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神鋼造假 日本鋁業協會要制定全行業的質量保證準則

界面新聞 2017-11-16 08:58

  日本神戶制鋼(Kobe Steel Ltd. 下稱神鋼)的“造假”醜聞已接近尾聲,其對該國的產業影響也開始漸漸凸顯。

  本周一(11月13日),日本鋁業協會主席Mitsuru Okada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在神鋼的數據造假醜聞曝光後,該協會或正考慮制定全行業的質量保證準則。

  就在兩周多前,日本質量保證協會(JQA)經過調查後,撤銷了神鋼位於東京西南部“神鋼材料銅管(Kobelco&Materials Copper Tube, Ltd.)”秦野工廠的“銅和銅合金無縫管的JIS H 3300證書”,該公司將不再能銷售帶有JIS標籤的產品。

  神鋼因此成爲日本首個連續兩年被撤銷JIS認證的公司。去年,神鋼鋼線不鏽鋼公司因篡改部分不鏽鋼產品質量數據就已被吊銷了JIS認證。日本官員表示不排除今後神鋼會被撤銷更多產品認證的可能。

  今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鋼企神鋼承認造假已逾十年,受波及的企業名單在短短一周內從最初的200家擴大到500多家,涉及行業橫跨汽車、公共交通、航天航空、防衛、電子IT、能源等多個領域。

  截至目前,共計525家受波及客戶中已有437家確定相關產品不存在安全問題,尚有88家未確認產品的安全性。該公司社長兼董事長川崎博表示,其中有26家客戶是海外公司,但未透露公司名稱。

  除了首當其衝的日本行業和企業,遭遇“輻射”的境外國家也有所反應。美國司法當局要求神鋼美國子公司提供有關向該國客戶所銷售產品不符合約定規格的相關資料;歐盟的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也建議飛機制造及維修相關企業停止從神鋼方面的採購。

  這一起沸沸揚揚的醜聞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發酵後,正慢慢步入尾聲。

  根據神鋼近日發布的關於公司不適當的行爲和措施的調查報告,該公司認爲違規行爲主要由五大因素導致而成:經營方式上過分強調盈利及封閉的組織文化;旗下各工廠間運作失衡;質量控制不充分;合同意識淡薄;公司組織體系不健全。

  造假醜聞爆發伊始,神鋼副社長梅原尚人表示工廠“有對於完成出貨目標的壓力”,並否認存在來自總部上層的違規指示。AZ-China鋁業分析師張猛此前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只要有訂單就會有按期交貨的壓力,這不能成爲造假的借口。

  《日經亞洲評論》此前指出,神鋼的案例表明了一個日本產業的結構性問題:市場越成熟,企業越想削減成本。由於交貨日期的硬性要求,一線工人的工作量和壓力增加了,並與“遠在天邊”的管理層失去聯系。正是在這種不正常的設置,工人們開始僞造數據,並陷入了以欺騙來獲得出路的惡習。

  BBC認爲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19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增速的長期放緩。爲適應新的經濟環境,日企開始集中精力進行重組,管理層開始竭盡所能降低成本和拔高效率等痛苦的調整,並急切地想得到理想的結果,“有時甚至不惜試探質量管理標準的底線”。

  神鋼的調查報告分析稱,原本應履行檢查職責的品質保證主管部門參與違規,致使監督功能不健全變得常態化。但報告沒有明確管理層對違規行爲是否默認或參與。

  神鋼的業務範圍十分廣泛,各大業務部門之間高度獨立。以鋼鐵、鋁、銅、焊接等構成的材料類事業,產業機械、工程機械、工程技術等構成的機械類事業和電力事業爲三大支柱。

  這種獨立的業務部門體系設置或爲造假行爲提供了“溫室”。《日經亞洲評論》此前評論稱,神鋼這種以“專業化”的名義,致使每一個業務部門的人員和數據相互獨立,從而在內部產生了“筒倉效應”。“筒倉效應”是指,企業內部因缺少溝通,部門間各自爲政,只有垂直的指揮系統,沒有水平的協同機制。

  爲防止再犯,神鋼在調查報告中明確了相應對策。其中包括經營方式的改革,比如建立一個“質量憲章”制度,並創造更多直接與管理層溝通的機會。

  在流程方面,該公司決定改善那些爲違規行爲提供機會的體系和工作,比如盡量減少輸入實驗數據的人工作業,推進機械化;同時將跨部門及工廠實施人事調動,改變封閉氛圍等。在管理方面,神鋼表示將明確區分質量控制職能和質量保證職能,並將均有加強。該公司將在鋁銅業務部門及總公司設立檢查品質管理工作的新組織。

  11月10日,基於加強集團質量管理、組織和意識改革、利用外部人力資源以及加強海外控股公司的職能等的考慮,該公司還成立了質量治理改革審議委員會,該委員會將於今年底向董事會提交一系列改革措施。此外,神鋼還決定將建立一個質量審計部門(暫時命名),以加強質量管理爲宗旨。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