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印度尼西亞國家鋁業公司的電解槽EPC改造項目工地,雷動的掌聲、高亢的激情、洋溢的笑臉,見證了該項目重大節點目標的實現:兩臺多功能天車安裝完成,首臺電解槽開始鋪底進入築爐程序,300千安系列55臺電解槽的槽周母線完成安裝焊接,爲項目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逐夢者,不以山海爲遠。沈陽院海外事業部印尼電解鋁項目團隊致力於將最先進、最高效、最安全的電解槽工藝技術應用於印尼電解鋁企業。他們用速度與激情書寫了中國和印尼合作的恢弘篇章,以雄厚的實力證明了中國工程價值與中鋁“鐵軍”精神風範,彰顯了中鋁企業堅定海外發展的信心決心。
一
能屈能伸爲項目
2021年4月9日,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沈陽院與印度尼西亞國家鋁業公司籤署電解槽EPC改造項目合同,合同金額近1億美元。該項目要在不停產的情況下對40年前建成的老舊廠房進行改造,不僅要考慮新設備的經濟性、合理性,還要考慮其與原有設備的銜接以及施工的可實施性和後期生產的可操作性。
對新鮮氧化鋁輸送系統進行改造,是該項目設計的最大難點。經過爲期兩周的現場勘察,該項目設計團隊對設備參數及運行情況進行反復核算後,向業主方提交了輸送系統評估報告。但是,業主方相關負責人提出了質疑“:設計能力才60噸/小時,怎麼可能達到80噸/小時呢?報告肯定有問題!”
面對質疑,該團隊始終秉持“客戶至上”的原則耐心溝通。業主對數據有疑問,他們就與業主一步一步進行計算;業主認爲不可能達到80噸/小時,他們就一起做實驗,用事實說話。然而,第1次實驗並不順利,當輸送能力達到72噸/小時時,出現了冒料問題,實驗隨即終止。
該項目總設計師陳端立即帶領團隊深入現場進行分析,與國內專家團隊視頻連線積極磋商,並向業主詳盡說明第1次實驗失敗的原因。就這樣,第2次實驗得以開展。當實驗穩步進行到77噸/小時的時候,同一部位又出現了冒料,實驗再次終止。通過這次實驗,現場團隊和業主一起找到了限制輸送能力提升的症結所在。在業主積極配合下,雙方開展了第3次實驗,並順利將輸送能力提升至80噸/小時。
從懷疑到認可,從陌生到默契。一切憑實力說話的沈陽院印尼電解鋁項目團隊憑借愈挫愈勇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確保了項目按計劃順利推進。
二
精益求精爲質量
在該項目中,業主聘請赫氏工程諮詢公司對項目進行監管,監管方對設備制造、出廠檢驗及全過程跟蹤尤爲重視。
作爲電解車間最爲關鍵的大型設備,電解多功能天車質量直接影響電解生產效率,換極、出鋁、加料等工藝操作的質量也直接影響着電解槽的穩定性以及槽電壓、電流效率和產能等各種關鍵工藝指標的實現。爲此,該項目團隊特別成立了9人監造小組,採取輪班駐場監造的方式,對生產全過程進行監控。
該項目多項執行標準與國內不同,項目現場高溫、潮溼的環境也對設備油漆質量提出了極高要求。該項目部對各施工流程進行嚴格把控,嚴格按照圖紙要求及工藝流程進行跟蹤檢查。“一定要讓客戶看到我們中國制造的實力!”該項目部負責人表示。今年4月,實驗臺多功能天車一次性通過118項出廠前檢驗。
三
千裏奔襲保工期
2021年11月17日中午12時,隨着一聲汽笛長鳴,裝載着沈陽院EPC印尼國家鋁業電解鋁項目11臺施工天車和首批鋼結構的貨船緩緩駛離上海港,駛向印尼。
彼時,受全球疫情影響,國際海運狀況急劇惡化,航線取消、航期拖延的現象十分普遍,超濃相廠家所在地大連也突然暴發疫情。爲保證全部貨物在11月10日前抵達上海港,項目部全體成員通力合作,進行了一次千裏奔襲的“大會戰”。在河南新鄉,他們從全市範圍內的多家運輸公司尋找超限的運輸車輛;在遼寧大連,他們爭分奪秒地將貨物運到大連港碼頭,在慢慢長夜的煎熬中等待煙大輪渡的重新開航;在上海羅涇,他們從廠家檢驗完包裝後,馬不停蹄地奔向港口,緊急協調車輛和船舶的銜接工作。
終於,11月10日下午,20多輛滿載貨物的超長貨車浩浩蕩蕩,分別從遼寧與河南兩省出發,跨越千裏,抵達羅涇口岸,順利完成了貨物交付和發運任務。
2022年春節,恰逢項目建設高峯。爲確保項目進度,多名員工毫無怨言地堅守崗位,夜以繼日地開啓了多功能天車、超濃相安裝及上部結構等改造工程,終於在12月初圓滿實現了兩大節點目標。
當前,沈陽院海外事業部印尼電解鋁項目團隊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用智慧和奉獻打造海外經典力作,不斷將企業發展推向新的高度,助力企業書寫新的傳奇。
(郭彥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