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十條目標全面實現 新治理行動計劃已在醞釀中

界面新聞 2018-05-22 16:18

  空氣質量管理已經進入PM2.5和臭氧協同防控的深水區。

  截至2017年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大氣十條)提出的目標已全部實現。現在,新的大氣治理行動計劃正在醞釀中。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郝吉明在日前舉行的一場“打贏藍天保衛戰”專家探討會上表示,與2013年相比,2017年全國範圍內PM10下降22.7%,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大城市羣PM2.5濃度顯著下降,其中,北京市PM2.5降至58微克/立方米,珠三角連續三年PM2.5穩定小於35微克/立方米,74個重點城市大氣污染天數顯著減少,大氣十條目標全面實現。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大氣環境規劃部副主任雷宇透露,一些前瞻性的政策和方法正在被納入新大氣治理行動的考慮範圍中,包括中央財政資金根據各地空氣質量改善效果進行分配等。

  “空氣質量管理已經進入PM2.5和臭氧協同防控的深水區。”郝吉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大氣污染治理剛剛邁出第一步,距離實現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導值還是任重道遠。”郝吉明表示。對於下一階段的大氣治理工作,他給出了若幹建議,包括在鞏固和深化大氣十條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重點區域範圍,優化能源、產業和交通結構,在交通、電力、鋼鐵等領域實施國家減排行動計劃等。同時,他認爲有關部門和企業應該加大科技支撐和能力建設力度,特別是對精細化污染物排放動態清單和多要素天地空一體化環境監測體系的建設。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氣候部副主任、副研究員馮相昭表示,利用協同控制的手段有利於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減少整個社會的治理成本,同時也減少了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

  “電力、鋼鐵、化工和交通行業是空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電力和熱力部門同時也是溫室氣體的貢獻部門。”馮相昭稱。

  “發展可再生的綠色能源,是大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的主要措施。”郝吉明表示。此外,調整產業結構也在協同治理過程中佔據重要地位。

  去年冬天,爲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工信部下發通知,對鋼鐵、焦化、鑄造和建材行業實施部分或全部錯峯生產,同時對有色化工行業實施優化生產調控。

  “錯峯生產是短期內調整產業結構的方式之一。”郝吉明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錯峯生產治標,調整產業結構治本。”他認爲,將空氣污染作爲錯峯生產的周期性因素考慮進去,可以讓生產更加有效,但從長期來看,淘汰過剩、落後和低端產能才能真正解決污染問題。“未來,要基於企業績效進行錯峯生產。”他說道。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抓住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加強工業、燃煤、機動車“三大污染源”治理。同時要推動綠色發展,從源頭上防治環境污染。且需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促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清潔化改造等。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