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市場化邁出重要一步 市場傳導還需時間

證券時報e公司 2021-10-26 08:32

燃煤發電電量原則上全部進入電力市場,在基準價+上下浮動範圍內形成上網電價;市場交易電價浮動範圍原則上擴大至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

10月12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下稱《通知》),邁出我國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跨越性步伐。

按照《通知》要求,居民用電將保持現行銷售電價水平不變,但工商業用戶會受影響,尤其是高耗能行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多方採訪發電企業及高耗能行業人士了解到,當前電價新政尚未帶來影響,但高耗能企業已預計成本提升並着手緩釋電價上漲帶來的壓力,其中布局新能源成爲多數用電大戶的必選之策。行業分析人士認爲,此番電價機制調整,是理順我國電價機制的必由之路,長遠看有利於緩解煤電矛盾,促進我國雙碳目標終實現。

程度緩解電企壓力

“如果政策落實下來,影響是很大的。以安徽省爲例,目前基準電價在0.3844元/度,上浮20%就是7分多,可以緩解200多元/噸的煤價成本。”在安徽某發電企業從事電力計劃經營工作的李勇(化名)告訴證券時報機制,“如果以長協煤的成本價測算,66萬千瓦的超臨界機組應該不虧了。”

2021年以來,逐漸高企的煤價,成爲壓在火電企業頭頂的沉重包袱,李勇工作上面臨諸多挑戰。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大部分發電企業採購煤炭採取“長協煤+市場煤”相結合的形式,長協煤可以在程度上鎖價,而市場煤則隨行就市。目前市場煤價格已經超過2400元/噸,較往年同期單噸600元左右的價格,已上浮數倍。按照現在煤價測算,交易電價若有20%的上浮空間,雖然還是無法填補大部分發電企業的虧空,但可在程度上緩解電企成本壓力。

《通知》還明確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則不受上浮20%限制,地要有序推動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電力市場,按照市場價格購電,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居民、農業、公益性事業用電價則不受影響,由電網企業保障供應,保持現行銷售電價水平不變。

電價改革落實已得到全國多省份響應:安徽12月1日起將對全省工商業用戶試行季節性尖峯電價和需求響應補償電價政策,爲期兩年,用電價格在當日高峯時段購電價格基礎上每千瓦時上浮0.072元;

江蘇省10月15日組織開展的10月中旬月內掛牌交易成交均價爲468.97元/兆瓦時,較該省煤電基準價391元/兆瓦時已上浮了19.94%;

廣西工信廳10月17日發布緊急通知,高耗能企業電價直接上浮50%進行結算。

華東地區一發電企業內部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時至今日,無論是國家大環境,還是行業小環境,都對電價上漲形成有效支撐。一方面,各地雙控正在層層加碼,各行業降能耗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目前煤炭價格高企,發電企業入不敷出,生存環境惡劣,通過電價上浮疏導成本已經迫在眉睫。

看漲預期強烈

“漲價勢在必行,至於上浮空間是否能到20%,各個地方不會一樣。”上述華東地區發電企業人士提及,電價執行“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機制早已確立。早在2019年,國家發改委就發文明確市場化交易電價浮動範圍爲上浮不超過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15%。在本輪調整中,前述浮動範圍限制進一步拓寬。

據介紹,目前發電企業發出來的電分兩大塊,一塊供給電網,由電網統銷,按基準電價結算,佔比約20%-30%,另外的70%-80%是市場化的交易電,佔比其中絕大部分是以與用戶籤訂長期協議的形式出售,一般一年一籤,在年末確定下一年的供電價格;剩餘一小部分在電力交易中心以競價形式進行出售。本輪價格浮動空間調整是針對市場化的交易電。

“允許電價上浮的政策雖然早就有了,但在實際的電力交易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上浮的情況,基本都是折價銷售。去年我們給大客戶供電的長協價格比基準電價低0.04元/度,今年雖然有所上漲,但仍然低於基準電價0.02元/度。”上述人士談及,以前發電企業都想把更多的電以基準電價賣給國家電網,但電網採購量畢竟有限,剩下的電就得進入市場進行交易。但今非昔比,在當前國內電煤異常高價背景下,本輪電力改革落地的可能性。“現在有些省份的政策已經跟進了,江蘇近一次的競價交易電價已經直逼20%的上浮上限,預計後面各省都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

李勇也認爲,如今形勢下,既然有規則,發電企業肯定是充分利用規則,不太可能去給用戶降價,明年電價上浮基本是確定性事件。不過眼下,發電企業主要關心的是,上年末與用戶籤署的長協電價合同在本年度剩餘的2個多月裏,價格能否按20%的上浮空間調整。“發電企業今年虧慘了,能挽回一點損失都是好的。”他坦言。

採訪中電力行業內人士表示,本次政策調整是否會影響向電網供電的價格,從而影響由電網代購的工商業用戶用電成本的問題,目前形勢暫不明朗。

“發改委的通知剛發出沒多久,電網內部也正在研究階段,省市層面還沒有具體宣貫,政策後續會如何落實現在也不是特別清楚。”安徽國家電網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安徽省由電網代購的工商業用戶,都是按照目錄電價執行的,到手電價大概在0.7元一度,後面要不要上浮,具體怎麼上浮,都還在等通知。

市場傳導尚需時日

根據《通知》,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對於下遊高耗能企業而言,這或將形成更大成本壓力。不過採訪中,包括水泥、建材、鋼鐵、有色等高耗電行業企業多表示,電力改革尚未對企業生產形成影響。

“公司產能主要集中在雲南和新疆,雲南主要用水電,新疆是自備電,目前都沒有受到相關影響。”神火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疆煤炭價格較低,是目前上電解鋁生產有優勢的區域之一。即使時按照市場化調整電價,新疆每度電成本增幅也甚微,不會對整體成本形成明顯影響。不過,新疆電解鋁佔比較低,大部分產能還集中在內地。

銅陵有色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銅冶煉雖然與普通企業相比能耗較高,但公司在有色行業中的單位耗電量並不算太高,生產每噸銅耗電量大概在1100度電左右。目前公司還沒有接到電價上漲的通知,預計影響應該是有限的。

據介紹,銅陵有色建有自備的餘熱發電廠,每年發電量爲2.5億千瓦時左右。與此同時,銅陵有色年初已與電廠籤署了直供電協議,提前鎖定了一部分電價,對後續可能的電價上漲也有所抵衝。

“長期肯定會增加成本,短時期內政策沒有鋪開,還不好預測。公司60%的電量都來自於生產過程中的餘熱發電,目前對我們影響不大。”一不具名建材企業內部人士也稱。

“對於電價上浮,我們肯定是有擔憂的,畢竟用電是剛需,且佔到我們生產成本的10%左右,不容小覷。不過現在具體的政策沒下來,也不好下定論。” 華東地區一家大型化工企業相關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坦言,公司與電廠籤有直供電長期協議,目前還沒有電廠主動來談漲價的事情,但再過兩個月就要籤署下一年度直供電協議了,到時候是否漲價會見分曉。

採訪中,馬鋼股份人士也稱,電價浮動區間調整對公司具體影響多大,目前還在做評估。

高耗能等於高成本

影響尚無法細化影響,但多數高耗能行業企業對電價上漲帶來的衝擊已有心裏預設。

“電價上浮會提升水泥成本,對於企業而言,考驗的就是成本控制和轉嫁能力。”中國水泥協會副祕書長、數字水泥網總裁陳柏林認爲,電價上調對水泥企業生產成本的影響將極爲明顯。按照2020年全國水泥產量23.77億噸算,僅2020年水泥行業就消耗電能2000多億度。

他提及,除電價問題外,高企的煤價和未來碳交易的推進都將對水泥行業提出挑戰。五部委近日發文要求2025年30%以上水泥熟料產能綜合能耗達到100標準煤,目前行業中有相當一部分企業達不到。“常規年份煤電成本在水泥總成本中佔60%,現在煤價上漲,後期電價進一步上漲,成本佔比可能要達到三分之二左右。”陳柏林說。

神火股份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如果電解鋁企業此前一直用的是上網火電的話,那改革後這部分成本增加就會非常明顯

“電解鋁單噸能耗在13600度,一度漲0.2元的單噸成本就要增加2700元左右。電解鋁行業大部分企業用自備電,但如果是在河南、山東這些內陸省份,由於煤價異常高企,自備發電成本也在0.6元/度左右,甚至會超過上網電價。”他坦言,雖然現在電解鋁市場價格達到22000-23000元/噸高位,但如果電價按照0.6元/度,那麼單噸電解鋁的用電成本就接近1萬元,再加上折舊、人工等成本要考慮,目前河南等地電解鋁成本已經超過20000元,企業已經沒有多少利潤了。

“江蘇最近一期的市場化交易的價格已經上浮將近20%,我們預計後續會拿江蘇作爲一個標杆或參照系去議價。”前述化工企業人士提到,“當然,這也要看電廠與企業的博弈情況。畢竟電廠之間也會有市場競爭,肯定會關注經營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客戶關系維護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上浮幅度如果較大,可能會丟失用電大戶。”

  轉型布局已啓動

“在電力資源高度市場化的情況下,高耗能企業在電力緊張的時候需要支付很高的電價,甚至可能拿不到電。”前述國家電網工作人員認爲,這就倒逼高耗能產業進行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需要關注的是,高能耗企業多爲用電大戶,整體議價能力較強,在市場博弈中未必會居於下風。

“據我們預測,高能耗企業此番雖然面臨較大壓力,但應該不會上浮太多。目前電力企業的發電機組是充裕的,如果後續如果煤炭價格趨穩,發電企業的發電意願會增強,只要盈利空間允許,還是會選擇留住大客戶。”李勇表示。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大部分高能耗企業已經制定了相關預案,以疏導可能的電價上漲壓力。而在諸多措施中,適時發展新能源已成爲共識。

“熱電廠已經很難批下來了,新能源是大勢所趨。”前述化工企業人士表示。

銅陵有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後續會考慮利用工業廠房建設光伏電站,以新能源發電作爲電量補充;在內部管理方面,大幅減少非生產性用電,並已經配套推行節電獎勵政策,每個單位會測算一個總的負荷量額度,如果實際用電低於前述額度,就可以享受獎勵;同時對於少數對外轉供電的情況,後續也會進行控制。

前述建材企業人士也表示,公司已經在積極布局新能源發電領域,後期應該會是投資的重點,而且從目前來看,投資回報率和經濟性還是不錯的。在他看來,電力成本如若上漲幅度較大,不排除價格傳導的可能性。

海螺水泥也在推進光伏發電、生物質替代燃料等清潔能源的使用。今年4月,海螺水泥“農林生物質替代水泥窯燃料技術研發與綜合利用”項目通過中國建材聯合會的科技成果鑑定會,被認定爲達到國內水平。9月1日,海螺水泥公告,擬收購控股股東旗下安徽海螺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總對價爲4.43億元。

電價浮動範圍調漲,不僅倒逼高耗能企業布局新能源,也爲新能源發電行業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根據市場供需變化,煤電漲價,新能源電價也會有隨之調整的預期,這對新能源企業未來而言是好事。”寧夏新能源行業人士對記者稱,國家把計劃電價浮動限制放寬到適當範圍是市場化的方向,部分行業放開浮動上限,寧夏也在研究相關政策,估計很快就會出臺。據了解,寧夏今年8月份已經出臺相關政策,允許煤電電價在基準價格的基礎上上浮,高到10%。

電價市場化程度提高,火電價格上漲,新能源電價相對會更有競爭優勢。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認爲,還需要關注的是,新能源電力未來大頭成本是上網成本,並不是發電成本,因爲風、光資源並不可控,所以清潔能源發電佔比增大後不穩定因素會增多,電網屆時需要更多投入去應對穩定性問題。

記者觀察:理順電價機制 引導供需平衡

近期大起大落的煤炭價格,不僅牽動着發電行業的神經,也深刻影響了社會生產生活。作爲我國重要的能源,煤炭下遊延伸涉及產業衆多,源頭價格畸高,必然會對產業鏈各個環節形成不利影響。

中國水泥協會副祕書長、數字水泥網總裁陳柏林認爲,今年煤炭價格異常高企,已經深刻影響了水泥行業。當前市場需求端與往年相比明顯減弱,除了宏觀調控問題,還有大宗漲價對下遊帶來的資金壓力等問題。目前除了水泥,幾乎所有建材都在漲價,下遊施工進度也有放緩。此外,水泥供給端收縮的力度,比需求收縮更明顯。尤其是南部市場,這也導致目前水泥價格高企。

下遊的供需雙弱景象,標志着當前能源高價問題亟待解決。

“經濟是系統性的,經濟邏輯是不可違背的。不可能上遊持續賺錢,下遊一直虧損。”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程小勇認爲,今年前三季度宏觀數據體現出市場供需雙弱的局面。工業領域黑色、有色冶煉、包括化工等行業9月份工業增加值是負增長。需求端增長非常差,這一輪價格上漲並不是需求端的推動。中短期看,市場需求在目前能源價格這麼高的情況下,還會下滑。多個經濟數據已經體現原材料上漲對整個經濟的負反饋,很多行業的產成品庫存都在增加,已經出現被動壘庫。一些行業由於成本過高,也已經停止接單。

需求減弱,終會導致加工環節降低對上遊的採購,進一步會傳導至上遊需求下降,供需恢復平衡。同時,近期國家保供措施增加,煤價幹預措施也已出臺,很多商品下跌幅度都已比明顯。

此番電力行業新政,有望進一步推進煤炭價格步入合理空間。

“中國大部分的電力是高耗能工業用掉了。這次改革把高耗能推向市場,是中國電力行業歷史上改革重大的一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稱,中國不缺煤也不缺電,之前市場出現的問題是電力價格機制的問題,價格機制理順後,煤價就會回歸合理空間。如果按照廣西等省份提出的電價調整範圍擴大到50%的情況,那麼此番新政對平衡電力供需的作用會很快體現。因爲高耗能企業用電需求大,下降一點就可以彌補目前電力短缺的情況。

林伯強認爲,理順我國電價機制是正確的改革方向。由於高耗能動態比較強,短期政策還是會主要關注高耗能領域。接下來一般工業的用電價格市場化也會逐步推向市場。我國居民用電在社會用電中佔比較少,雖然後期居民電價或者也有調整空間,但會比較溫和。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