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新聞:產能過剩 氧化鋁行業應及早“剎車”

有色新聞 2023-04-27 17:18

近期,國內氧化鋁產能過剩成爲令人擔憂的話題。盡管已經過剩,仍有新建氧化鋁項目不斷投運,行業似乎在被某股力量裹挾着,產能就像滾雪球一般越做越大。

有色新聞:產能過剩  氧化鋁行業應及早“剎車”

大約從2021年開始,我國氧化鋁產能過剩的苗頭初現。直至當前,產能過剩已愈發顯現,須引起行業高度重視。

據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解鋁產量爲4033萬噸,國內氧化鋁產量爲7976萬噸,進口氧化鋁約100萬噸。按每兩噸氧化鋁生產1噸電解鋁測算,2022年氧化鋁產量處於平衡狀態。

但是,這種平衡狀態只是產量,不是產能。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相關人員近期表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氧化鋁建成產能已達9955萬噸,較上年增加10.2%,產能利用率僅爲82%。

更值得警醒的是,2023年,國內氧化鋁復產和新增產能仍處於快速增長狀態。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預測,2023年國內新投運產能將達83.9萬噸,復產產能將達309萬噸,預計2023年全年氧化鋁產量將達8220萬噸,全年過剩90萬噸。

從下遊應用來看,電解鋁4500萬噸的產能“天花板”早已確定,沒有任何增量,更何況當前電解鋁的開工率約爲90%;除冶金用氧化鋁之外,其他行業的氧化鋁用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如此看來,國內氧化鋁產能過剩已成必然。

氧化鋁產能過剩,勢必帶來多方面的不利影響:一是供大於需,價格必然下行,企業難以實現利潤;二是開工率不足,投資浪費;三是鋁土礦資源需求量大,更加依賴進口礦(目前鋁土礦對外依存度已達57%,近年來新增氧化鋁產能已全部採用進口礦);四是赤泥排放越來越多,堆存壓力持續增加;五是能源消耗更多,不利於“雙碳”目標實現。

氧化鋁產能過剩,如何破解?

一是國內氧化鋁的投資熱潮要降溫。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已於2022年年底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新建和擴建氧化鋁項目的資源匹配、能耗和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相關人員也在多種場合提出氧化鋁產能過剩的警示。除新增產能外,復產產能應暫緩實施復產。

二是積極探索在海外建設氧化鋁生產線。魏橋集團、南山鋁業在印尼,酒鋼集團在牙買加,分別自建或收購了氧化鋁項目,爲行業樹立了成功的案例。國內鋁企業不必強求“氧化鋁自給自足”,而是要本着“不求爲我所有,但求爲我所用”的原則,適度進口氧化鋁滿足生產。

三是妥善退出落後產能。產能過剩格局下,必然要有一部分落後的、沒有成本競爭力的氧化鋁產能淘汰退出,主管部門和企業所在母公司要加快出臺氧化鋁產能退出機制,妥善處理後續事宜。

讀者不要嫌我販賣焦慮,氧化鋁產能過剩現狀很嚴峻,結果很殘酷,不是大家努力不夠,是市場規律不可違。如果不“剎車”,氧化鋁行業或將重蹈2015年前後電解鋁產能過剩的覆轍,導致價格大跌,企業大面積虧損,行業陷入你死我活的傾軋中。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