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量化布局助力公司再騰飛。公司是國內汽車鋁擠壓材的龍頭,產品主要包括熱交換系統用材和底盤懸掛、制動系統用鋁材。截至2017年度末,公司管材、型材和棒材的產能達到15.8萬噸,其中母公司產能約4萬噸,海特鋁業1.4萬噸,亞航科技近2萬噸,亞通科技約7萬多噸(包括IPO的5萬噸項目以及1.5萬噸汽車控制臂項目和1.5萬噸新能源汽車底盤項目(當時未達產))以及霍夫曼金屬打印等其他項目1萬噸產能。目前公司在建產能包括6.5萬噸新能源汽車鋁材項目和4萬噸輕量化環保型鋁材項目,遠期公司鋁材總產能將達到27萬噸左右,增長達70%,輕量化布局有望助力公司再度騰飛。
汽車鋁擠壓領域具備競爭優勢。2017年國內汽車產量達到2994萬輛,按照單車用鋁115kg計算,汽車用鋁總量約344萬噸,其中汽車用鋁中約9%爲擠壓鋁材,因此2017年國內汽車擠壓鋁材消費量約31萬噸。2017年公司鋁型材、管材和棒材合計銷量爲14.89萬噸,其中汽車用鋁的比例約80%,對應11.9萬噸,佔全國汽車鋁擠壓市場總量的38%,即使減去出口的部分,預計佔比仍高達30%,屬於該細分領域的絕對龍頭。我們認爲公司之所以能在汽車鋁擠壓領域獨佔鰲頭,其優勢來源於以下幾點:(1)先發優勢積累的經驗;(2)合金配方的準確性、適用性;(3)先進的熔鑄技術;(4)自產的模具和大型的鋁擠壓設備,其中公司的經驗和合金配方是最重要的,由於不同的汽車不同的零部件對於合金成分的配比要求不一,而公司在該領域長期與大部分主流車企進行合作,其經驗與對合金配比的拿捏相較於競爭對手更具優勢。
盈利預測與評級。公司在汽車鋁擠壓領域競爭優勢明顯,同時輕量化布局順應新能源汽車的行業趨勢,我們給予公司“增持”評級,預計2018-2020年公司鋁材產量分別爲17萬噸、20萬噸和23萬噸,公司的EPS分別爲0.29元、0.33元和0.43元,對應當前股價的PE分別爲18.4倍、16.0倍和12.2倍。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滑的風險、汽車產銷量下滑的風險、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訂單不及預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