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縣在廣西區內率先開展礦區表土剝離工作

百色新聞網 2018-10-30 09:21

  近年來,平果縣積極探索採礦臨時用地改革試點,實現了振興鄉村經濟、推進脫貧攻堅、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多贏局面。2017年,平果縣被評選爲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四個創新”示範點,是全國兩個制度創新示範點之一。筆者從2018年國務院大督查專刊147期(總第364期)獲悉,平果縣積極探索採礦臨時用地改革工作在相關通報中獲得了肯定。

  積極研究,推進採礦臨時用地改革。按照以往的“徵收”方式解決礦山採礦用地問題,必將導致大批農民失去賴以長期生存的土地,而企業雖然獲得了被徵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但由於沒有耕種的動力和條件,大量土地面臨被丟荒的窘境,造成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爲此,從1999年起,平果縣率先開展平果鋁土礦採礦用地改革研究工作,在上級國土部門的指導下,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提交了全國首份採礦臨時用地改革專題研究報告——《平果鋁業公司採礦用地項目研究報告》,爲採礦臨時用地改革奠定了基礎。

  大膽探索,創新採礦臨時用地政策。選擇平果縣馬頭鎮雅龍村試行採礦臨時用地政策,開展土地登記、補償標準協商等工作。制訂了平果縣《採礦用地管理辦法》、《採礦用地方式改革試點還地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做到了嚴把用地報批、用地補償、供地、土地復墾、還地、佔補平衡“六關”,爲全面推進實施改革試點提供了指導。

  助推脫貧,保障礦區持續增產增收。優先考慮由礦區羣衆承擔土地復墾所需人工細平和防排水工程等施工任務,吸收貧困戶從事殘礦回收、工程復墾、修路、採石等工作,礦區復墾後土地交由貧困戶種植經濟農作物進行創收,大大改善了工農關系,達到政府、企業、羣衆三方共贏,爲改革試點提供了穩定和諧的周邊環境。

  科技創新,解決礦區復墾技術難題。開展《高效復墾技術研究》和《尾礦幹法處理合理利用研究》科研項目,解決了堆積型鋁土礦的工程復墾和生物復墾技術難題。建設露天礦山高效復墾技術示範區項目,建成木薯、甘蔗、蔬菜、經濟農作物和邊坡植被示範區,總面積達57公頃。採礦企業堅持把復墾放在與採礦生產同等重要的地位,建成了礦山“剝離--採礦--復墾一體化”聯合工藝系統,在礦山復墾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

  率先實施表土剝離再利用,促進生態環境集約利用。在廣西區內率先開展礦區表土剝離工作,採取分段剝離、分段採礦模式,保證剝離與採礦有序銜接,剝離的耕地耕作層全部用於礦區土地復墾。截至2018年9月,示範區累計實施臨時用地面積1811.3801公頃,節約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811.3801公頃;累計完成礦區表土剝離864.93公頃,剝離優質表土(腐殖土)近526萬立方米;累計完成復墾總面積900.05公頃,恢復耕地519.089公頃;累計實施還地總面積527.6219公頃,全部用於土地復墾整治,有效保護了耕地。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