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色金屬工業昔日的“蓬勃之地”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20-09-21 10:10

康蘇,一個既遙遠又熟悉的名字。在新疆有色70年歷史中,它如曇花般燦然一現,卻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發揮了特殊的作用。11年中,從無到有、從荒蕪到繁華,一座現代化工業小鎮拔地而起,當年的風貌如今還依稀可見。在新疆有色集團公司南疆地質會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讓我們再次梳理那段脈絡,感受那段歷史。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南疆大地因豐厚的文化歷史和富庶的礦產資源而成爲創業熱土。據《新疆通志—有色金屬工業志》第42卷記載:1952年3月19日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技術會議確定,建立康蘇礦。是年4月3日,經中蘇金屬公司經理克·西蒙諾夫批準,成立沙裏塔什地質勘察隊。

沙裏塔什地質勘察隊成爲中蘇金屬公司布局南疆的一支找礦尖兵,從此南疆大地有了新疆有色人開拓大昆侖寶藏的足跡。

同年7月,中蘇金屬公司設立喀什礦管處,下轄:沙裏塔什第一礦場、第二礦場,喀洛柏爾特、察列、吐什塔格,霍什布拉克礦產地,庫布列克、庫拉幹塔什等礦點。

新疆有色人在南疆大地上展開了氣勢如虹的礦業大開發。

然而,勘探開採的礦點往往在崇山峻嶺,山高路遠,艱險異常。帕米爾高原、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平均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空氣稀薄,自然環境惡劣。“冬天寒風刺骨,春天大風漫天,夏天烈日輻射,秋天冰凍難擋。當頭一片天,出門就爬山,經常刮風雪,四季不離棉褲。”是這裏的真實寫照。

在柯爾克孜語中,“康蘇”的意思是“奔騰冰山之水孕育而生的蓬勃之地”。《烏恰縣志》中這樣記載:康蘇鎮有2000多年燦爛的歷史文化,漢唐時期,康蘇隸屬安西重鎮疏勒都督府……1938年民國政府設置烏恰縣,管轄康蘇鎮。

1952年由蘇聯列寧格勒選礦研究設計院設計的機選廠在烏恰縣康蘇鎮動工興建。1954年5月,新疆第一座現代機械化浮選廠建成投產,日處理硫化方鉛礦和閃鋅礦250噸,鉛鋅礦石來自於康蘇鎮周邊的沙裏塔什第一礦場、第二礦場與烏拉爾根礦。

據原新疆有色金屬研究所所長賴聲偉回憶:康蘇選礦廠採用鉛鋅無氰優先浮選工藝是先進的,也是當時國內鉛鋅選礦廠首次採用。原設計選礦工藝中,採用氰化物爲主要藥劑,投產後選不出鉛精礦合格產品。另外氰化鈉毒性大,污染環境,而且當時國內不能生產,還要外匯購買,生產成本較高。在中蘇雙方努力下,改用硫化鈉代替氰化鈉後,選礦技術經濟指標全面提高,不僅產品質量合格,金屬回收率大幅度提高。選礦廠採用喀什地區的芒硝,自行制造液體硫化鈉溶液,也非常便宜,成本大幅度下降。還促進喀什地區的鄉鎮企業生產芒硝,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選礦廠應用無氰工藝後,顯著改善安全工作條件且消除了氰化鈉對環境的污染。1956年全國有色金屬雜志對此進行報導,推動了國內無氰浮選工藝的應用。

在曾經荒蕪人煙的南疆,康蘇礦區的建成,一度成爲新中國工業建設的成功範本。這個被外界稱作“新礦區”的現代化工業小鎮,處處洋溢着火熱的社會主義建設場景。礦區不僅建起了完善的生產系統,還建有發電廠、煤礦、機修廠、運輸隊、通訊站、供排水等輔助保障系統。生活服務和公用設施齊備,新建有百貨公司、郵政局、中國銀行、新華書店、保險公司、醫院、託兒所和清餐、中餐、西餐三種類別的大小食堂和公安局等。這些在當時的南疆是鮮見的。

1


2

在《新疆日報》登載的一篇通訊中描述了當時這個處處洋溢着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小鎮:

因爲這個礦區的職工絕大部分是轉業軍人,還有一部分是牧民和莊稼漢。對他們來說,拿槍杆打敵人,用坎土鏝開荒種田或者手揚皮鞭去牧羊是內行,而掌握現代化的技術和管理這個復雜的企業確有困難。專家們爲了給中方職工傳授技術和先進經驗,他們學中國話,並且親自帶徒弟在車間示範。那時候,你可以看到:礦山工程師澤格米洛夫站在戰士、牧民和莊稼漢出身的風鑽手的身旁,全神貫注地扶着中國工人的手把鑽巖機鑽進石頭中間。在選礦廠、機械專家採米洛夫和從大學畢業才一年的領班,和中國職工肩並肩的在檢查顎式碎礦機的運轉情況和礦砂的質量。你還可以看到:一些曾經參加過衛國戰爭和解放戰爭的人,用他們充滿戰鬥友誼的手,親切的研究着、描繪着礦區未來的藍圖。你更可以看到:很多蘇聯專家匆忙的從車間出來,擦擦塗滿油垢的手,又匆忙的走進臨時教室,給中國的職工們講解技術課程。就是他們——誠懇無私的蘇聯朋友——我們敬愛的同志們,用了最大的耐心,使數以千計的來自部隊、農村、牧區、學校的中國各族職工,在邊作邊學中,掌握了勘探、採礦、選礦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成套的培養出了工程師、技術工人和企業管理人員,並且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使1957年的生產總值預計相當於1953年的232%還強。

中蘇合營開發康蘇礦,不僅止於開發礦產資源與發展地方經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中國自己的民族工業,學習掌握先進的技術。周恩來總理十分關心中蘇金屬公司的發展,他在給王震有關請示中批示:一定要加強中方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培養。

3

康蘇礦職工在廠房裏合影

4

康蘇礦中方職工在操作設備

“康蘇礦生產的產品鉛精礦和鋅精礦,通過汽車運輸到一百多公裏外的吐爾尕特口岸,出境銷往蘇聯,經濟效益很好。”曾在康蘇礦工作的劉驤回憶說,當時礦上解決了當地二千多人的就業和生活問題。在1956年前,經常有南疆各縣組織人員來參觀這個新型礦區,國家重工業部也曾組織過全國工業系統管理人員來此學習“社會主義辦企業的先進經驗”。

5

康蘇礦青年職工

從1960年開始,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加之中蘇關系破裂與中蘇合營終止、產品無法出口,運銷內地成本過高等多種原因,1963年康蘇礦關停,近千名職工分別調往全疆各地,全部資產移交地方,這爲之後建立康蘇鎮創造了條件。

“十裏煙囪依山立,萬家燈火徹霄明”的昔日勝景不復再現。那機器轟鳴、車流如織、商鋪林立的“小上海”,已成爲久遠而美好的追憶。歷經歲月洗練,這裏仍保留着較爲完整的蘇式建築羣落,始建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老房子因牆面以紅色居多,當地人稱呼它們爲“紅房子”。“紅房子”總共現有44棟,分爲煤礦區域、辦公區紅樓、中蘇有色金屬有色管委會指揮部、老村蘇式建築別墅、影劇院、醫院和礦區俱樂部,這些建築飽經七十年風雨滄桑仍端莊堅固,甚至部分還在使用。

如今,烏恰縣康蘇鎮成立了蘇式建築羣保護管理委員會,又制訂了《康蘇蘇式建築羣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編制了《康蘇蘇式建築羣保護規劃》,先後投入千餘萬元對“紅房子”進行維修保護,規劃打造工業旅遊勝地、推進“歷史文化名鎮”建設。

南疆康蘇礦是孕育新疆有色工業蓬勃興起的發祥地,也是喀什礦務局主要的實體礦山。在康蘇礦正式關停後,喀什礦務局建制隨即撤銷,所屬廠礦學校移交地方,人員調離。新疆有色自此退出南疆礦業開發,及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尚有零星開發考察活動。

時隔近一個甲子,2019年,新疆有色控股科邦錳業,標志着新疆有色重返南疆。今年阿克陶穆呼錳礦、和田大紅柳灘稀有金屬礦、若羌吐格曼稀有金屬礦“地質大會戰”正擺開千裏戰場,南疆資源開發如火如荼,決戰正酣。

南疆,古韻悠悠,藏金納寶,千年百代的金玉之邦、交織着貧瘠與富饒的熱土,昔日有色工業的蓬勃之地,將在新疆有色的下一個七十年裏展露壯美而蓬勃的圖景。(圖片由賈新農搜集整理)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