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總額增長超十倍 中鋁集團創10年最佳業績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23 08:30

  在葛紅林掌舵後,經過3年多的“加減乘除法”綜合改革施策,身爲有色巨頭的中鋁集團,於2017年創下10年間最佳經營業績。

  從中鋁集團獲悉,集團1月20日召開的年度工作會上披露,2017年中鋁創出10年來最佳經營業績,利潤總額增長超十倍,資產總額達到5300多億元,同比增長2.5%。

  “加減乘除法”改革

  中鋁集團提供是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中鋁完成營業收入超3100億元,同比增長17.5%,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創歷史新高。

  憑借着亮眼的成績單,中鋁集團連續三年全面超額完成國資委的考核指標。此外,中鋁集團資產負債率大幅下降超過20%,負債水平降至央企平均以下。

  中鋁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葛紅林表示,中鋁集團經營業績的持續提升是通過堅持運用“加減乘除法”實現了“破”與“立”的轉型。

  事實上,自葛紅林2014年掛帥中鋁起,中鋁集團就開始圍繞供給側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運用“加減乘除法”展開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在葛紅林上任的當年,因產能過剩引發的行業寒冬,中鋁正面臨困境。在2014年,中鋁旗下上市平臺中國鋁業淨利潤爲虧損162.17億元,登頂當年A股“虧損王”。

  首次實現各板塊全部盈利

  作爲葛紅林的前任,坐在火山口上的熊維平,曾用近5年時間對中鋁動了一次“大手術”。不過,在行業的低谷中,中鋁的扭虧依舊步履維艱。

  爲了扭虧爲盈,在2015年年度工作會上,剛上任董事長之職的葛紅林把2015年的結構調整計劃,歸納爲“加、減、乘、除”運算法則。

  具體來說,做加法,堅持做強做優做精主業,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做減法,淘汰落後,處置不良資產,止住“出血點”,減少“出血量”;做乘法,把創新驅動作爲扭虧脫困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做除法,做大分子,做小分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

  此後,在2015年實現扭虧後,中國鋁業的業績也開始好轉。而作爲母公司,中鋁集團也開始連續提升,並創下自2007年以來的10年最佳業績。

  與此同時,中鋁集團人士表示,中鋁集團首次實現各板塊全部盈利,經營能力和發展質量大幅提升。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鋁集團已經從行業中的成本追趕者脫穎而出,轉到打造絕對競爭優勢、引導行業發展方向的新階段,競爭力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中鋁集團新聞發言人聶震表示,中鋁將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打造環保節能、開發投資和海外三大平臺,加快引領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跨越式發展。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