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電解鋁產業尚具發展前景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網 2023-03-23 17:30

2月份,雲南地區水庫蓄水量明顯低於歷年同期,限電再度加碼,電解鋁企業減產規模已達四成,將影響約80萬噸電解鋁產能。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2月份,雲南電解鋁產能運行率約爲77%,比1月份下跌約6%,是唯一電解鋁產能運行率下降的省份。而以火電生產的新疆、內蒙古的電解鋁企業則保持幾乎滿產運行。水電的不穩定性成爲了電解鋁產業向清潔能源轉型的最大羈絆,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穩定的火電仍是我國能源安全的保障。

資源條件能夠穩定供電內蒙古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炭保有資源量居全國第一位,佔全國煤炭保有資源總量的近三分之一,且大部分是能建設特大型能源基地的煤田,資源條件能提供穩定的火力發電供給。豐富的煤炭資源,也通過電解鋁生產就地消納,用電成本也處於較低水平,平均用電成本爲0.3元~0.35元/千瓦時,給電解鋁的生產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火力發電是內蒙古最主要的發電類型,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八成以上。從內蒙古整體的發電用電情況來看,近年來,內蒙古發電量和用電量都有所增長,且發電量大於用電量,發電量增速也快於用電量增速,整體電力供應格局偏鬆。短期內,內蒙古不會出現因供電緊張導致的限電限產問題。

氧化鋁產能停滯不前內蒙古豐富的煤炭資源吸引着電解鋁產能的建設,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羣。截至2022年,內蒙古建成氧化鋁產能140萬噸/年,電解鋁產能616.2萬噸/年,電解鋁產量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山東和新疆。

與新疆完全靠從外地購進氧化鋁供給電解鋁生產不同,內蒙古擁有140萬噸的氧化鋁產能,雖然近兩年只有50萬噸產能在運行,並且從2018年起沒有新增氧化鋁產能,赤峯啓輝公司規劃有650萬噸的氧化鋁產能,已建成270萬噸,盡管建成和投產時間還不確定,但未來有較大增長空間,能彌補電解鋁對原材料的需求缺口。內蒙古的電解鋁產能增速逐年下降,近幾年,電解鋁產能爲620萬噸左右,同時,內蒙古電解鋁產能天花板已限定在700萬噸,不會再審批新增的電解鋁產能項目,預計未來電解鋁產能增長空間不大。按生產1噸電解鋁需要消耗約1.92噸氧化鋁計算,雖然未來內蒙古氧化鋁有自給的餘地,但是氧化鋁產能與電解鋁產能並不匹配,存在較大的供給缺口。

就貿易流向來說,在氧化鋁生產的原料端,內蒙古可用的鋁土礦資源極少,生產所需的鋁土礦大多需要從山西、河南等地運輸而來,或者由山東運來進口的鋁土礦。同時,內蒙古氧化鋁產量與下遊電解鋁需求量之間的缺口,也通過外購彌補,主要是從山東、山西、河南和廣西等地運輸氧化鋁,或通過錦州港口進口到品質較好的海外氧化鋁。雖然內蒙古並非鋁的主要消費地,但是距離鋁的主要消費市場華東地區更近,產成品運輸的成本更低。

總體來說,內蒙古與新疆有原料和消費市場“兩頭在外”的相似之處,但內蒙古得益於地理位置,與新疆相比距離原料主產區和主要消費市場較近,運輸距離短,有一定的運輸成本優勢。

水電窘境後再現火電之光對於內蒙古、新疆等火力發電的電解鋁主要產區來說,持續供電的穩定性是可以保證的,影響供電和生產的不確定因素來自於政策的變化。

在此前“引導電解鋁產業向具有清潔能源和資源優勢的西部地區有序轉移”的政策支持下,內蒙古開始承接電解鋁產能。2018年,內蒙古對蒙西地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所有電解鋁企業實施用電價格扶持政策,將基本電價折算爲電度電價,內蒙古地區的電解鋁產能產量出現大幅增長。

隨着國家推動能源結構轉變以及對能源低碳化要求的提高,內蒙古火電的相關優惠政策逐漸走到了盡頭,隨之出現的針對電解鋁行業的各項政策也限制電解鋁產能的擴張。2019年,內蒙古在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完成考核中未達標,2021年2月份,內蒙古發改委和工信廳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實施更嚴格的能耗控制措施,包括取消蒙西地區電價優惠政策、自備電廠需繳納政策性交叉補貼、繼續對電解鋁實行階梯電價政策、對電解鋁等8個行業實行差別電價政策等,並明確不再審批電解鋁、氧化鋁(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除外)新增產能項目。就政策的落地效果來看,蒙西的在產電解鋁產能受影響相對蒙東較小,比起在產電解鋁產能,受影響更大的是蒙西地區未來預期投產的電解鋁產能,導致邊際供給收緊。當時,受一系列政策的影響,鋁價曾一度大幅上漲並保持高位運行。2022年8月份,內蒙古發改委發布《關於取消自治區優惠電價政策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自2022年9月1日起取消內蒙古優惠電價政策。2022年11月份,《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峯實施方案》中明確,內蒙古“十四五”期間電解鋁產能爲700萬噸。

內蒙古具備發展風力發電等新能源的資源條件,內蒙古“雙碳”實施意見表明,到2025年,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超過火電,嚴禁在國家政策允許的領域之外新建擴建燃煤自備電廠,支持存量燃煤自備電廠實施新能源替代,禁止新建項目配套建設直燃煤設施。火電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而依靠火電自備電廠進行生產的電解鋁企業必須進一步改進生產技術、推進電解鋁產業轉型以應對困局。

結合2024年即將實施的《電解鋁和氧化鋁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國家標準》,現有電解鋁企業單位產品能耗限定值不應大於3級標準,即鋁液交流電耗13350kWh/t,從2020年統計的內蒙古電解鋁企業階梯電價能耗核查結果來看,9家電解鋁企業中有4家企業的電解鋁生產線每噸的鋁液交流電耗超過了新標準,4家企業集中在蒙東的霍林郭勒,這部分產能若沒能提升技術達到標準線,將面臨淘汰。

在“能耗雙控”和“雙碳”目標的背景下,內蒙古的火電鋁產業同新疆一樣也幾經冷落和壓制,淘汰落後的過剩產能,倒逼企業提高生產技術,以此推動產業的轉化升級是電解鋁行業的主流趨勢。

目前,對氧化鋁、電解鋁產能新增的限制雖沒有鬆動的跡象,但可以通過在區內實施產能和能耗減量置換。西南地區水電鋁頻頻因枯水、用電緊張陷入限產壓產的困境,高耗能電解鋁在當地發展屢屢受挫,穩定性與經濟效益愈加令人擔憂。而內蒙古現有電解鋁產能距離規定的700萬噸還存有較小的增長空間,雖然政策限制,但從新疆昌吉州出臺政策鼓勵通過獲得合規指標的方式向準東區轉移電解鋁產能的舉動來看,未來內蒙古的相關政策也有可能類似趨勢。豐富煤炭資源帶來的低價用電成本,火電穩定的供應以及相較於新疆在運輸成本上的優勢,可能會驅使企業把內蒙古視爲另一條退路。

赤峯氧化鋁能否落地值得關注內蒙古東西狹長的地理特點,也讓聚集在蒙東和蒙西的鋁產業存在不同的區位優勢和特點。在電網的劃分上,蒙東區域的供電範圍爲內蒙古東部赤峯、通遼、興安、呼倫貝爾,一般被稱爲“蒙東電網”,由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建設運營;蒙西區域的供電範圍爲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等市、盟,由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公司建設運營,一般被稱爲“蒙西電網”。

從以往的政策落地效果來看,煤炭、電力、鋁是蒙東通遼地區最主要的幾大產業,當能耗超標、受到相關政策限制時,電解鋁的生產很容易會首先受到衝擊;而蒙西地區產業更加多樣化,除電解鋁外,蒙西還有水泥、鋼鐵、稀土等“用電大戶”,包頭的風力發電量也有一定能力在地區間調配以供生產,因此對鋁企的生產造成的影響會相對較小。

通遼地區是以煤、電、鋁三大產業發展起來的,並逐漸形成一體化效應,共計建成電解鋁產能約260萬噸,尚有35萬噸合規電解鋁產能待建;霍林郭勒市擁有大型電解鋁企業3家,主要銷售市場爲東北地區,也是東北地區最主要的電解鋁產地,其電解鋁供給會影響到東北地區鋁下遊相關產品的生產。當地鋁企的生產原料氧化鋁需要從山西、河南和廣西運進,或從海外進口,與蒙西相比,距離原材料產地較遠。雖然蒙東地區的赤峯有650萬噸的氧化鋁產能規劃,若能順利建成投產,將爲當地電解鋁生產提供原料,但預計短期內有投產困難,存在不確定性。雖然通遼煤炭資源豐富,卻面臨本地煤炭供應嚴重不足的問題。本地其他用煤企業主要外地購入煤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根據《通遼市“十四五”綠色鋁基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通遼地區將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綠電發展,控制能耗、碳排放以及發展下遊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產業,主要目標是推進現有電解鋁產業的綠色化生產和延長產業鏈後的高端化轉型升級。

蒙西的電解鋁產能主要集中在包頭和鄂爾多斯,產成品主要面向華北地區。雖然蒙西的煤炭價格相對蒙東高出60元~160元/噸,但包頭和鄂爾多斯毗鄰山西,與河南距離也較近,原材料運輸成本較蒙東地區具有一定優勢。蒙西的工業基礎設施及經濟發展基礎也更優於蒙東地區,但產業多樣化在未來是否會帶來工業用電、能耗上的矛盾存在不確定性。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若在內蒙古實施產能和能耗減量置換,蒙東和蒙西各有利弊。

盡管在“雙碳”目標背景下,電解鋁產能向具備清潔能源的西南地區轉移和置換成爲了主流趨勢,但是,就目前的現實情況來看,水電鋁的投產運行並非一帆風順。電解鋁產能遷往海外也是當前困局下的另一條出路,建成和投產仍需時間,且綜合當下多變的國際形勢來看,投資的安全性存在不確定因素。

比起山東,內蒙古和新疆都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在用電成本上具有優勢,卻都面臨原材料及消費市場在外的難題。與新疆相比,內蒙古距離原料產地及消費地更近,因而運輸成本更低,且內蒙古氧化鋁產能未來有一定的增長空間。因此,如果火電再度受寵,兼具用電和運距成本優勢的內蒙古或許是現階段的最優解決方案。(作者單位:國信期貨)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