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9月29日報道:在雲南省政府大力扶持水電鋁材一體化、水電硅材加工一體化產業發展的背景下,大量高耗能產業“聚集”雲南,其後續電力能否保證產業正常持續運行?與此同時,在環保和“雙碳”政策下,雲南省取消了對電解鋁行業的優惠電價政策。如此一來,新增電解鋁產能是否仍具優勢?帶着上述疑問,近期我們走訪了雲南昆明、曲靖一帶,進行實地調研。
2022年汛期來得較早且降雨充沛
雲南具有優良的水電資源稟賦,全省有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元江(紅河幹流)、南盤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重要水電資源則集中在金沙江和瀾滄江。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水電資源。2013年以來,溪洛渡、向家壩、糯扎渡等大型水電站集中投產,水力發電量持續增長。尤其是2021年,烏東德和白鶴灘兩大超級水電站相繼投產使用,雲南省內水力發電量大幅增長。截至2021年年底,金沙江、瀾滄江水電基地投產水電站21座,其中千萬級電站3座、百萬級電站14座,國家大型水電基地基本建成。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之前,雲南沒有擬建或在建的大型水電站,除去還有剩餘機組待投產使用的白鶴灘水電站,未來幾年基本沒有新增裝機量。此外,根據《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白鶴灘電站消納有關意見的復函》,烏東德、白鶴灘電站枯水期在雲南、四川各留存100億千瓦時電量,其餘電量按原規劃方案外送東部地區消納。也就是說,雖然烏東德與白鶴灘水電站完全竣工後合計每年發電近1000億千瓦時,但雲南省只能獲得100億千瓦時。
截至7月,雲南省全口徑裝機容量爲1.06億千瓦,其中水電7761.74萬千瓦、火電1531.85萬千瓦、風電891.39萬千瓦、太陽能418.78萬千瓦。以水電爲主的綠色能源裝機0.907億千瓦,佔總裝機容量的85.55%,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60個百分點,電力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1—7月,雲南省發電量爲2131.1億千瓦時,累計增長16.1%。其中,水力發電1710.3億千瓦時,佔當地發電總量的80.25%;火力發電254.7億千瓦時,佔11.95%;風力發電144.2億千瓦時,佔6.77%;光伏發電21.95億千瓦時,佔1.03%。
分項來看,截至目前,2022年發電增量全部來自水力。由於今年雲南來水充足,汛期較往年偏早,加之兩大超級水電站投產使用,水力發電量同比大幅攀升。對比往年同爲平水期的5月,2022年發電量爲287.8億千瓦時,較2021年同期增長61.8%,且1—7月累計同比增速高達26.8%。
電解鋁產能基本處於滿負荷狀態
雲南水電資源豐富,過去較長時間曾因電力消納與產業發展不平衡而出現嚴重的“棄電”現象。2016年,雲南棄水314億千瓦時,相當於總發電量的11.7%。爲消納過剩的電力,2017年雲南省發改委宣布通過電價優惠引進水電鋁材、水電硅材項目。與此同時,伴隨着2017年以來電解鋁行業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雙碳”戰略目標的驅使,我國電解鋁產能逐步由北方煤電豐富地區向西南綠色低碳能源優勢地區轉移。
據調研了解,截至2022年7月,四家鋁企實際建成產能556萬噸,運行產能525萬噸,開工率達94.6%。2021年,因豐水期降雨不足以及煤價上漲、火電補給匱乏等原因,雲南省電解鋁運行產能大幅壓縮,年初一度達到386萬噸,而年末僅有226萬噸,且年末的開工率不足50%。進入2022年,當地來水充足,汛期較往年提前,加之政府鼓勵電解鋁企業投復產,電解鋁供應超預期釋放。
雲南省現有四家大型電解鋁冶煉企業,分別是雲南鋁業、雲南神火、雲南宏泰和雲南其亞。雲南鋁業現有建成產能330萬噸,運行產能305萬噸,但因其指標受限,現有產能處於滿產狀態,短期暫無新增以及新投產能規劃;雲南神火90萬噸的產能已經滿產運行,短期暫無新增產能規劃;雲南其亞30萬噸的產能也已滿產運行,短期暫無新增產能規劃。
唯一變量——魏橋產能轉移指標尚在進行中。
四大鋁企中僅雲南宏泰遠期還存在電解鋁增量產能釋放預期。
一方面,雲南宏泰規劃的203萬噸電解鋁項目正在投建中。根據企業反饋,現有建成產能101萬噸,運行產能95萬噸,剩餘102萬噸產能最快2023年6月底建成投產。
另一方面,市場傳言魏橋計劃再遷移200萬噸產能至紅河州。山東地區自備電廠成本優勢消失、能耗雙控政策嚴格、新增指標落地困難,長遠來看,該產能指標大概率落地雲南。
綜合分析,2023年之前,雲南電解鋁建成年產能將達到633萬噸,“十四五”末期有望達到833萬噸,較當前水平增加逾300萬噸。
實現產能第一大省目標道阻且長
作爲高耗電產業,雲南發電規模能否支撐電解鋁遠期的龐大產能增量?雲南能否接棒山東,成爲電解鋁產能第一大省?
根據雲南省最新規劃,預計到2025年,省內發電設備裝機量超過15000萬千瓦,其中主要是光伏發電項目的建設。政策指出,需在未來3年實現新增新能源裝機5000萬千瓦的目標,確保每年開發規模在1500萬千瓦以上,保底不封頂。
按照當地太陽能發電設備平均利用1200—1300小時測算,到2025年,發電量可增600億—650億千瓦時,理論上2022—2025年每年平均新增光伏發電量150億—162.5億千瓦時,再結合烏、白水電站投產可留存省內100億千瓦時,則在不考慮火電增加的前提下,2022年可用發電增量最低爲250億千瓦時。
據調研,雲南鋁業電解鋁生產平均耗電量在13200度/噸(鋁液交流電電耗平均低400千瓦時/噸);雲南神火和雲南宏泰均採用最新技術,能耗相對較低,電耗平均在13200度/噸。
2021年雲南省電解鋁產量爲327萬噸,共耗電431.72億千瓦時,2021年該省共發電3434.3億千瓦時,當年西電東送1473.07億千瓦時,則2021年雲南省除電解鋁以外其他用電主體用電量1529.51億千瓦時(總發電量-電解鋁生產耗電量-西電東送量)。假設2022年其他用電主體用電量增速爲5%,則其用電增量爲1529.51億千瓦時×5%=76.48億千瓦時。按照2022年發電增量最低250億千瓦時計算,2022年其省內可用於電解鋁生產的電量增量爲250億千瓦時-76.48億千瓦時=173.536億千瓦時,理論可支持電解鋁多生產131.4萬噸。
2022年1—7月,雲南省電解鋁產量爲235.7萬噸,由於當前已經滿產運行,年內亦無新增項目,8—12月最大產量即按當前計劃維持生產,共計約215.5萬噸,則全年產量上限爲451.2萬噸,較2021年增加124.2萬噸,小於上面測算的理論量值131.4萬噸。所以,理論測算,電解鋁企業在年內剩餘時間可以保持滿產節奏。
不過,要警惕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稍骨感。雲南水力發電存在豐枯季節交替規律,11月之後降雨量會下降,需要靠火電補足,並且規劃與實際落地情況往往有偏差。雲南省電力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光伏裝機量暫未明顯增加,若清潔能源不能及時補足,則枯水期仍面臨限產壓產問題。
同樣,按照上述方法逐年進行推算,繼續假設2022年其他用電主體用電量增速爲5%,則2023年需新增電量80.30億千瓦時,理論上可用於電解鋁生產的電量爲69.7億千瓦時,理論上支持電解鋁產量增加52.8萬噸。考慮到2023年6月底將投產102萬噸電解鋁產能,按滿產運行計算,2023年全年電解鋁產量上限爲582萬噸,而理論上電量支持最大產量爲504萬噸。
以此推算,2024年,理論上支持電解鋁產量增加49.76萬噸,電解鋁年產量上限可達553.77萬噸;2025年,理論上支持電解鋁產量增加46.57萬噸,電解鋁年產量上限可達600萬噸。倘若“十四五”末期,魏橋再遷移200萬噸產能指標至雲南,那麼理論上雲南省內發電量無法支撐833萬噸產能滿產運行,實現產能第一大省的目標道阻且長。
碳交易機制下水電鋁仍具有優勢
能耗雙控背景下,2021年8月,國家發改委出臺通知,嚴禁對電解鋁行業實施優惠電價。隨後,雲南省發改委11月發文,表示立即取消全省範圍內對電解鋁行業的優惠電價政策。2022年1月1日起,電解鋁行業用電價格依法依規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方式形成。
以雲鋁股份爲例,2021年雲南海鑫二期、雲鋁溢鑫、雲鋁文山水電鋁投產後的電價是0.28元/噸,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而取消優惠電價政策後,雲鋁股份增量電解鋁項目的招商電價也已取消,目前公司存量和增量用電價格均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方式形成。
盡管如此,雲南綠電優勢依然存在。根據調研的情況,豐水期鋁企的平均用電價格在0.37元/度,低於0.442元/度的全國平均水平,用電成本次於新疆和青海煤炭資源豐富地區,但優於山東、河南等自備電廣泛覆蓋地區。行業平均成本上,雲南鋁企平均現金成本約在1.6萬元/噸,平均完全成本約在1.7萬元/噸,僅次於新疆地區。
根據安泰科的數據,單位水電鋁碳排放較火電鋁少11.2噸。全國碳市場數據顯示,最新的碳排放交易價格在50—60元/噸,生產一噸水電鋁相較於生產一噸火電鋁至少節約560元的碳排放成本。以雲鋁股份爲例,其產能均爲水電鋁,僅在枯水期採購部分火電彌補不足,故其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大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目前,政策對於水電鋁的碳排放量認證標準處於制定階段,待有色行業正式納入碳交易市場,水電鋁企業的優勢將進一步顯現。(作者單位:建信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