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稅開徵在即 各大行業影響不一

上海證券報 2017-12-27 09:10

  作爲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目前,各地基本上已明確環保稅適用稅額標準,做好開徵準備工作。


  環保稅開徵之後,大氣和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受影響最大。同時,環保標準的提升以及稅收優惠調節機制等因素,也將極大地促進相關環保產業的發展。


  各有考量 各地稅率不盡相同


  根據環保稅法要求,應稅大氣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爲每污染當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稅額幅度爲每污染當量1.4元至14元。具體適用稅額的確定和調整,可由地方人大常委會在法定稅額幅度內決定。


  梳理發現,除了黑龍江和西藏等省份暫無明確數據,目前其他省份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已相繼公布了本地區的環保稅具體適用稅額。


  部分省份將大氣和水污染物適用稅額確定爲稅額幅度下限。其中,吉林、江西、安徽、陝西等8省明確對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分別徵收1.2元和1.4元。福建將水污染物中的五項重金屬、化學需氧量和an氮適用稅額略提高到每污染當量1.5元,其他應稅大氣和水污染物則執行稅額下限。


  個別省份對適用稅額設定了過渡年限。比如,遼寧規定2018年至2019年,應稅大氣污染物稅額標準爲1.2元/污染當量,水污染物稅額標準爲1.4元/污染當量。2020年及以後年度具體適用稅額方案再研究決定。


  絕大部分省份確定的大氣和水污染物適用稅額都高於稅額幅度下限。北京“頂格”執行採用最高稅率,即稅額下限的10倍。環北京的河北省13個縣也採用了較高稅率。上海、天津、江蘇等省份適用稅額超過了稅額下限的3倍。山西、浙江、廣東、海南等省份則在3倍以下。


  大氣污染物排放企業受影響最大


  環保稅法規定,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爲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應稅污染物主要是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


  有業內人士預計,環保稅一旦開徵,規模將遠超現行排污費,年徵收或達到500億元。這其中,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受影響最大。


  從行業來看,大氣污染物排放企業主要包括: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工,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水污染物排放企業包括:化工、造紙、醫藥、紡織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發酵和釀造、制革等。


  因各地適用稅率不同,各個行業、企業在不同的省份需要繳納的環保稅額也不一樣。以山西某年產值5000萬元爲基準的中型類制造企業爲例,其年度環保稅額約爲30萬至70萬元。而在山東,這個稅額將達到60萬至105萬元。


  據了解,環保稅實行的是定額稅率,即多排多繳,少排少繳。環保稅負的差異,最終將帶來產品價格、生產規模等差異,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稅法部副主任劉金濤表示,環保稅的實施,一方面使一直關注環保節能的企業受益,因爲其環保指標早已達標,不但可以節約環保成本,還能在稅收方面得到優惠;另一方面市場對環保服務的需求將增加,環保稅法中的稅收優惠調節機制,將鼓勵企業提升減排標準,對高標準的環保專業技術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獲取環保減排數據也需要安裝監測設備或者第三方監測服務,再加上環保部排污許可證的啓動,這些都利好相關行業的發展。”劉金濤說。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