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是國家級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二級園區,也是國家第五批“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園區規劃總面積14.19平方公裏。園區以“熱電聯產、鋁電聯營”爲核心,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着力打造西北一流的循環經濟鋁心,以“電解鋁——鋁加工——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網爲主導,規劃建設電解鋁生產、鋁型材加工、城市礦產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建材產業、物流倉儲、生活服務等功能區,打造以鋁—電聯營爲龍頭,關聯產業配套發展,冶—加—建、城市礦產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爲主的多元化生態友好型循環經濟產業園。隨着園區的不斷建設發展,園區將着力打造西北一流的循環經濟鋁加工產業基地和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園區公共生活服務區初具雛形
2011年1月,爲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幹意見》精神,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於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容擴區的意見》(蘭發[2011]6號),將紅古區平安鎮整體納入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擴範圍,成爲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二級園區。2013年8月,成立了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管委會。
2010年至2015年,全國共有48個園區獲得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批復,其中西北地區有5家,紅古園區“城市礦產”示範基地位列其中,是甘肅省唯一一家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2014年,蘭州市引導城區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入駐紅古園區,形成“城市礦產”產業聚集區,要將紅古園區“城市礦產”示範基地打造成西北最大及最具特色的“城市礦產”回收加工再利用示範基地。
紅古園區在蘭鋁年產43萬噸電解鋁、23萬噸炭素、3×30萬千瓦自備電廠等產業基礎上,引進了甘棠2萬噸鋁軋卷和5萬噸小鈑錠生產線、慶豐15萬噸鋁板錠生產線、金霸15萬噸鋁棒和5萬噸鋁型材生產線等項目,目前園區規模以上企業已達12家。紅古園區按照“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圍繞項目集中實施”的思路,投資1.5億元,完成了園區管委會辦公樓、2萬平方米商住樓、園區綜合服務區四條道路、廣場、供熱站和水廠改造等工程,公共生活服務區初具雛形;投資1.25億元,完成了產業區“三縱一橫”主幹路網及兩個鐵路橋涵建設項目;投資1.02億元,完成了張崗公路西段改造、金霸鋁業鋁水通道、企業職工安置公寓一期主體工程和園區天然氣輸配等工程建設。2017年啓動實施的投資2.9億元的“三路三場(廠)兩工程”項目,正在加快實施中。“十三五”期間,計劃投資15億元以上實施南三路西延、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園區路網及園區110變電所、科技創新孵化產業園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循環經濟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
近年來,紅古園區搶抓全省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的重大機遇,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爲推動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結合紅古園區實際,確立了“一個轉變、兩個降低、三項基本任務、兩條產業鏈”的循環經濟發展思路。“一個轉變”:即企業由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向依靠資源合理利用的集約型模式轉變。“兩個降低”:即在生產過程中利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大幅降低資源消耗和能源消耗。“三項基本任務”:一是產業結構得到優化,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取得明顯成效;二是“三廢”綜合利用率顯著提高,打造產品全過程“吃幹榨淨”的閉合式循環產業鏈;三是居民生活質量和工作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兩條產業鏈”:即大力發展有色冶金循環經濟產業鏈和“城市礦產”循環經濟產業鏈。圍繞“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目標,堅持“布局集中、產業集羣、要素集聚、資源集約”的原則,突出科學規劃、產業延伸、項目帶動、全面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紅古園區以中鋁蘭州分公司爲依託,基本形成有色冶金循環經濟產業鏈,立足經濟區紅古園區,在建成蘭鋁43萬噸電解鋁、90萬千瓦自備電廠、23萬噸炭素等項目、實現“熱電聯產、鋁電聯營”的基礎上,着力打造有色冶金循環經濟產業園。近年來,相繼引進了總投資38.28億元的11個重大項目,目前甘棠2萬噸鋁卷和5萬噸小板錠生產線、慶豐15萬噸鋁板錠生產線、金霸15萬噸鋁棒及5萬噸鋁型材加工生產線、蘭亞20萬噸鋁型材加工項目一期、雄泰16萬噸鋁棒、新天地20萬噸鋁合金圓錠等項目均已建成投產,億通電力器材正在進行廠房及相關輔助設施建設。同時,投資2.3億元的平安環保裝備制造和投資1億元的甘肅匯聚鋁精深加工項目正在完善項目前期手續。這些項目的建設,初步形成了“氧化鋁——電解鋁——鋁精深加工”爲主要內容的鋁產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完全實現了“再造一個蘭鋁”的目標,同時,隨着蘭州興盛源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加工產業園的建設,可回收廢舊鋁資源實施再生鋁項目,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預計到“十三五”末,經濟區紅古園區工業總產值可達到300億元。
加快構建“城市礦產”循環經濟產業鏈
2012年,紅古園區引進了總投資11.9億元的蘭州興盛源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加工產業園項目,主要建設廢舊電子、廢塑料、廢橡膠、廢紙及報廢汽車、廢金屬六大拆解、分揀、回收生產車間。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實現銷售收入37.1億元,上繳稅金1.9億元,年均利潤總額2億元,可帶動社會就業3000人左右,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經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審核,確定的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重點建設項目共有16個,核定總投資額爲14.28億元。包括回收網點建設項目、再生資源分揀中心項目、西部再生資源信息交易平臺建設項目、5萬噸廢電線電纜拆解項目、100萬臺廢家電拆解項目、1.18萬輛報廢汽車拆解加工項目、10萬噸廢塑料加工項目、35萬噸鋼鐵潔淨鋼生產項目、6.5萬噸廢橡膠(復原膠)加工再利用項目等。以“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爲依託,以“廢棄-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模式的循環型產業鏈條爲核心,建設廢電線電纜、廢家電、報廢汽車、廢塑料、潔淨鋼、廢橡膠(復原膠)、廢紙等分揀加工生產線,並進行統一回收、統一拆解、統一加工,對回收的廢舊物資進行挑選,對邊角餘料等可用材料進行加工,最大限度利用可用材料加工成各種小型產品,大大提高了廢舊物資的回收利用率,對不可再利用的廢料進行拆解、打包、壓塊,供給生產企業。目前,“城市礦產”示範基地16個重點項目中7個項目已建成:20萬噸鋁合金圓錠、15萬噸鋁棒及5萬噸鋁型材、9.9萬噸廢舊鋁處理深加工、20萬噸鋁型材加工項目(一期)、1.18萬輛報廢汽車拆解加工、10萬噸廢塑料加工、6.5萬噸廢橡膠(復原膠)加工再利用項目。7個項目正在建設:回收網點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西部再生資源信息交易平臺、5萬噸廢電線電纜拆解、100萬臺廢家電拆解、35萬噸鋼鐵潔淨鋼、污水處理中心。2個項目正在啓動實施:西部城市礦產工程技術中心及固廢處理中心。
按照“廢進新出”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園區“城市礦產”示範基地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回收廢塑料、廢橡膠、廢金屬及廢紙等各類廢舊再生資源78.8萬噸,生產各類資源或產品65萬噸。如,廢塑料加工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回收廢塑料10萬噸,可形成年產4.5萬噸塑料制品的生產能力,其中片料2萬噸、顆粒2萬噸、農用地膜3000噸、棚膜1000噸、工業用桶400噸、打包帶300噸、垃圾袋300噸;廢紙(廢黃板紙)再制造加工項目建成後,年收購、加工、處理廢紙12萬噸,年生產瓦楞紙10萬噸以上。
在“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中,紅古園區堅持規劃引導先行,編制完成了《蘭州經濟區紅古園區“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爲園區“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和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指導。區上千方百計爭取到了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轉型城市政策,給予政策資金支持,有效緩解了建設資金壓力。突出項目帶動,在實施項目工程中,注重優先引進循環經濟發展項目,對於循環經濟項目在徵地、項目補貼等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強化節能改造,實施了電解槽改造、電廠脫硝脫硫改造、電熱爐改造、污水處理及再循環利用等技術改造項目,有效提高了企業生產效能。
加快構築循環經濟發展格局
下一步,蘭州經濟區紅古園區將堅定不移地實施“戰略大轉移、產業大轉型、工業大循環”戰略,加快構築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協調發展、布局科學合理的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一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圍繞服務航天航空工程爲重點,積極發展航天航空工程配套材料、零部件以及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羣打造有色冶金循環經濟產業鏈。二要加大“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力度。進一步整合全市乃至全省廢舊汽車及其它城市礦產資源回收項目向園區集中,全力打造西北地區統一回收、統一拆解、統一加工的大型“城市礦產”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將園區打造成西北一流循環經濟產業示範區、國家級循環經濟產業帶動基地、西北地區的“城市礦山”。三要抓好重大項目及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做好已投產的雄泰鋁業、慶豐鋁業、金霸鋁業等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力爭增產增效;力爭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西部信息化物流大平臺建設等一批項目早日建成;督促潔淨鋼、廢家電拆解等一批項目加快建設進度;抓好園區東七路南延、中小企業孵化產業園及園區路網等工程實施進度。四要促進企業節能降耗。重點抓好連海地區局域電網建設,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綜合運用環保、產業政策和資源配置等手段,積極實施一些節能環保改造項目,真正實現清潔生產目標。五要落實“出城入園”相關政策。按照蘭州市政府出臺的鼓勵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從市區搬出,進駐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的政策,盡快落實相關補貼資金和優惠政策。使得“城市礦產”在紅古園區集中收集、分選拆解,運輸以及資源的整合和集約型深加工,保障園區再生資源產業間協同、高效運營和發展。六要完善平臺和體制機制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科研平臺、人才保障平臺和服務平臺。創新完善體制機制,以市場爲導向,積極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市場機制培育大型再生資源加工企業,不斷提高產業聚集度。通過一系列管理制度及措施建設,確保園區各項工作進展順利,促進再生資源產業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