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鋁材之鄉”安義產業轉型之旅

江西日報 2019-02-25 08:24

  一個個塊狀特色產業,在江西經濟地理版圖上猶如色彩斑斕的“馬賽克”,拼成江西新型工業化的絢麗圖景。

  安義鋁型材產業,就是最閃耀的“馬賽克”之一:全縣超過一半人口從事鋁型材加工、銷售,掌握全國約70%的銷售市場份額;本縣並不生產一塊鋁錠,卻成爲民用鋁型材全國第二大生產基地……創造出了“無中生有”的產業發展奇跡。

  近年來,安義縣聚焦鋁型材首位產業,引導遍布全國的16萬“建材大軍”返鄉創業,以創新爲驅動力,加快推動民用型材向高端智慧門窗和工業型材轉型升級。一場“草根產業”蝶變的大戲,正在精彩演繹——向着鋁型材產業千億目標邁進。

  安義這扇“門窗”,正展示出一幅幅轉型升級的“美景”。

  由散轉聚 近千名門窗老板回鄉創業

  今年春節後,劉金根沒有像往年一樣回到創業多年的北京。他選擇留在家鄉,在安義縣工業園區創辦了一家高端門窗生產企業。

  2月12日,像衆多“門窗老板”一樣,劉金根參加了第六屆中國(安義)鋁型材及門窗博覽會。安義縣選擇每年春節元宵期間舉辦“鋁博會”,就是想讓回鄉過年的“門窗老板”感受家門口的創業氛圍和家鄉人的殷切期望。

  事實證明,爲期4天的展會,更堅定了劉金根留下來的信心——400多家鋁型材、門窗制造企業及五金配件、門窗設備生產商參展,在這個全國第二大鋁門窗行業專業展會上展示產品、相互交流,開幕首日參展人數就達到16萬人次,實現交易額2.77億元。今年首次參展的劉金根,收獲了10多張訂單,訂單額接近100萬元。“這充分說明了安義在全國門窗行業的影響力,今年我們力爭銷售額達到3500萬元。”他說,“回來後心裏更加有底氣、更加踏實了。”他認爲,這兩年,安義門窗產業鏈日漸完善,從一根型材、一塊玻璃到一滴膠水,再到一扇成品門窗,全部能夠就地完成低成本配套,這是許多地方比不了的優勢。

  在有“江西小溫州”之稱的安義縣,有16萬人像劉金根一樣,在全國各地從事鋁型材加工、銷售,佔全國70%的銷售市場份額。

  如何把安義人掌握的市場優勢轉化爲產業發展優勢?

  10年來,安義縣持續因勢利導推進“三回工程”,向外出做門窗生意的安義人發出“資金回流、人才回歸、創業回鄉”的號召,並在企業融資、品牌創建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

  3年前,在上海闖蕩20年的凌華斌,把企業搬回了安義。對於他而言,回歸,既是鄉情感召,也是理性抉擇。

  “在上海,一平方米廠房的月租金是40元,在安義只要10元,光這一項每年就可以降低成本300萬元。”凌華斌說,去年公司銷售收入突破5000萬元,鋁合金門窗、陽光房產品出口到了加拿大、英國、越南等國家。

  同時,爲了幫助企業跨越“市場的冰山”,安義縣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以政府出資的方式,連續三年組織企業赴廣州參加全國鋁門窗幕牆新產品博覽會,並帶領企業開拓非洲、歐洲市場。

  安義縣委常委、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熊振強說,16萬“建材大軍”,是安義鋁型材產業最核心的資源,這是其他地方復制不了的優勢。近年來,安義已經吸引了近千名“門窗老板”回鄉創業,工業園區現有各類建材企業147家,年產能160萬噸,居華東第一,全國第二,年產值196億元。

  由舊轉新 站在化蛹成蝶的“風口”

  在這個技術驅動變革的時代,門窗的功能被重新定義:不再僅僅滿足於遮風擋雨、採光通風,而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這讓經歷過野蠻生長、品嘗過成長陣痛的安義門窗,站在了化蛹成蝶的“風口”。

  在第六屆中國(安義)鋁型材及門窗博覽會上,安義本土企業佰洛斯展出的一款“黑科技”產品,受到了國內外參展商的贊嘆:把裸眼3D、全息投影技術植入到了陽光房的玻璃中。“個性化、智能化是門窗產業的發展方向。”該公司董事長胡優說,目前正在加大研發投入,準備把VR、大數據等新技術與門窗融合,從傳統門窗的“紅海”進入智慧門窗的“藍海”。

  回想10年前第一次到安義看到的情形,上海市“門窗專家”、安義縣門窗產業顧問唐東一感慨萬千。當時,“安義有全國縣域最龐大的門窗從業羣體,做的卻是全國最低端、賣的也是最便宜的產品。”大家對門窗的認識也非常淺薄,“覺得門窗就是一個鋁合金框、一塊玻璃,不去關心技術、品質,能賺錢就可以。”

  “20年前,溫州皮鞋是地攤貨的代名詞,如今已經出口到了意大利。德國是制造業的高地,安義門窗如果能夠出口到德國,那說明我們真正蛻變成了一個創新產業。”唐東一說。

  這個時間需要多久?“最快5年就能實現。”

  唐東一的樂觀,來自安義企業家迸發出的創新激情。如今與許多安義“草根老板”交流時,5G、VR、人工智能、大數據……這些科技熱詞不時從他們嘴裏蹦出,這讓他看到了安義門窗產業變革的力量。在本屆展會上,展出的高新、節能、智能門窗產品佔比超過70%。

  唐東一的樂觀,也從當地政府打造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決心上來。

  安義門窗告別“小散亂”走向“高大上”,最大的難點是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強、創新動力不足。爲此,安義縣下大力氣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先後開辦安義門窗學校,成立門窗檢測中心和門窗研發中心,聚合資源爲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動力。

  最近一段時間,唐東一正在忙着籌備安義門窗產業歷史上的一款基於互聯網思維開發的顛覆性產品——“安義一號”節能、隔音高性能斷橋鋁門窗的產業化。

  去年4月,安義門窗工業研發設計中心借用“外腦”,邀請國內近百位門窗專家參與“安義一號”研發,多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首次應用到這款產品上。北京市“門窗專家”餘昌浪評價道:“這些年門窗品種紛繁迭出,但這款新產品的先進性和實用性,至少在未來三五年內難以比擬,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及顯著的經濟效應。”

  作爲項目發起人的唐東一解釋說,之所以要以安義門窗行業協會的名義牽頭做研發,就是爲了破解當前安義門窗行業存在的創新壁壘,希望打造出一款技術通用的產品,把門窗構件的配合和工藝等技術難題提前解決了,爲那些不具備技術條件又想做好產品的企業減少試錯的機會,共同提升安義門窗的品質。據了解,由安義門窗工業研發設計中心邀請國內近百位專家,用互聯網思維開發的顛覆性產品——“安義一號”門窗即將產業化。“安義的門窗企業都可以採取合作方式使用各項技術,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創新的試錯成本。”唐東一說,這就是政府搭建創新平臺所發揮的功能。

  在安義縣工業園區,核心區佔地面積達500畝的安義門窗特色小鎮正在規劃之中。以智能門窗產業發展爲核心,準備引進約30個高端門窗產業項目,構建高端門窗產業生態圈。到2022年,安義高端智能門窗年產量將由目前的500萬平方米提升至1500萬平方米。屆時,安義鋁型材產業將實現從“賣棉花”“賣服裝”到“賣時裝”的蛻變。

  由弱轉強 盡快實現千億產業夢

  建材產業從年營業收入96億元到去年的196億元,安義縣用了5年時間。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盡快躍上千億級產業臺階,是安義縣追求的目標。

  剛剛過去的2018年,金鑫發鋁業有限公司邁上了一個大臺階——產值突破10億元。

  “我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成爲百億企業,引領安義鋁型材產業轉型升級。”公司董事長王春華躊躇滿志:今年準備投入10億元實施擴產計劃,深耕工業鋁型材領域,籌建院士工作站,加大研發投入,爭取成爲航空航天鋁型材供應商。

  王春華吃下了“定心丸”:“園區將優先解決我們200畝擴產用地指標。”目前,金鑫發是安義鋁型材產業畝均效益最高的企業,佔地面積80畝,實現4.5萬噸鋁型材的年產量,每畝產生的稅收超過8萬元。

  安義鋁型材產業規模盛名之下,知名品牌、能夠在全國叫得響的龍頭企業不足,有人形象喻之爲“只見星星,不見月亮”。

  唐東一認爲,“草根經濟”必須有龍頭企業的引領,才能轉型升級爲現代產業集羣。從廣東佛山、山東臨朐等國內重要鋁型材產業基地發展經驗來看,龍頭企業是產業集羣化、高端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而安義鋁型材產業,當下最缺的就是龍頭企業這個“少數關鍵”。

  “讓金鑫發這樣量級的企業盡快做大做強,成爲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勁動力,是安義的當務之急。”熊振強說,安義縣委、縣政府已經深刻意識到鋁型材產業發展軟肋所在:作爲典型的“草根產業”,安義鋁型材產業既有快、靈、活的優勢,也存在低、小、散的弊病。如何突破成長的“天花板”?關鍵在於轉變發展方式,加快推進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羣轉型升級,讓“草根經濟”變爲“榕樹經濟”。

  2月2日,安義縣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王春華在會上直言:安義鋁型材及門窗產業要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缺乏龍頭企業品牌帶動、缺乏高端人才科技支撐、缺乏政府對轉型升級的系統引導。

  就在這次會上,王春華看到了政府培育“領頭羊”的決心:即將出臺系列舉措支持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對園區建材骨幹企業,擴大再生產供地優先保障、產業資金優先安排,對企業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予以獎勵……熊振強表示,安義將採取培育與引進兩條腿走路的辦法實施龍頭引領戰略,今年計劃在工業園區選擇2至3家骨幹企業集中予以扶持,在兩三年內培育一批產值過20億元、30億元、50億元乃至100億元的大型企業,形成良性發展的產業鏈,引領安義建材產業集羣步入良性快速發展軌道。同時,瞄準國內鋁型材行業和門窗行業前10強企業精準招大引強,力爭今年引進2至3家30億元以上的知名企業落戶。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