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由於海外疫情帶來的全球大宗商品暴跌衝擊後,鋁價從4月初的底部持續回暖,重拾14000元/噸關口。與此同時,近日一則我國將不再受理和審批固體廢物進口相關申請的消息,也引發市場對廢鋁終止進口帶來市場變化的關注,全面禁廢對國內鋁市場影響有多大呢?
鋁價回暖三月大漲25%
今年上半年,國內鋁企猶如坐上過山車,從行業全面虧損,到大範圍盈利,僅用了不足三個月時間。進入2020年“下半場”,國內鋁期貨價格更是一腳踏上萬四高點,有行業相關個股股價甚至實現短期翻番走勢。
7月2日,滬鋁主力合約2008盤中最高報14035元/噸,收盤報13965元/噸。此前在7月1日,該主力合約在年內首度突破萬四大關,最高報14050元/噸,較4月2日最低11300元/噸,漲幅近25%。
“鋁的市場價格和期貨價格走勢貼近,目前市場報價也都在14000元/噸左右,屬於較高水平。”談及近期國內鋁價格表現,一不具名行業上市公司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確實大家都沒想到會漲這麼高。”
談及刺激鋁價回暖的因素,上述人士稱,一方面確實國內疫情控制情況較好,下遊復工復產水平逐步提升,近幾個月基建等需求增長較快,基本都處於生產旺季,從而使得出貨量增加。另一方面,近年來鋁行業都在推進產能轉移,大量產能從山東、河南等地遷移到雲南、新疆等地,這中間就會形成一個轉移的置換空擋期,今年上半年置換期集中出現的情況比較明顯。以一家大型鋁企爲例,轉移前在產產能有近90萬噸,但目前異地恢復的產能僅達到15萬噸,這期間70多萬噸的產能還未完全恢復。
“此外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次鋁價大跌大漲之際,下遊企業都會囤貨,因此目前鋁價格表現或並不是市場真實需求造成的。”他表示,今年年初國內鋁庫存量達到150萬噸的高位,而目前市場庫存量僅爲70多萬噸,基本已經削減掉一半。但這些庫存差額並不是完全被市場消耗了,而是在鋁價大漲過程種,被下遊企業囤貨轉移了,形成了庫存下移。所以,到今年9月份鋁消費淡季到來後,如果市場對於價格下行預期較強,都開始停止採購囤貨,只用自身現有庫存,或者鋁價的真實的情況才會現顯出來。
從全面虧損到普遍盈利
2020年3月末,受海外疫情引發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影響,鋁價格大幅跳水,滬鋁主力合約半個月內驟降近2000元/噸,鋁行業上下遊進入全面虧損期。
然而,受鋁價回暖提振,A股市場上相關鋁行業個股近兩個月來也走勢強勁。Wind數據顯示,中信鋁行業29只個股種,有19只近60個交易日累計股價走勢飄紅,其中5只個股累計漲幅超過30%,2只個股累計漲幅超50%。主營鋁合金及其制品研究開發和生產加工的和勝股份,三月末至今股價已實現翻番。
鋁行業個股的走紅與行業整體盈利情況向好不無關聯。
卓創分析師李曉蓓表示,據監測數據,截至6月底,我國電解鋁企業算數平均生產成本12371.8元/噸,較上月底增加141.6元/噸,行業平均盈利1648.2元/噸;加權平均生產成本11722.31元/噸,較上月底增加128.83元/噸。6月份涉及利潤統計的電解鋁運行產能3165.4萬噸,虧損產能184.5萬噸,虧損產能佔比5.83%,較上月小幅減少。
2020年6月份全國電解鋁企業虧損比例較上月繼續減少。據卓創統計,6月份電解鋁產能成本在12000元/噸以下的產能規模2138.2萬噸,佔比67.55%;12000-13000元/噸產能規模625.4萬噸,佔比19.76%;13000-14000元/噸產能規模爲307.3萬噸,佔比9.71%;產能成本大於14000元/噸的產能規模94.5萬噸,佔比2.99%。
“目前鋁生產企業基本都恢復盈利了,即使是電價成本比較高的河南省,現在也不會虧損,只是盈利多少的問題。”上述鋁行業上市公司人士也稱,按照目前的鋁價,國內鋁生產平均噸盈利差不多能達到1500元以上,但是這種盈利是否能夠持續尚不好判斷。“雖然今年市場對於基建需求預期較高,但目前在行業普遍盈利的情況下,下遊需求是否還能夠支撐鋁價上行,還是未知數。”
值得關注的是,7月2日晚間,中國鋁業發布公告稱,受市場環境影響,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本着效益優先的原則,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決定自公告之日起對中鋁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華興鋁業有限公司共三條氧化鋁生產線實施彈性生產,涉及氧化鋁產能約180萬噸。
此前,該鋁業龍頭曾在2017年5月及2018年7月、12月發布過實施彈性生產公告,彼時國內鋁期貨價格均在14000元/噸上下。
全面禁廢對鋁業影響幾何?
今年是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收官之年。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將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其明確了對疑似固體廢物的進口貨物開展屬性鑑別、非法入境固體廢物的退運和處置等法律要求,並且大幅提高了違法處罰力度,爲進一步推動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近日,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也表示,今年下半年,生態環境部將延續上半年審批模式,按既定計劃進一步削減包括廢金屬在內的固體廢物進口數量。自2021年起,我國全面禁止固體廢物進口,生態環境部將不再受理和審批固體廢物進口相關申請。
“改革開放初期,在剛開始找到廢鋁利用價值的時候,我國是大量通過洋垃圾進口來填充國內需求。但隨着國內廢鋁料越來越多,加之回收體系越來越完善,從2013年起,廢鋁進口量都呈現逐步縮減過程。”卓創分析師朱珊珊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近年來國內禁廢的政策是逐步加碼的過程。例如廢鋁的種類非常多,國內進口的就有二十多種,每次政策涉及的可能有一兩種,是一個逐步禁止的過程,但到2021年就全面不進口了,以後可能就沒有進口廢鋁的說法了,要依靠國內廢鋁自給自足。
之前我國廢鋁篩選技術不是特別先進,2014年前後都是粗放型生產,對於篩選技術意識不強。但近幾年隨着供給側改革推進,淘汰了很多小作坊型企業,對於廢鋁的篩選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例如山東魏橋也在和德國公司合作做廢鋁再生技術研究,因此我國目前已可以完全不依賴進口廢鋁就可以自給自足。2020年4月份第五批限制廢料進口涉及的鋁廢料可能也就十幾萬噸,總的來說,雖然2021年全面禁廢,但廢鋁在全部禁廢量中佔比是較小的。
阿拉丁統計數據也顯示,2013-2017年我國廢鋁年均進口約220萬噸,與國內原鋁年產量3600萬噸相比,即使不考慮廢鋁非金屬量的影響,其鋁資源進口總星相比國內原鋁產量也僅爲6%左右。2017年7月,國務院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首次將嚴禁“洋垃圾”作爲年度重點工作。2018年以來,受國內禁止洋垃圾、對廢鋁進口實行審批制,國內廢鋁進口量呈現出大幅下滑態勢。2018年國內廢鋁進口量降至157萬噸,同比下降27. 9%;2019年廢鋁進口量進一步降至139萬噸,同比下降10. 9%, 2020年前5月廢鋁進口量更是降至32. 77萬噸,累計同比大幅下降50. 42%。這和2020年前5月全國固體廢物進口量爲322. 6萬噸,同比減少45. 3%的進口情況大致相同。以此來看,即使不考慮廢鋁非金屬量的影響,以當前國內原鋁日產量超10萬噸的供應量來看,前5月廢鋁進口量也僅能影響3天左右的供應量。
朱姍姍也表示,進口廢鋁量實際就是逐年減少的過程,對國內市場影響相對比較小。之前企業之所以會採購進口廢鋁,都是需要鋁破碎料,但現在國內的破碎料也相對增多,部分企業已經不願意用進口的廢鋁。由於美標、日標等合金成分、硬度等有稍許區別,有企業會反應國外廢鋁偏硬,反倒不適合進一步加工。
“禁廢對國內鋁業自己自足的發展是有好處的。國外廢料涌入,國內廢料會處於相對過剩狀態,無疑會打壓廢鋁價格。我國現在也處於廢料報廢周期之內,勢必會增加國內廢鋁量。禁止廢鋁進口,我國廢鋁消化會更快一些,所以全面禁廢對於國內市場良好發展是有一定支撐的。”她表示,近期國內廢鋁價格相對處於高位,已經完全回歸到年前水平,市場呈現相對短缺情況,一是由於進口量少了,二是由於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下遊開工緩慢導致廢鋁邊角料減少等。不過,隨着下遊基建,包括加工行業復蘇,市場也將逐步進入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