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新材料產業高 質量發展方案(2021-2025)

內蒙古工信廳 2021-12-07 09:30

內蒙古工信廳日前發布新材料方案方案,對區內有色金屬材料發展作出指向,要推動電解鋁和銅產業鏈延伸,重點發展鋁、銅材料。到2025年,鋁材產能200萬噸以上、銅材產能60萬噸以上,實現產值約400億元。

鋁材。合金及粉體材料,重點發展高純鋁、稀土(鑭、鈰、鐠、釹、鈧、鉺)鋁合金、鋁粉鋁銀漿材料,推動18萬噸稀土鋁合金項目建設,支持年產20萬噸鋁粉鋁銀漿項目達產達效。研究開發2系鋁銅、5系鋁鎂、6系鋁鎂硅和7系鋁鋅鎂銅高硬度鋁合金材料、航空大板錠液態3D打印裝備及產品,加快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進程。到2025年,產能達到213萬噸。板帶箔變形材,重點發展航空航天、兵器艦船、生物醫用和交通運輸用大規格板、帶、箔、棒等材料,擴大高附加值產品規模,推動20萬噸鋁板帶、40萬噸鋁箔、56萬噸鋁棒、20萬噸電纜、20萬噸電磁線等項目建設。到2025年,產能達到25萬噸。鑄造鋁材,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掛車、集裝箱、高精模具、機械耐磨件,推動7500噸壓鑄件項目建設,向精密壓鑄件方向延伸。到2025年,產能達到11萬噸。

內蒙古自治區新材料產業發展方案(2021-2025)

爲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立足我區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堅持創新驅動、產業集聚、綠色發展、協調推進原則,堅持集羣化、化、終端化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大力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構建特色優勢明顯、產業布局更加合理的新材料產業集羣,建設國內一 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規模效益。新材料產業規模逐步擴大,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產品結構持續優化,轉型升級成效顯現。到2025年,力爭實現以下目標:鋼鐵材料產能400萬噸以上、有色金屬材料產能200萬噸以上、稀土新材料產能20萬噸以上、硅材料產能100萬噸以上、建材及非金屬礦物材料產能160萬噸以上、碳材料產能100萬噸以上、化工材料產能200萬噸,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2300億元左右。

——創新能力。重點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達到3%以上,全區新材料領域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25家,其中重點實驗室1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24家。

——競爭能力。新材料產品性能接近或達到國內一 流水平,稀土新材料系列產品達到國際一 流水平,培育30戶具有國際競爭力、品牌影響力的龍 頭企業和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強、自主品牌響的優勢企業,新材料供給質量明顯提高。

二、發展方向

(一)鋼鐵材料。重點發展板材、管材、軌道交通材料等產品。到2025年,板材產能180萬噸、管材產能180萬噸、軌道交通材料產能100萬噸,產值達到400億元。

板材。保持風電用鋼競爭優勢,進一步提高工程機械用高強鋼、耐磨鋼市場份額,提升橋樑鋼、容器板等產品檔次,打造稀土高強鋼、稀土耐磨鋼、稀土風電用鋼等特色產品,推動80萬噸超純稀土鐵素體不鏽鋼(特鋼)等項目建設。

管材。鞏固現有鈦合金管、油井管、油套管、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無縫管市場佔有率,提高抗硫化氫腐蝕、抗二氧化碳腐蝕等品種佔比。大力開發超級含鉻高合金管、液壓支柱管、耐磨管、氣瓶管等特色產品,推動1000支超長壓聚乙烯裝置用鋼管、6萬噸無縫鋼管熱處理等項目建設。

軌道交通材料。重點開發下一代稀土熱處理軌、磁懸浮軌道用F型鋼、高強耐磨重載鐵路用稀土鋼軌等重載鐵路用軌,以及適用於沿海、潮溼隧道等高腐蝕環境下的耐蝕鋼軌。提高鋼板樁產品生產規模,實現批量化生產鐵路車輛用耐候鋼,開發海洋石油平臺用的耐腐蝕H型鋼,鐵路車廂大樑用的高強度310乙字鋼,電氣化鐵路接觸網支柱用鋼,歐標、美標、俄標、韓標等外標熱軋H型鋼。

(二)有色金屬材料。推動電解鋁和銅產業鏈延伸,重點發展鋁、銅材料。到2025年,鋁材產能200萬噸以上、銅材產能60萬噸以上,實現產值約400億元。

鋁材。合金及粉體材料,重點發展高純鋁、稀土(鑭、鈰、鐠、釹、鈧、鉺)鋁合金、鋁粉鋁銀漿材料,推動18萬噸稀土鋁合金項目建設,支持年產20萬噸鋁粉鋁銀漿項目達產達效。研究開發2系鋁銅、5系鋁鎂、6系鋁鎂硅和7系鋁鋅鎂銅高硬度鋁合金材料、航空大板錠液態3D打印裝備及產品,加快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進程。到2025年,產能達到213萬噸。板帶箔變形材,重點發展航空航天、兵器艦船、生物醫用和交通運輸用大規格板、帶、箔、棒等材料,擴大高附加值產品規模,推動20萬噸鋁板帶、40萬噸鋁箔、56萬噸鋁棒、20萬噸電纜、20萬噸電磁線等項目建設。到2025年,產能達到25萬噸。鑄造鋁材,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掛車、集裝箱、高精模具、機械耐磨件,推動7500噸壓鑄件項目建設,向精密壓鑄件方向延伸。到2025年,產能達到11萬噸。

銅材。加快現有粗銅冶煉企業產業鏈向下遊深度延伸,推進50萬噸銅線杆、10萬噸銅杆及銅導體、3萬噸銅箔深加工等項目建設。依託龍 頭企業發展高耐磨耐蝕耐熱銅合金、高強度高導電銅基復合材料、高純鍍錫圓銅線、高精度銅材銅帶、電子銅箔等產品,支持稀土銅合金、鑄造銅包鋁、鉻鋯銅導電合金產業化與示範應用。

(三)稀土新材料。圍繞稀土資源綠色高值化利用,大力發展稀土新材料產業。到2025年,稀土就地轉化率達到80%以上,磁性材料產能15萬噸、儲氫材料產能1萬噸、拋光材料產能5萬噸、催化材料及助劑產能1萬噸、高純稀土金屬及合金材料產能2萬噸以上,稀土新材料產值達到350億元。

磁性材料。發展磁性材料,提高低重稀土晶界擴散釹鐵硼、釹鐵硼輻射磁環等產品生產規模和市場佔比,研究開發高剩磁釤鈷磁體、各向異性薄壁熱壓磁環、高頻軟磁材料、易面型稀土復合軟磁材料、稀土磁致伸縮材料、稀土磁制冷材料等磁性材料,推動1萬噸磁體等項目落地。

儲氫材料。發展混合動力車用高容量、寬溫型、低自放電、低成本、長壽命儲氫材料及器件,加快高容量鑭釔鎳系儲氫合金產業化進程,開發與新型燃料電池汽車相配套的固態氫源儲氫材料及電池組件,推進1000噸儲氫合金粉中試、500噸高容量鎳系儲氫合金中試、500噸儲氫材料等項目建設。

拋光材料。發展拋光粉、拋光液、納米級氧化鈰拋光粉(液)等,提升產品質量,推進2萬噸拋光粉(液)項目建設。

催化材料及助劑。圍繞鋼鐵、水泥、玻璃、汽車、火電、石油化工等行業應用,培育煙氣脫硝、柴尾淨化、催化裂化等催化材料系列產品,推進PVC穩定助劑項目建設。

高純稀土金屬及合金材料。優化高純金屬制備工藝,拓展稀土靶材的應用。加大稀土鋁(鎂)合金應用力度,建設稀土鋁(鎂)合金鑄坯中試線。推動2萬噸稀土金屬等項目建設。

(四)硅材料。依託光伏材料、有機硅材料產業優勢,鼓勵多晶硅、單晶硅以及有機硅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下遊電池組件、有機硅系列產品。到2025年,新增有機硅材料、單(多)晶硅產能40萬噸以上、20萬噸以上,產值突破400億元。

有機硅材料。重點發展液體硅橡膠、苯基硅橡膠等特種硅橡膠、丙烯酸酯橡膠、有機硅改性聚氨酯熱塑性彈性體、聚烯烴熱塑性彈性體、丁基橡膠/尼龍熱塑性彈性體、聚酯型熱塑性彈性體、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等不含塑化劑、可替代聚氯乙烯的醫用高分子材料,推進20萬噸硅橡膠、硅油等有機硅項目建設。

光伏材料。單(多)晶硅新增產能綜合電耗達到國內同行業值,原則上配套切片、太陽能電池組件等下遊加工生產線。支持中環光伏等企業規模化生產8-12英寸單晶,爭取佔有國內20%的市場份額。到2025年,光伏電池組件等本土化應用達到50%。

(五)建材及非金屬礦物材料。發揮我區新型建材特色優勢,重點發展特種玻璃、煤系高嶺土、新型陶瓷材料產業,加快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到2025年,建成特種玻璃1200萬重量箱、光伏面板玻璃1.2億平米、煤系高嶺土160萬噸以上,實現產值100億元。

特種玻璃材料。推動1200萬重量箱光伏背板玻璃及特種加工玻璃生產線項目、1.2億平米光伏面板玻璃建設,推動2GW單晶光伏組件一期工程等項目落地,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功能性建築、汽車玻璃等產品,提高玻璃深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

煤系高嶺土材料。加快顏料級、造紙塗布級、塗料級高嶺土新型煅燒工藝、關鍵設備開發與產業化,推進160萬噸煅燒高嶺土、5萬噸球形粉體以及40萬噸焦寶石、莫來石、鑄造砂項目等項目建設,形成高溫陶瓷纖維、耐火材料、石油支撐劑、鑄造砂等系列產品。

新型陶瓷材料。加快發展陶瓷粉體及制品、5G通訊用電子陶瓷、人工合成晶體及陶瓷復合材料,形成5萬噸陶瓷隔熱纖維、6.3萬噸陶瓷基復合纖維材料、800 噸人工晶體功能材料產能。

(六)碳材料。依託我區石墨、煤炭資源優勢,積極布局石墨烯、碳纖維、復合碳材料等碳材料產業鏈。到2025年,新增高功率石墨電極、石墨負極材料、新型碳材料產能30萬噸以上、30萬噸、2萬噸,實現產值150億元。

石墨(烯)材料。培育石墨-石墨材料-應用產業鏈,發展高功率石墨電極、石墨(烯)高分子復合、石墨(烯)碳纖維和玻璃纖維等材料。推動規模化制備石墨烯粉體和薄膜,加快在鋰電池電極材料、導熱膜等產業的應用。鼓勵發展人造金剛石、碳納米管、氧化石墨烯、碳纖維等材料。推動66億克拉人造金剛石、900噸碳納米管、富勒烯原液等項目建設。

新型碳材料。重點發展針狀焦、浸漬瀝青、功率電極、特種炭素材料、煤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人造石墨)、瀝青基碳纖維、瀝青基球形活性炭等高附加值新材料產品,延伸煤焦油深加工產業鏈條,提高下遊產品檔次。推動2萬噸碳纖維、1200噸特種瀝青、200噸復合碳材料項目建設。

(七)化工材料。堅持“多元化、化、循環化”,發展樹脂、功能性膜等材料,推動化工中間產品延伸耦合。到2025年,新增樹脂、功能性膜材料產能180萬噸以上、2萬噸,力爭產值突破500億元。

樹脂。工程塑料,發展聚酰胺(尼龍6、尼龍66等)、ABS、SBS、聚碳酸酯等產品,建設工程塑料優勢產業集羣。樹脂,發展牌號和新牌號的聚烯烴,開發乙烯a烯烴共聚(POE)彈性體、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樹脂)產品。可降解材料,發展聚乙醇酸(PG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等產品。重點推進50萬噸PGA項目、100萬噸PBAT/PBS項目。

功能性膜材料。着力發展中鋰離子電池隔膜、軟包裝膜材料、聚氟乙烯(PVF)和聚偏氟乙烯(PVDF)背板膜、含氟質子交換膜、聚乙烯醇縮丁醛膠膜、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LCD)用偏光片和配套醋酸纖維素膜、聚乙烯醇膜等產品。重點推進2萬噸PVDF項目。

三、重點任務

(一)促進集聚發展。緊跟產業發展趨勢,推動新材料產業錯位發展,科學布局產業鏈,引導新材料產業向自治區級和高新園區、產業集聚區集聚。依託呼包鄂烏城市羣、烏海及周邊地區等地產業基礎優勢,聚焦鋼鐵材料、有色金屬材料、稀土新材料、硅材料、碳材料等細分領域,着力培育一批擁有核心知識產權、市場競爭力強的企業主體,發揮帶動作用,促進全區新材料產業加快發展。

專欄1 新材料產業布局

鋼鐵材料。重點在包頭、烏蘭察布、赤峯、烏海及周邊地區布局。包頭着力發展板材、管材和軌道交通材料。烏蘭察布、赤峯、通遼着力發展不鏽鋼(板帶材)、鍍鋅板等產品。烏海及周邊地區着力發展H型鋼、鑄造件。到2025年,培育1戶企業產值達到200億元以上(包鋼)、培育4戶企業產值達50億元。 有色金屬材料。圍繞包頭、通遼、鄂爾多斯、錫林郭勒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集羣,布局鋁材產業。銅材重點布局在包頭市、赤峯市。到2025年,鋁材、銅材領域分別培育5戶、2戶企業,產值達到10億元。 稀土新材料。重點在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達茂巴潤工業園區等5個園區布局。到2025年,培育6戶企業產值達到10億元。 硅材料。適度布局在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海,其中有機硅單體下遊產業重點布局烏海、鄂爾多斯。到2025年,培育3戶企業產值達50億元、2戶企業產值達10億元。 建材及非金屬礦物材料。煤系高嶺土材料產業重點布局在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特種玻璃及深加工產業重點布局在鄂爾多斯,力爭打造華北地區品質優、技術的特種玻璃生產基地。到2025年,培育2戶企業產值達10億元。 碳材料。石墨(烯)重點布局在烏蘭察布、包頭、巴彥淖爾。新型碳材料重點布局在烏海及周邊地區。到2025年,培育6戶企業產值達10億元。 化工材料。樹脂、功能性膜材料重點布局在赤峯、烏蘭察布、鄂爾多斯、烏海、包頭。到2025年,培育5戶企業產值達10億元以上。

(二)提升創新能力。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建立新材料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組建創新聯合體、創建制造業創新中心,採用“揭榜掛帥”等方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專欄2 創新能力建設

新材料實驗室和技術中心建設。依託新材料龍 頭企業或科技型企業建設自治區企業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到2025年,重點在石墨(烯)、合金材料等領域建設2-3個自治區級新材料企業重點實驗室、10個自治區級技術中心。 創新聯合體建設。整合各類創新資源,重點圍繞稀土、石黑烯、有色金屬合金、電子級晶硅、含氟中間體與化學品、復合材料、特種纖維等領域組建創新聯合體。到2025年,組建7個新型創新聯合體。 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支持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自治區級石墨(烯)創新中心持續運營,增加創新供給。圍繞產業鏈招商,布局創新鏈,在創新聯合體的基礎上,創建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到2025年,新培育自治區級創新中心2家。

(三)推進綠色制造。以促進新材料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化發展爲目的,對標國家標準或同行業標準,引導企業創建綠色工廠、開發綠色產品、打造綠色供應鏈,提高新材料行業綠色發展水平。

專欄3 綠色低碳制造

創建綠色工廠。按照綠色工廠評價要求,在新材料行業選擇一批工作基礎好、代表性強的企業開展綠色工廠創建工作。到2025年,創建綠色新材料工廠10個。 開發綠色產品。對標《生態設計產品評價通則》(GB/T32611),選擇鋼鐵材料、有色金屬材料、稀土新材料、化工材料行業開展稀土鋼、取向和無取向電工鋼、多晶硅、稀土磁性材料、聚苯乙烯樹脂等產品全生命周期設計和管理,開發具有無害化、節能、環保、高可靠性、長壽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綠色產品。到2025年,開發綠色新材料產品10個。 打造綠色供應鏈。按照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要求,選擇新材料行業影響力大、經營實力、管理水平高的龍 頭企業,與供應鏈上下遊企業間建立資源利用化、環境影響小化、鏈上企業綠色化的夥伴式供應商關系。對綠色供應鏈涉及產能置換的環節採取一事一議方式合理解決產能問題。

(四)推進智能制造。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創建智能工廠,建設數字化車間,促進信息技術與新材料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新材料設計、加工、制造、測試、配送過程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實現設備智能化互聯、生產計劃智能排產、生產過程智能管控。

專欄4 新材料產業智能制造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支持工業互聯網服務商與新材料企業建設1個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新材料龍 頭企業基於產業鏈和產業集羣協同制造在鋼鐵、有色金屬、硅材料、建材、碳材料、化工材料建設6個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利用標識解析賦能,實現稀土新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達到35%以上。 創建智能工廠。鼓勵骨幹企業運用生產過程數據採集和分析、制造執行、企業資源計劃、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智能生產管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建設智能管理和決策系統。到2025年,建設10 個以上新材料領域新技術5G+工業場景、3個以上智能工廠。 建設數字化車間。支持新材料企業應用智能設備、數控機牀、自動化技術、自動識別技術、AGV等技術,促進車間計劃排產、加工裝配、檢驗檢測、能耗管理等各生產環節的智能協作與聯動。在鋼材軋制、有色金屬冶煉等高危、高勞動強度以及作業環境惡劣環節實施機器換人,達到100%。到2025年,建成數字車間10個以上。

(五)標準體系。加快構建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積極推動我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色新材料核心技術上升爲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鼓勵社會團體制定技術水平全 面優於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新材料團體標準。

專欄5 標準規範提升質量

支持創新成果轉化爲標準。將標準化列入新材料產業重點工程、重大項目考核驗收指標,及時將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爲標準。 開展對標達標活動。每年選擇2-4個盟市的新材料行業重點企業開展與國際標準對標達標活動,加快轉化適用的國際標準。建立健全技術、專利、標準協同機制,鼓勵、企業主動制定和實施標準。 研制新材料標準。重點研制稀土功能材料、稀土微合金化鋼、稀土合金等和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結構材料標準,推進石墨烯、柔性石墨等標準化工作。“十四五”期間,新增新材料相關標準2-4項。

四、支持政策

(一)推廣應用政策。對認定爲自治區新材料次的產品,通過保險補償等機制支持產品推廣應用。定期發布新材料產品推廣目錄,鼓勵列入政府採購、國有企業重點工程項目採購推廣目錄產品。積極向國家新材料產業資源共享平臺推介我區新材料研發成果、產品、企業、集聚區等情況,爭取達成自動匹配、智能化一站式供需對接方案。

(二)創新研發政策。支持創新平臺建設,對批準建設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連續5年給予不低於3000萬元支持,對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每年給予不低於1000萬元支持。支持重大技術創新,對符合區域創新發展基金支持條件的重大新材料研究和原始創新成果給予扶持。支持成果轉化,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創新產品政府首購制度,加大對投放國內市場、具有核心知識產權但暫不具備市場競爭力的重大創新產品採購力度。

(三)認證檢測政策。對進入客戶認證階段的重大新材料產品,列入自治區重點產業發展專 項資金支持範圍,給予產品認證成本比例的補助。加強稀土新材料行業測試評價中心建設,爲稀土新材料提供性能檢測、質量評估等服務。與國家新材料性能測試評價主中心建立聯系,獲取主中心和全國各地分中心測試評價資源支持。

(四)項目儲備政策。建立項目儲備庫,優先引進新材料技術成熟度高的項目。支持新材料集聚區或園區優先開展區域評估,入庫項目可共享區域評估涉及的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地震性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資源論證等各類前期手續,並免費使用。

(五)電價優惠政策。建立()材料指導目錄,對目錄內的新材料生產企業,建立()材料指導目錄,對目錄內蒙西地區的新材料生產企業通過市場交易給予0.26元/度的優惠電價、蒙東地區給予100%新能源配比。對目錄以外的新材料生產企業,符合自治區電力優先交易條件的,可執行優先交易政策。未列入優先交易範圍的,蒙西、蒙東地區可分別執行新增用電企業交易和重點招商引資項目交易政策。

(六)“專精特新”政策。對認定爲自治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給予一次性獎勵。結合我區實際,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加大對“專精特新”小微企業融資增信支持力度。對企業用於生產經營性銀行貸款給予利息補貼。將“小巨人”企業產品納入自治區政府採購目錄。

五、組織實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建立協調推進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落實。自治區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抓好任務落實,形成工作合力。各盟市結合實際制定行動方案(計劃)和配套政策,細化任務目標,確保取得實效。

(二)加強調度指導。制定年度工作要點,明確階段重點工作和措施,定期調度工作進度,研究解決工作難點和堵點問題,適時組織督導檢查。建立新材料產業專家庫,爲行業規劃、產業政策、重大工程等提供技術指導和諮詢服務。

(三)加強統計檢測。自治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中有關新材料產業的內容和指標體系,及時增補統計目錄,組織開展統計監測和分析,適時發布統計信息,引導行業規範有序發展。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