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方案出爐 綠色再生鋁迎發展機遇

鋁雲匯 2022-11-30 11:39

近日,工信部、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該《方案》初步提出2025年前,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明顯優化,再生金屬供應佔比達到24%以上的預期目標。
多位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財經採訪時稱,《方案》的出臺意味着,作爲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峯的原材料工業之一,有色金屬行業將加快從總量、生產過程和源頭全流程控制碳排放,爲我國總體實現碳達峯作出貢獻。同時,《方案》將爲我國綠色再生鋁的行業發展帶來全新機遇。
強化電解鋁減量置換?從總量上控制產能“天花板”
有色金屬碳排放集中在鋁、銅、鉛、鋅、鎂、工業硅等,鋁的生產環節一直是高排放、高耗能。相關數據顯示,作爲鋁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鋁產業鏈的碳排放量約佔有色金屬全行業75%以上、國內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
《方案》要求,繼續堅持電解鋁產能總量約束,研究差異化電解鋁產能減量置換政策,壓實地方政府責任,將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重要內容。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在採訪中表示,電解鋁產量是決定有色金屬工業碳排放的關鍵因素,要嚴控電解鋁產能,嚴禁以任何形式新增產能,對銅等品種也要嚴控冶煉產能總量,並探索建立有色金屬消費峯值預警機制。
當前,國內電解鋁建成產能4450萬噸/年,幾乎觸及國內電解鋁4500萬噸/年產能“天花板”。業內專家表示,《方案》的出臺意味着國內電解鋁產能“天花板”的要求將進一步強化。一方面,前期電解鋁產能等量置換有望逐步轉向減量置換,從總量上有進一步壓減的趨勢;另一方面,把控制電解鋁產能納入生態環保督查,有助於進一步控制電解鋁產能。
積極布局清潔能源替代體系?加快低效產能退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顯示,能源活動是我國溫室氣體的主要排放源,約佔我國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6.8%。其中,化石能源是能源活動的主體部分。
化石能源恰恰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用燃料和用電的主要來源。相關數據顯示,以用電量最大的電解鋁爲例,60%以上產能採用燃煤自備電,產品碳排放強度遠高於國外使用清潔能源的同類型產品,用電導致的間接排放佔電解鋁碳排放量的85%,佔有色金屬行業排放總量的50%以上。
能不能不用或少用化石能源來解決碳排放問題?人們將目光投向清潔能源。專家表示,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其利用過程不排放二氧化碳,對環境更爲友好。近年來,我國積極布局可再生能源產業。
在有色金屬行業中,同樣適用能源類型轉換的思路。《方案》提出,要推動有色金屬行業以氣代煤、以電代煤,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鼓勵電解鋁等企業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有序轉移,推動燃煤自備電向網電轉化,從源頭上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
《方案》提出,到2025年,鋁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完善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引導電解鋁等主要行業節能減排,加速低效產能退出。同時,嚴禁建設燃煤自備電廠,推動電解鋁行業從使用自備電向網電轉化,力爭2025年和2030年電解鋁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分別達到25%和30%以上。
業內專家表示,《方案》要求從生產過程和能源來源兩個方面,全方位地推動電解鋁產業鏈節能減排,有望進一步壓制火電鋁的供給,促進綠色能源生產鋁,利好當前在水電區域布局以及積極提升綠電比例的電解鋁企業。
發展再生鋁產業?激發“城市礦山”未來潛力
建設綠色制造體系,除了在生產過程中大力減碳,還需要在哪些方面持續發力?《方案》提出,完善回收和綜合利用體系,建立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布局區域回收預處理配送中心,提高保級利用水平。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賈明星認爲,完善的回收體系將引導有色金屬生產企業選用綠色原輔料、技術、裝備、物流,回收富含有色金屬的廢舊家電、電子垃圾等“城市礦山”資源,建立綠色低碳供應鏈管理體系,促進產業鏈綠色轉型升級。
《方案》提出,到2025年,再生鋁產量達到1150萬噸,並研究將有色金屬重點品種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業內專家認爲,再生鋁減排優勢明顯,單位碳排放僅爲原鋁的2%,再生鋁對原鋁的應用替代將有效地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
專家表示,中國電解鋁供給側將迎來轉變,國內綠色再生鋁發展提速,電解鋁增量產能未來有望轉移“出海”。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