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VS內蒙:未來1-2年,誰會是國內電解鋁供應端的最大變量?

中商碳素研究院 2019-10-31 08:33

在鋁行業中有一場無形之戰,那就是“綠色發展”之戰!各地區也早已認識到這場戰爭的重要性,自2017年電解鋁供給側改革始,各省、市、自治區所屬電解鋁產能不斷有淘汰、退出、置換、新增等情況出現,2018年開始工信部繼續嚴格落實產能置換政策,而2019年起未完成產能置換的落後產能,將不再視爲合規產能。在這場“綠色之戰”的驅使下,鋁企也慢慢地向西南轉移。雲南和內蒙古是2019年上半年置換新增產能的重要地區,那麼它們在未來1-2年內,到底誰會是國內電解鋁供應端的最大變量?

市場區位在雲南發展水電鋁材一體化產業,向內可緊密聯系長三角、珠三角、成渝經濟圈等國內市場,對外可直接輻射南亞東南亞市場。2016年,全球人均鋁消費爲10.4Kg,東南亞地區人口總數近6.4億,但人均鋁消費只有6Kg,南亞地區人口總數17.7億,人均鋁消費僅2Kg。南亞東南亞地區要達到目前的全球鋁消費平均水平,市場缺口巨大,對於雲南來說算是潛藏的市場。內蒙區域內鋁材產能近300萬噸,產業集羣效應強於新疆,但還正在新建下遊產業羣,對於區位優勢來說,雲南略勝一籌。

電力成本雲南電費要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以前高的時候5毛多,現在政策支持下也還是在3.5毛上下。另外,就雲南豐水期的棄水量對應的發電量來看也不過300億度電,上馬100萬噸電解鋁產能,就需要100多億度電。但隨着後續大型電源建設,雲南省到2025年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以上,可保障進一步做大水電鋁材一體化規模。2018年,內蒙古地區對電解鋁企業的電價有扶持政策,每千瓦時3.39分執行。電解鋁產能主要集中於距離上下遊相對較近的蒙東地區,自備電比例約89%。電解鋁選擇內蒙古作爲轉移地主要考慮的是較低的電價,距離經濟腹地不遠,環保壓力不大。

原料成本雲南鋁土資源豐富。僅文山和大理兩個地區預計可供開發的鋁土礦遠景儲量就將達4億噸以上。周邊省份和國家資源也十分豐富,像貴州、廣西、越南、老撾等。雲南的電解鋁廠從碳素到氧化鋁,都還需要依賴外省供應,這無疑會增加原料成本。內蒙古可以享受運煤鐵路通道的便利,包頭地區和霍林河地區氧化鋁採購運費分別約100元/噸和300元/噸。

政策方面雲南省政府打出“綠色能源”的牌,服從國家政治大背景所倡導的“綠水青山”。旅遊業爲經濟支柱的雲南對環境的重視程度相當高,所以在環保政策方面雲南是極力踐行的。內蒙古則鼓勵建立以霍林河地區和包頭爲中心的鋁產業集羣,並建設自備電網。除此之外,雲南地方政府的政策傾斜更偏重鋁加工就地轉化,與金融機構談加工類項目融資更容易談。例如某企業計劃於明年6月投產的50萬噸電解鋁項目,政府給出的指標是希望當地下遊轉化率要達到80%以上。目前下遊投資項目有在談,但還不多。該企業母公司並入中鋁後,在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及物資採購、銀行融資等層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同時企業自身在成本及盈利考核上的壓力也在增大。因此,企業在建設電解鋁項目時,對銀行融資還是有一定成本顧慮,希望可以尋求產業基金助力。當前,內蒙古和雲南兩省都在大力發展電力,力求降低電解鋁電力成本,內蒙古主要是煤電和風電,雲南主要是水電;原料和運輸方面,雲南比內蒙古優勢稍佳,但內蒙古目前環保壓力較小;但雲南在技術支撐體系比內蒙古完善,對於新轉移的電解鋁產能,技術及創新有巨大的優勢。

在“綠色能源”和“綠水青山”的背景下,短期雖有新投產能的不確定性,但綜合中長期格局確定,雲南將會是未來1-2年國內電解鋁供應端的最大變量。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