撐。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