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問答錄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23-02-14 08:43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保障礦產資源安全

——2022年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問答錄

2月10日,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2022年有色金屬工業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有色協會黨委常委、副會長、新聞發言人陳學森回答了媒體記者和企業代表的提問。

新華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保障能力。在有色金屬領域,哪些品種具有戰略物資屬性?當前相關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情況如何?

陳學森:戰略性礦產是對國家發展及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礦產,具體品種隨着產業發展及資源保障情況在不斷變化。爲提升國內資源保障程度,2011年,我國啓動了10年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行動實施以來,形成了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新增銅資源3711萬噸、鉛鋅資源1.37億噸、鋁土礦資源18億噸、鉬資源1874萬噸、鎢資源612萬噸。在資源開發方面,2022年,我國六種精礦產量達到670萬噸,同比增長1.03%,連續3年保持增長。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前期投入大、時間長。目前,自然資源部已開始第二輪找礦突破行動,隨着勘探投入的加大,國內戰略性礦產的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成效會逐步顯現。

《經濟日報》:2022年,有色金屬工業聚焦綠色發展,構建標準體系,積極推進行業“雙碳”行動,具體體現在哪些領域取得了突破?據了解,2022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2023年,有色行業將按照怎樣的發展思路和路徑,進一步推進整個行業綠色發展?還需要解決哪些突出的矛盾問題?

陳學森:有色金屬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是實現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2020年,我國有色金屬產量首次突破6000萬噸,生產和消費均居世界第一。2020年,有色金屬行業總能源消耗2.5億噸標準煤,其中,銅、鋁、鉛、鋅重點有色金屬品種能耗和碳排放量均佔有色金屬行業的90%以上。

2022年,有色金屬行業按照低碳先行、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綠色引導的原則,一是在原有的節能與綠色標準體系基礎上,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了由節能與綜合利用、綠色評價和“雙碳”等三個標準子體系共同構成的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子體系間相互協同,共同支撐行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目前,正在開展2022-041-T/CNIA《低碳產品評價方法與要求 電解鋁》等標準的編制。二是有色協會成立了中國有色金屬綠色產品評價中心,考慮到電解鋁是有色行業中碳排放的重點品種,聚焦於採用綠色電力生產的電解鋁,完成了T/CNIA 0168-2022《綠電鋁評價及交易導則》的制訂,指導鋁行業上下遊全面開展綠電鋁評價工作,促進綠色能源和綠色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三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直接接入電解鋁生產系統在中鋁集團實現了生產應用,爲其他企業及行業提供了示範。四是隨着布局優化及新能源的消納,綠電鋁比例不斷提高,2022年,全行業佔比超過25%。其中,中鋁集團消納綠電的電解鋁產能佔比已達到45%。

同時,2022年,隨着鋁電解槽節電技術的推廣,以及連續煉銅技術、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等節能降碳技術的推廣應用,鋁綜合交流電耗爲13448千瓦時/噸,同比降低了63千瓦時/噸。銅冶煉綜合能耗(以標煤計,下同)爲205.13千克/噸,鉛冶煉綜合能耗爲303.05千克/噸,分別同比下降10.17千克/噸、22.35千克/噸,電解鋅冶煉綜合能耗爲895.04千克/噸,同比持平,有色金屬行業清潔生產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爲了早日實現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目標,2022年1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2023年要科學把握碳達峯路徑,圍繞產能控制、產業結構優化、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能源結構優化、綠色制造體系建立等重點任務,扎實推進各項重點工作,確保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嚴控冶煉產能總量。堅持電解鋁產能總量控制,嚴格落實電解鋁產能置換,配合政府有關部門研究制訂銅、鉛、鋅等有色金屬冶煉產能總量控制政策,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加快建立防範產能嚴重過剩的市場化、法制化長效機制。

二是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構建上下遊緊密結合的冶煉與加工產業鏈,鼓勵直接利用鋁液開展鋁加工等短流程工藝。推動有色金屬行業與石化化工、鋼鐵、建材等產業深度耦合,實現能源梯級利用和物流循環。

三是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加強有色金屬行業低碳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攻關,加快技術創新和示範應用。重點推廣鋁電解節電技術、銅鋶連續吹煉、蓄熱式豎罐煉鎂等一批綠色低碳技術,實施綠色低碳技術改造,力爭有色金屬行業重點產品能效大幅提升。

四是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繼續鼓勵電解鋁產能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轉移,逐步減少使用火電的電解鋁產能。鼓勵和引導有色金屬企業通過自建、電力直接交易,電網購買綠電等方式消納可再生能源。推進有色金屬行業燃煤窯爐以電代煤,提升用能電氣化水平,爲新能源消納創造條件。

五是建設綠色制造體系。進一步優化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布局,引導在廢舊金屬產量大的地區建設一批二次資源利用示範基地。加快有色金屬資源分類回收體系建設,布局一批區域有色金屬資源回收預處理配送中心,提高保級利用水平。引導有色金屬生產企業選用綠色原輔料、技術、裝備、物流,建立綠色低碳供應鏈管理體系,促進產業鏈綠色轉型升級。統籌推進綠色礦山和綠色工廠建設。

上述工作中最突出的是要加快綠色能源的利用,促進行業能源結構優化。

河南豫光金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23年是“十四五”承上啓下之年,我國經濟進入後疫情時期,在地緣政治局勢以及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因素增強增多的情況下,請協會研判一下2023年有色金屬市場的風險有多大,以及對鉛鋅銅原料的供給、價格的走勢及加工費空間的影響如何?

陳學森:2023年是實現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兩步走戰略目標開局起步的關鍵一年,是補回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損失、努力實現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關鍵一年。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要以穩促進,發力經濟增長,讓我國經濟盡快恢復到疫情前合理增長狀態。隨着我國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將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爲“乙類乙管”後,國內經濟逐步恢復,市場信心得到大幅提振,特別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從而對銅、鉛、鋅等金屬市場形成良好支撐。但系統性風險並非完全消失,2023年,中國經濟外部環境依然十分嚴峻,烏克蘭危機持續發酵,全球貿易形勢不容樂觀,逆全球化、產業鏈本土化和“友岸外包”等都會對國內供應鏈安全穩定產生衝擊,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因此,全球有色金屬礦山生產和原料供應的穩定仍可能受到風險事件的幹擾,國內供應端的穩定運行也會面臨階段性、結構性的影響,加工費和價格的波動幅度會比較大。生產企業要做好預期管理,警惕突發風險,合理運用期現工具對衝風險,適時調節採購及生產計劃。

人民網:歐洲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重要貿易夥伴。歐洲碳貿易關稅政策將於2023年10月份生效,這將對有色行業造成什麼影響?有色行業做了哪些準備?

陳學森:2022年12月末,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達成臨時協議,確定歐盟碳關稅將於2023年10月起試運行。根據計劃,2023年—2026年被歐盟定爲碳關稅過渡期,2027年正式全面開徵。

我們認爲,歐洲實施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實質是發達國家打着減少碳排放旗號的變相貿易保護主義行爲,歐盟擬徵收的鋼鐵、鋁、水泥、化肥、有機化學品、塑料、氫和氨等產品,大多是生產時屬於高能耗即高碳產品,但在消費時具有綠色低碳消費特徵。由於產業階段和分工的不同,在歐洲等發達國家工業化初期,這些產品由發達國家主要生產,當時沒有所謂的碳關稅制度對其制約,肆意享受着免費的碳排放。隨着全球產業分工調整,這些高碳產品生產能力由發達國家逐步轉移到成本更低、資源能源要素優勢突出的發展中國家。西方發達國家從發展中國家進口原材料進一步生產終端產品消費,這些國家在享受發展中國家提供的高碳產品綠色消費功能的同時,卻對產品生產提供者徵收碳關稅,有失公允。公平做法應是消費端與生產端一起承擔全球二氧化碳減排責任,在生產端積極通過技術進步和優化布局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在消費端也秉持“誰使用、誰受益、誰繳稅”的原則徵收碳消費稅,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來平衡碳排放的責任與義務,也能促使發達國家轉變消費方式,減少高碳產品需求,實現消費國與生產國共同承擔的碳排放責任。

對有色金屬行業來說,歐盟碳關稅政策涉及的主要是鋁材和金屬鎂等產品,在世界貿易格局演變中,中國鋁加工產業已與國際市場深度融合,在全球鋁產業鏈供應鏈中的作用和地位舉足輕重。因此,我們在積極推進綠色發展的同時,也應團結發展中國家加大輿論宣傳,反對形成新的貿易壁壘,只有開放合作才能實現共贏共享,反之將害人害己。

《中國證券報》:有關部委在1月份多次提出“全面啓動新一輪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在全球向清潔能源轉型的背景下,鋰、鎳、鈷、稀土等需求增加引起各國重視。此前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明確提出,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增強國內生產供應能力。有色金屬方面目前是否已有相關工作安排?

陳學森:目前,自然資源部已全面啓動了戰略性礦產“找礦行動”。就有色金屬礦產資源來說,主要是突出新能源礦產、戰略性礦產、新技術及新材料礦產、危機礦產、對外依存度高的大宗礦產等爲新一輪找礦突破重點,合理布局優勢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儲備與保護。《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提出,在推動釋放內需潛能的同時,也要提高供給質量,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重點要加強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推進前沿新材料研發應用、推動先進制造業集羣發展,這將帶動戰略金屬資源和先進金屬材料步入新的高質量快速發展階段。

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1月正值消費淡季,銅價不跌反漲的原因及今年保供穩價措施主要有哪些?

陳學森:在傳統消費淡季和消費數據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近期銅價出現比較強勢的上漲,是在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爲“乙類乙管”後,市場對未來消費在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經濟復蘇的樂觀預期較強。二是去年年末到今年1月份,不斷傳來海外礦山生產或運輸受影響的消息,比如,智利面臨幹旱缺水和礦石品位下降、運輸等多種因素影響,祕魯則面臨國內政治動蕩的衝擊,多個礦山2022年產量都不及預期,銅精礦供應弱於預期,對價格上漲起到了助力作用。三是隨着海外通脹的緩和,美聯儲加息放緩,美元指數走軟,同時美國近期較強的經濟數據也緩和了短期的衰退憂慮,使國際銅價得到明顯提振。

《經濟參考報》:“價格”是2022年有色金屬行業的熱點話題之一,比較而言,鎳鈷鋰等新能源金屬價格波動尤其劇烈,請問如何看待2023年新能源金屬的價格走勢?企業又該如何有效抵抗價格風險?

陳學森:2022年階段性供需錯配造成了碳酸鋰等新能源產品價格上漲,價格高位也帶動了對上遊鋰資源的投資和開發速度,加快了資源勘探和開採進程,一些稟賦不好的資源也得到合理開發,產量不斷提升。2023年,隨着上遊鋰資源新建產能的投產,如果下遊電池產業擴張速度與上遊原料產業相匹配,市場供需局面不再緊張,碳酸鋰等產品價格將會有所回歸。

關於鎳鈷兩個金屬,2023年,隨着印尼大量鎳項目進入投產放量階段,以及隨着一些企業在國內外投資的電鎳生產線逐漸投產,全球鎳市場將呈現供過於求的狀態,不同品種之間結構性供需失衡的狀況將有所緩解,2023年下半年可能震蕩下行。此外,隨着印尼鎳溼法項目投產帶來的副產鈷,將有利於增加全球鈷市場供應,加上動力電池材料高鎳降鈷的趨勢,預計2023年鈷價將呈現震蕩下行態勢。

總之,無論2023年鎳鈷鋰等新能源金屬價格如何波動震蕩,企業在抵御價格風險方面,更要注重在做大產業規模的同時,做優做強,把底線意識與風險意識挺在前面,要積極合理運用期貨工具套期保值,鎖定利潤或成本,降低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中國有色金屬報》:2022年鋁工業總體發展情況如何?2023年又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隨着投資電池箔項目的增多,2023年電池箔市場會否存在過剩的風險?

陳學森:2022年,鋁工業總體發展情況是:產量繼續增長;利潤上遊增加,中下遊下降;出口再創新高。

2022年,電解鋁累計產量4021.4萬噸,同比增長4.5%;鋁材累計產量6221.6萬噸(含重復統計),同比下降1.4%。由於匯率波動及能源價格的上漲,3667家規上鋁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51.5億元,比上年下降38.6%,其中,鋁採礦企業實現利潤4.2億元,比上年增長49.3%;鋁冶煉企業(包括氧化鋁、原鋁和再生鋁企業)實現利潤612.6億元,比上年下降42.3%;鋁加工企業實現利潤334.7億元,比上年下降31.0%。鋁材出口量618.2萬噸,同比增長13.2%,創歷史新高。

2023年,在對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爲“乙類乙管”後,穩增長將成爲我國經濟發展主基調,特別是國家在房地產領域的發展環境改善,以及基建領域投資的增長,爲擠壓型材國內消費提供了較好的宏觀政策環境。同時,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將繼續拉動鋁材消費增長。

對於挑戰,主要來自資源保供、國內外消費及供電可靠性幾個方面。一是鋁土礦資源過於集中在幾內亞和印尼,幾內亞政府要求在幾投資鋁土礦的企業建設氧化鋁項目、印尼宣稱今年會全面禁止鋁土礦等原礦出口。二是國內外市場需求方面,除了國內房地產領域復蘇預期程度存在不確定性外,國際貿易形勢復雜嚴峻,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產業鏈重構等,均對維持鋁材出口基本盤穩定形成比較嚴峻的挑戰。三是從行業運行看,電解鋁等產品能效限額國家標準已出臺,在能源保供存在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實現正常平穩生產,同時保障能效持續提升難度較大。

關於電池箔,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儲能等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帶動鋰電池產業鏈快速發展,電池箔產銷量迅速增加。據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數據,2021年中國電池箔產量14萬噸,同比增長一倍,2022年電池箔行業依然火熱,加工費維持在較高水平,預計產量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在市場需求和可觀利潤的驅動下,電池箔現有生產企業加快擴大產能步伐,同時衆多新增投資者紛紛涌入電池箔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全行業現有、在建和擬建的電池箔產能已達150萬噸左右,如果全部建成可滿足未來3—5年需求。隨着新增產能不斷釋放,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電池箔供不應求的局面已經有所緩解,加工費也出現了一定程度回調,需要引起行業內企業高度關注。

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近期,部分主要資源供應國在產業政策上作出了一些調整,如印尼、菲律賓等。這些政策的調整,是否會對中國礦產原料進口構成風險?

陳學森:近期,部分主要資源供應國在產業政策上作出了一些調整,如幾內亞要求資源開發公司在當地建設氧化鋁廠,印尼調整礦產品出口政策,要求在當地加工成冶煉產品出口等。這些國家的目的是希望資源在當地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資源附加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作爲發展中國家,可以理解資源供應國的政策調整。

作爲有色工業生產和消費大國,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一是積極主動適應這些資源所在國的政策調整,發揮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在冶煉工藝技術和裝備的優勢,在有競爭力的前提下,積極建設境外資源加工基地,提高我國有色金屬國際化水平,這也是大勢所趨,也符合通過產業轉移持續優化布局的發展規律。二是積極主動作爲,加大國內外的資源勘探,通過多種途徑在境內外獲取新的資源,拓展資源來源渠道,規避資源過於依賴某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風險。

《中國有色金屬》雜志:備受關注的工業硅期貨已完成上市。目前,碳酸鋰、多晶硅、稀土等新能源金屬品種上市進程如何?年內能否有新品種上市?

陳學森:廣期所以促進碳酸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爲目標,正在穩步推進碳酸鋰期貨品種的研發工作。一方面,廣泛開展碳酸鋰現貨產業的調研活動,認真聽取行業協會、產業鏈企業以及市場機構的意見,深入掌握碳酸鋰現貨市場特點。另一方面,廣期所也將充分借鑑國內外已上市相關品種的成熟經驗,針對重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不斷完善碳酸鋰期貨合約規則設計。同時,還有一些新能源金屬品種的上市工作也在研究之中,具體進程以及年內是否有品種上市,需要更多關注相關期貨交易所的具體進展。

中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今年,地方兩會報告延續了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來的主基調,鬆地產、擴基建和促消費成爲各地穩增長措施的主要抓手,地產和基建也是國內鋁消費的主要領域,今年國內鋁消費在建築領域是否有可能出現超預期表現?

陳學森:建築領域是目前中國鋁消費的第一大領域,其消費情況的波動對鋁擠壓材消費影響顯著。去年以來,由於房地產領域投資下降,建築結構領域鋁消費表現不佳,擠壓鋁材2022年消費量較上年同期相比還出現了下降。國家圍繞地產和基建等重點領域已出臺及可能實施的穩增長政策措施,可提振建築結構領域鋁材消費的信心。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