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加工業創新要打組合拳

經濟日報 2022-09-13 09:17

“今年以來,鋁加工行業克服鋁價上漲、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保持鋁材出口穩步增長,行業利潤率保持平穩,推動有色金屬行業提質增效。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鋁加工行業持續向好的基礎尚不穩固。”在日前舉行的2022年中國鋁加工產業年度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處長高雲川說。

當前,鋁加工產業應當“揚長避短”,穩固鋁加工產業持續向好的基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是我國鋁加工產業“大而不強”的根本原因,從生產規模、品種類別上看,我國鋁加工產業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但由於自主知識產權不足、核心關鍵產品不足等短板,我國只是鋁加工產業大國,還不是鋁加工產業強國。堅持自主創新、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我國鋁加工產業持續向好發展、實現由大轉強的“制勝法寶”。

專家認爲,國內鋁加工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體現在鋁擠壓材、鋁板帶材、鋁箔材等領域。

在鋁擠壓材方面,少數領域還缺少具有特殊性能及特殊認證要求的高端鋁擠壓材;在鋁板帶材方面,國內在航空航天領域實現了第三代鋁合金產品的量產和第四代產品的批量供應,國外已經開始進行第五代鋁合金產品的供貨和第六代鋁合金產品的研發,兩者相比仍存差距;在汽車輕量化領域,國內的高端汽車板材在成品率、質量一致性和穩定性方面與國外存在一定差距;在鋁箔材方面,電池箔在成品率、質量一致性和穩定性方面與國外相比有差距,防爆鋁箔還在國產化進程中。總體上來講,我國鋁加工產業存在合金牌號以國外爲主、成品率低和質量一致性和穩定性不足、裝備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率較低、精細化和新產品研發儲備不足這些共性問題。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企業缺少自主創新的觀念和方法;質量品牌影響力不足,在國際上有影響、有優勢的企業數量不足;產業結構布局有待優化,國內各地區的產品同質化競爭依然存在;發展動力和前瞻性布局不足,廢鋁回收和再利用技術遠遠落後於國外同行業。

補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這塊短板,需要精準發力,形成“組合拳”。在中國鋁業集團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總經理王強看來,一是要在行業深度整合上下功夫,構建專業化、規模化的生產企業與經營模式,做到業務精幹、技術領先;二是要構建協調創新科技研發平臺,深度整合行業內優勢資源,實現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管控模式;三是要建設數字化與智能化研發管控平臺,提升研發速度和研發能力,實現彎道超車;四是要統籌行業基礎性、前沿性共性技術研發,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五是要創新激勵政策和優化人才引進與培養模式,厚植濃厚的研發氛圍。

從自主創新參與各方來講,補上自主創新能力這塊短板,需要政府、行業協會、企業齊發力,找準自身定位才能形成協同效應。

王強建議,政府要全力支持企業成爲自主創新的主體,支持和引導企業成爲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讓企業真正成爲主角;行業協會要將各項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協助企業降低在創新過程中出現的風險,準確收集和分析市場信息,提供專業意見;企業是推進創新的主體,是開展技術創新的主陣地,要全面落實主體責任,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作爲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措施。(經濟日報記者 崔國強)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