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鋁鄭州研究院4項科技成果通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評審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22-09-03 10:28

8月26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以視頻形式組織召開科技成果評價會,對中鋁鄭州研究院2022年取得的“氧化鋁蒸發系統尋優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等4項科技成果進行了評價。專家小組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原會長康義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桂衛華、柴立元等11位有色金屬行業和相關專業領域專家組成。

鄭州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樊大林在致詞中表示,近年來,鄭州研究院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行業發展爲己任,在高硫高鐵鋁土礦高效利用、有價元素提取、電解鋁深度節能、炭素提質增效、固廢高值利用、鋁行業爐窯煙氣綜合治理等領域,成功研發了一批關鍵技術並實現產業化,推進了行業科技進步與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進程。他希望,鄭研院以此次4項成果評價爲契機,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聚焦“雙碳”目標,努力破解制約鋁工業發展的重大“瓶頸”環節和“卡脖子”問題,爲我國鋁工業科技進步和高質量發展、建設鋁工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會上,4個項目組代表分別就各項目的課題背景、關鍵技術、研究結論、創新點及知識產權、社會經濟效益與推廣應用前景等情況進行了詳細匯報。

專家組認真審查了相關技術資料,對各項目進行了質詢交流,並對評價成果進行了獨立評價打分,分別形成了綜合評價結論。

專家組一致認爲,“無炭渣預焙陽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創新性地開發了無炭渣陽極生產綜合技術,解決了我國石油焦資源在日趨劣化下生產無炭渣陽極的技術難題;首創了“鋰鉀成分-過熱度-電解質溫度-分子比”耦合匹配的無炭渣鋁電解生產關鍵技術,解決了我國在復雜電解質體系下不撈炭渣的技術難題;構建了無炭渣預焙陽極技術指標體系,有力促進了我國電解鋁綠色低碳發展。該項目成果經工業化應用後,技術經濟指標先進,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顯著,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鋁工業大數據服務平臺開發及應用”項目,首次開發了鋁工業全流程數據標準及數據治理技術,解決了多源異構數據匯聚難題,實現了海量數據的標準化接入;創新性地設計搭建了廣泛適用於鋁工業的數據平臺架構,建立了首個集數據質量管理、存儲管理、大數據計算管理、算法管理等於一體的鋁工業大數據服務平臺,解決了鋁工業多維度、多層級、低延遲數據的高效存儲和調用難題,實現了適應鋁工業各類存儲分析場景的多樣化的存儲和計算,形成了有效的數據資產;建立了基於數據驅動+機理驅動鋁工業算法模型,開發了數據分析和業務管理系統,開創了專家遠程診斷及技術服務新模式,促進了企業數智化運營和高質量發展。該項目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氧化鋁蒸發系統尋優節能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首次構建了蒸發器汽液兩相平衡優化模型,實現了蒸發器運行狀態下各效、各級閃蒸的熱工狀況的客觀評價,及蒸發器系統微觀精準診斷,解決了傳統手段難以發現蒸發器效率低的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開發了蒸發器自身能量耦合匹配高效利用技術,解決了原液閃蒸進料溫度低影響閃蒸效率的技術問題,實現了系統熱量循環高效利用;開發了汽液快速分離和新型三通道霧沫分離裝備,提升了霧沫分離效果,解決了霧沫夾帶嚴重造成蒸發器熱效率降低的問題。該項目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幾內亞鋁土礦低溫溶出赤泥選鐵綜合利用技術”項目,首次針對幾內亞鋁土礦低溫溶出赤泥開發了預選提質-低溫梯級脫水技術,解決了赤泥脫水、焙燒能耗高等技術問題;創新性地開發了富鋁針鐵礦赤泥高溫物相轉化技術,弱磁性含鐵礦物磁化率達80%以上,解決了幾內亞鋁土礦低溫溶出赤泥採用常規磁選技術無法獲得合格鐵精礦的技術難題;開發了赤泥選鐵尾礦綜合利用技術,弱磁選尾礦可進行材料化利用,預選尾礦經土壤化調控後可進行生態化利用。該項目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