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讓固有標籤成爲再生金屬產業發展桎梏

有色新聞 2022-01-07 16:12

《“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金屬回收企業成立之勢如雨後春筍,而產業的快速成長卻往往伴隨着種種困境和難題……

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290萬噸,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達到5萬億元。

再生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迎來重大利好,而另一方面,固有標籤之局依舊難破,業內外對“兩高”、洋垃圾、固廢等概念認知存在着較大出入,限制着企業立項、環評、貸款、進口貨物的實現。 “兩高”標籤局限企業發展

“碳達峯”目標定下,有色金屬行業首當其衝。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兼祕書長賈明星在一季度協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有色金屬行業力爭到2025年前實現碳達峯。這與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的規劃時間點恰好相吻合。賈明星相繼指出,“再生金屬的耗能僅佔原生金屬耗能的5%左右,大力發展再生金屬既能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也有利於降碳、減碳,是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方向。”

勿讓固有標籤成爲再生金屬產業發展桎梏

再生鋁原料

能降碳減碳的再生有色金屬,在現實層面卻依舊背着“兩高”的標籤,環評屢次受阻。再生有色金屬行業屬於“兩高”嗎?再生有色金屬企業、不同層級的政府機關、稅務部門、銀行等相關方顯然在這一點上還未能達成共識。

2017年第四次修訂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再生有色金屬冶煉被並入了銅冶煉、鋁冶煉等分金屬類別冶煉中。這也是省市政府部門參考的重要依據。

而在2021年,生態環境部對《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0年新增部分)》進行了補充說明,將再生粗銅的富氧熔池熔煉工藝、稀氧燃燒技術以及再生鋁合金的雙室熔煉爐熔煉工藝列爲“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的除外工藝,旨在鼓勵企業購置使用環境保護專用設備,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政府部門能夠客觀認識到再生有色金屬和有色金屬,以及各金屬品種之間具體差異,並針對性施策,這是行業長期呼籲的結果,對有色金屬行業未來發展多有助益。

再生有色金屬企業更願意認可這種看法。再生金屬耗能與原生金屬不可相提並論,每用一噸廢銅(再生銅),相比於原生金屬,可以減少排放1.06噸的二氧化碳;再生鋁熔煉過程中的能耗只有電解鋁冶煉的4%~5%,這些都是再生有色金屬企業環評時反復闡述的要點。衆多龍頭企業長期在節能工藝設備上耕耘努力,旨在節能增效,消除普羅大衆對於再生有色金屬冶煉“兩高”的固有印象,更希望被鼓勵獎賞。

各級政府部門在執行過程中對再生有色金屬的認定各不相同,不同層級間的政策錯配成爲企業的頭號難題。河南省生態環境廳2021年7月依舊將銅鉛鋅硅的原生與再生冶煉相提並論,列爲“兩高”項目,指出應嚴格項目環評審批和生態環境準入關。環評環節無限拉長,對企業資金鏈造成了莫大壓力,發展信心也在流失。

稅務也是一大難關。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曾在“兩會”期間反復呼籲,鉛蓄電池不是“兩高一資”,應差異化調整消費稅和增值稅,鼓勵鉛蓄電池行業良性高質量發展。與使用原生鉛相比,使用再生鉛制造鉛蓄電池,既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也可降低生產成本,形成閉環式的綠色產業鏈,還可以降低電解冶煉造成的環境風險壓力。但鉛蓄電池在回收環節難以獲取增值稅發票,卻在出售環節需繳納13%的增值稅,給企業造成了極大負擔。 

觀念迭代仍處適應期

2021年7月1日,《再生銅原料》《再生黃銅原料》《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等三項國家標準正式實施,一解之前再生銅鋁原料無標可依的困境。

自2013年我國開始對“洋垃圾”多加限制後,廢舊銅鋁原料開始靠配額制實現進口,但品質不一的進口再生金屬原材料給海關、貿易方,乃至產業鏈上下遊造成了不少麻煩,環境壓力也在各環節凸顯。2018年年底,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啓動對再生三項標準的編訂工作,短短一年時間內加速完成了調研、試驗等二十多個環節,在2019年12月31日正式發布三項國家標準。

相比於配額制的“揚湯止沸”,再生三項標準的實施更像是“釜底抽薪”。再生三項標準強調的是中國需要“高品質的再生原料”,直接提高了再生有色金屬回收的門檻,能夠有效提高我國再生行業發展水平,推動綠色環保新業態的形成。

在三項標準中,均強調了對材料的“清潔”與“分類”,“洋垃圾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髒亂差’,所以我們在定位中強調了‘高品質原料’,對材料要按類按級進行分類,並做清潔,目標就是去掉‘髒亂差’的標籤”,全國有色重金屬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祕書長楊麗娟解釋道。肉眼可見金屬原本的光澤感,而不是沾滿油污的“雜貨堆”,這是整治再生有色金屬“髒亂差”等標籤的重要一步。

觀念的更新迭代需要長久的努力,標準的統一也需要一定時間。監管、生產、使用和第三方都需要適應高門檻、高標準下的新變化,理解、認識和執行中的問題碰撞是形成新業態不可或缺的環節。

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我國累積進口82.14萬噸再生銅,同比增長約91%。不再受配額限制,有標可依讓企業放開了拳腳,能夠增產增效的同時,降低碳排放。

美國《今日回收》雜志指出,中國進口廢鋁由配額制度轉變爲進口廢鋁必須達到遠遠超過幾乎所有國家要求的純度水平。“2021年前4個月,只有7980噸符合要求的廢鋁從美國運往中國,只佔美國運往馬來西亞廢鋁的約5.5%。”

歐美國家眼中“高質量”的廢鋁原料,在新的再生銅鋁原料標準下,可能是不合標準的“洋垃圾”。中國希望在未來發展中承擔更積極的社會責任,積極減碳排放,不願爲追求更“多”的再生原料進口,而折損發展質量,付出生態環境代價。

高品質再生原料流進國內市場,所帶來的效益顯而易見。與此同時,低品質再生原料也被關在門外,而如何釐清再生原料品質的“高”與“低”,還需要一定的適應期。標準發布以來,寧波、廣州、青島等地海關多次查獲不合格進口再生金屬,查獲理由也不一而足。

2020年11月1日再生金屬原料進口政策實施至次年1月,寧波海關已查驗進口再生黃銅、再生銅和再生鑄造鋁合金原料595批,檢出不合格13批。而據2021年7月13日報道,青島海關日前首次以“有色金屬壓延材鋁棒夾雜物含量高達2.6%,多項指標不符合相關標準”爲由查獲48.82噸不合格進口再生金屬。

據貿易方反映,不僅不同地方海關入關篩查的鬆緊程度不同,具體執行標準也讓人捉摸不透,企業不敢冒進口高品質原料被判“固廢”的風險。標準制定方也在採訪中提及,標準並非專門爲海關制定,如若海關按此標準照本宣科施行,自然會產生誤差。

比如,海關在對銅原料進行入關篩查時,如若按照0.3%的水分指標進行排查,則是將材料入爐標準用於入關標準,顯然與運輸過程中多變的天氣狀況的實際情況不相符合。清關一旦出現問題,企業可能蒙受巨大損失,退回貨物事小,可如果貨品被判爲固廢危廢,則面臨行政處罰乃至刑事拘留責任。 

破局之路任重道遠

2021年7月27日,再生鋁項目立項過程中有關問題研討會在京召開,圍繞再生鋁項目立項中環評、能評等過程出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研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再生金屬分會將結合企業提出的共性問題,盡快形成報告並向國家相關部委提出建議。

2021年4月,《再生銅、鋁原料標準實施指引》發布會暨再生銅、鋁原料標準宣貫及研討會在廣州召開,回答的便是再生三項國家標準實施後各方的關切和疑問。

討論隨之展開,問題提出和解決永遠處於進行時,這是業界喜聞樂見的良性循環。由再生有色金屬企業,到再生有色金屬分會,再到國家相關部委;抑或由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到環保部門、海關方面,業內要想破局,需要向外伸出觸角,緊密聯合一切力量,傳達再生有色金屬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吸收行業內外建議後形成的反哺力量,將對行業成長直接助益。比如,2021年4月發布的《再生銅、鋁原料標準實施指引》充分吸引供需雙方、使用方和海關檢驗方需要,將檢驗項目劃分爲體現高品質原料的關鍵項目和一般項目,由此區分輕重緩急,爲各方提供了輔助參考。再生金屬分會、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各大再生有色金屬相關企業也在聯手推動標準制定工作惠及更多的再生有色金屬品種、原料,工作在穩步開展中。

以行業高質量發展實力爲基礎,協會“橋樑”作用爲核心,標準制定完善爲支撐輔助,行業需要擰成一股繩,向外進行宣貫。各大企業需承擔向普羅大衆宣貫的職責,要多多重視宣傳科普工作,一是要充分科普再生有色金屬作爲金屬材料的固有屬性和可循環回收的特性,二是要宣傳再生有色金屬企業所使用的先進回收處理技術,拿數據說話,爲洗去固有標籤長久發力。企業還需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處理社區關系、解決社會就業、爭取員工福利等方面逐漸完善工作。

企業成長猶如雨後春筍。“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存“金屬回收”相關企業共32萬家。2020年是企業注冊量的高峯期,新增6.1萬家;2021年前5月新增3.7萬家,同比增長105.6%。

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就將再生有色金屬作爲戰略金屬,近年來,隨着環保回收觀念的普及以及一系列政策出臺實施,再生有色金屬發展向好,或將迎來爆發性增長。產業快速成長往往伴隨着種種困境和難題,無論是“兩高”標籤之困,還是“高品質原料”替代“髒亂差”的努力,都還有漫漫長路要走,我們須未雨綢繆,打好硬基礎,才能不懼挑戰,奮勇向前。

勿讓固有標籤成爲再生金屬產業發展桎梏

本文刊登在《中國有色金屬》雜志2021年第19期觀察欄目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