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有源頭“活水來”——西南鋁鍛造廠2017年下半年裝備升級改造紀實

西南鋁 2017-11-23 15:25

念好“改”字訣,方能培育新動能

6月21日,新增高溫合金爐安裝成功;

7月17日,8000帶鋸改造新增圓滿竣工;

9月15日,擠壓制造部高速帶鋸改造順利完工;

11月15日,模壓制造部6號合用爐新機啓動;

11月18日,100噸矯直機技改完成……

得益於設備技改的強有力完成,鍛造廠2017年1-10月能耗費用降幅爲13.43%,與2016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91%。進入“奮戰100天”以來,各技改項目更是快節奏、重力度的全面趕工,資源整合是重點,協調合作是關鍵,技改激發起的強大“聚寶盆”效益,讓創新創效的氛圍在鍛造廠蔚然成風。

1、小步快走的“高速帶鋸”

高速帶鋸位於擠壓制作部125矯直機對面,它是鋸切班班長劉兆洪常年工作的地點,高速帶鋸吸塵系統風機軸承損壞是這幾年生產中經常遇到的“攔路虎”,相關維修維護一直在進行,設備保障部的“搶修搶救”成了常事。

如何將這個問題徹底改善?毫無疑問,吸塵系統的改善是整個工程的最關鍵控制點和最難點。7月28號,該改造項目開始,定尺裝置的設計、提供參數,增加平衡缸、防止下墜、減少安全隱患,改造初期,設備保障部對參數進行了全面分析,與設計單位有效溝通,相關裝置的準備、調試一步一個腳印地平穩順利進行。但如何突破最難的關口?設備保障部的參與人員集結了智慧的結晶。在高速帶鋸頂部有一處半米寬、一米長“吸屑口”,鋼板做成的簸箕形狀,鋁屑像倒垃圾一樣通通被吸進口子。就是這個普通的簸箕狀“吸屑口”,成了整個吸塵系統最大的改善,達到90%的吸塵率,提高了鋸切定尺控制精度,減小籤字率,產品成品率提高30%。

田懷前是設備保障部的作業長,作爲親自參與者,該項目的每一步進程他都了然於心。“一開始,我們在吸鋁屑口的設計上確實一籌莫展,從材料的使用到形狀如何,方案提出了很多,但具體到實施過程中又遇到很多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花費了將近一個月時間的設計和完善,在設備廠長的幫助下,他們想到一個“精妙點”:改變鋸帶方向、遠離操作室,做成最傳統老式的“簸箕”形狀,問題迎刃而解。

在改造調試過程中,還有一個意外收獲。動力計控站的技術員晏勇在協助設備電氣系統時,爲了改善控制程序不完美,竟然自學會了伺服電機的調試,掌握了一直沒有完全弄通的新技能,讓這個80後技術員心裏樂開了花。

小步快走,歷時兩個月,一環扣一環,“高速帶鋸”改造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踏實。

2、填平補齊的“6號合用爐”

9月15日,模壓制作部6號合用爐改造正式開始。在此之前,該車間4號、8號、9號合用爐的改造已全部完成。

隨着工廠對做好合爐、組批生產,保證能源消耗平穩的要求越來越嚴格,6號爐的改造迫在眉睫。在改造初期,大家心裏就明白,這次項目考驗的不只是細心和技術,工期帶來的緊迫感更考驗毅力。爭取在衝刺四季度的緊要關頭完成任務,項目的急迫性又讓所有參與人員心裏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此項目的負責人是設備保障部副主任劉鵬,因爲有前期改造的經驗,在6號爐的改造上,他本以爲遊刃有餘。可是,前期的數據只能爲科學論證提供依據,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浪費資源又沒有取得預定的成效。

在改造過程中,他們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爐溫均勻性的掌控。每一個爐子都存在毫釐的差距,一個數據不精確會導致整個改造的全盤失效。“我們也加班加點熬過幾個通宵,緊張忙碌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是收獲,也爲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10綜合爐項目提供了思維參考。”劉鵬把這次改造學到的收獲很快舉一反三地利用到別的爐子上。

“6號合用爐的改造完成,最大亮點是保溫性能強,鏈條開動平穩,設備故障率爲零,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在實際生產中,模壓制作部作業長張成元感受最深,4個爐子的全新“重生”,填平補齊的功能顯而易見,也讓車間的排產組織更加有力。

每一次的項目完成背後都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個項目的改造,堵住了鍛造廠利潤流失的“黑洞”,帶來無窮“活水“,“節奏快、力度大、早見效”的項目進程,築起裝備升級的堅實堡壘,撐起了鍛造廠發展新願景。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