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峯實施方案》,提出:
“十四五”期間,全區工業領域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明顯優化,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大幅提高。重點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綠色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工藝、產品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完善,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明顯下降,完成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到2030年,全區工業領域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重點用能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工業領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基本健全,如期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峯目標。
光伏裝備:圍繞滿足光伏電站建設需求,支持現有單晶硅、多晶硅生產企業發展太陽能電池組件產品,引進電池片、光伏玻璃(面板、背板)、EVA膠膜、逆變器和風光互補設備制造項目,形成“光伏材料-電池組件-光伏電站”產業鏈。
增強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加快工業園區綠色用能供給。引導企業、園區加快廠房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餘熱餘壓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促進就近大規模高比例消納可再生能源。
鼓勵有色金屬企業、有色金屬園區開展工業綠色低碳微電網建設,發展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等,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推動構建“低碳能源、有色金屬冶煉、精深加工”產業共同體。鼓勵產業鏈上下遊、產業集羣間協同發展,引導企業爲主體探索跨產業鏈、跨行業、跨區域合作新模式,推動低碳冶金與節能環保、現代物流、綠色建材、光伏風電等產業集羣深度融合。
內蒙古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峯實施方案
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面準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關於碳達峯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扎實有序推進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峯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爲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系統觀念,統籌處理好工業發展和節能降碳、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控總量、優存量、調結構”爲關鍵,以實現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峯爲根本目的,以實施工業重點行業達峯等專項行動爲抓手,構建以高效、循環、低碳爲特徵的現代綠色工業體系,推動我區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力爭2030年實現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峯目標。
(二)基本原則
穩妥有序,系統推進。在推動全區制造業比重穩步提升、保持全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前提下,將碳達峯碳中和目標貫穿產業鏈供應鏈全過程和各環節,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峯各項任務,推動全區工業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節約優先,源頭把控。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提升利用效率,優化能源和原料結構,加強企業、行業、地區間產業耦合鏈接,持續降低單位產出能源資源消耗和碳排放,從源頭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堅持把創新作爲第一驅動力,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着力推進重大節能低碳技術工藝實施應用,強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綠色低碳領域的創新應用,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綠色化,培育壯大綠色低碳新動能。
市場主導,政策引領。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完善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市場化機制。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着力破解制約碳達峯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以碳減排爲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碳達峯工作,強化綠色產品服務供給,推動實現碳達峯。
(三)總體目標
“十四五”期間,全區工業領域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明顯優化,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大幅提高。重點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綠色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裝備、工藝、產品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制造體系基本完善,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明顯下降,完成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
到2030年,全區工業領域產業結構與用能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重點用能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工業領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基本健全,如期實現工業領域碳達峯目標。
二、重點任務
(一)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控行業產能規模
1.控制重點行業產能規模。嚴格控制碳排放重點行業產能規模,嚴禁新建《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限制類和淘汰類項目,暢通產能轉移渠道,探索建立能耗指標、碳配額指標隨產能指標轉移機制,鼓勵產能集中集聚發展。(自治區發改委、生態環境廳、工信廳按職責分工負責)2.提高行業準入標準。進一步提高重點行業新改擴建項目的準入門檻。嚴格落實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節能審查等政策規定。新改擴建高耗能項目,在滿足本地區能耗雙控要求的前提下,工藝技術裝備須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須達到國家先進標準(國家能效標杆水平、能耗限額標準先進值或行業先進水平,下同)。(自治區發改委、生態環境廳、工信廳按職責分工負責)3.優化完善“兩高”項目管理。採取強有力措施,對“兩高”項目實行清單管理、分類處置、動態監控。嚴把“兩高”項目準入,嚴格項目核準備案,加強固定資產投資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和用水前期手續辦理管理。對於低於行業能效基準水平的存量項目,要求通過技術改造,全部達到國家基準水平;對於能效介於標杆水平和基準水平之間的存量項目,鼓勵參照國家標杆水平實施改造升級,爭取進入行業能效“領跑者”名單;對於在建項目,對能效水平低於本行業基準水平的,按有關規定整改,力爭達到標杆水平;科學評估擬建項目,對產能已飽和的行業要按照“減量替代”原則壓減產能,對產能尚未飽和的行業要按照國家布局和審批備案等要求,對標國家先進標準提高準入標準,按照國家能效標杆水平設計建設。(自治區發改委、生態環境廳、工信廳按職責分工負責)(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釋放節能降碳潛力
1.加快淘汰、化解落後和過剩產能。制定化解過剩產能計劃,引導鋼鐵、鐵合金、電石、焦炭、石墨電極行業限制類產能全部有序退出,實施產能置換升級改造。(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專欄1 “十四五”加快淘汰化解落後和過剩產能鋼鐵:有效容積1200立方米以下煉鋼用生鐵高爐、公稱容量100噸以下煉鋼轉爐、公稱容量100噸(合金鋼50噸)以下電弧爐。
鐵合金:25000千伏安及以下礦熱爐(特種鐵合金除外)電石:30000千伏安以下礦熱爐。
焦炭:炭化室高度小於6.0米頂裝焦爐、炭化室高度小於5.5米搗固焦爐、100萬噸/年以下焦化項目。
石墨電極:普通功率和高功率石墨電極壓型設備、焙燒設備和生產線,直徑600毫米(不含)以下石墨電極生產線。
虛擬貨幣挖礦: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2.深入推進節能技術改造。加快節能改造升級,聚焦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制定節能技術改造實施方案,確定技改企業清單,加強節能技術改造項目儲備,穩妥推進組織企業實施改造,科學評價改造實施效果,推動全區工業企業對標國家標杆水平(先進標準)開展節能技術改造,通過實施節能改造,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單位產品能耗大幅下降,達到標杆水平的產能超過30%。加快先進高效工藝、中低品位餘熱餘壓利用等節能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減少生產工序能源消耗。加快傳統產業主要產品工藝升級與綠色化改造,不斷優化工業產品結構。全面淘汰高耗能機電設備,推動工業窯爐、鍋爐、電機、壓縮機、泵、變壓器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科技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專欄2 ?節能低碳技術
鋼鐵行業:推廣副產焦爐煤氣或天然氣直接還原煉鐵、氫冶煉、高爐富氧冶煉、熔融還原、高參數幹熄焦、焦爐加熱智能控制、燒結煙氣循環、無頭軋制、煉鋼蓄熱式烘烤、加熱爐節能技術和高爐爐頂均壓煤氣回收、鋼鐵渣餘熱回收及綜合利用、焦爐工序上升管餘熱回收、燒結、煉鋼、軋鋼工序餘熱蒸汽回收利用、低溫煙氣、循環冷卻水等低品質餘熱回收技術。
有色行業:推廣鋁電解槽及氧化鋁生產線大型化,銅冶煉閃速和連續吹煉、蓄熱式豎罐煉鎂、氧化鋁無鈣溶出、赤泥固碳除鹼、原鋁低碳冶煉等技術。新型穩流保溫鋁電解槽節能技術,鋁冶煉餘熱回收利用技術,智能打殼、智能下料技術,鋁鋼直焊技術,磷鐵澆鑄成份穩固技術,降低鐵炭壓降、全石墨化陰極技術,銅冶煉行業陽極爐煙氣餘熱高效回收利用技術;鎂冶煉行業還原爐煙氣餘熱高效回收利用技術。
化工行業:推廣大型粉煤加壓氣化、烯烴原料輕質化、水煤漿氣化、硝酸綜合處理、高效流體傳輸、高效低能耗合成尿素工藝技術;高效煤氣化爐、合成反應器、高效精餾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高效降膜蒸發技術;焦爐荒煤氣顯熱回收利用、幹熄焦、焦爐炭化室荒氣回收和壓力自動調節、煉焦煤調溼風選技術、槽電壓優化控制、水膜蒸發傳熱冷卻技術;廢酸脫析技術、濃硫酸清淨技術。
建材行業:推廣燒成系統節能降耗、水泥窯協同處置、水泥富氧助燃、原料磨改造(立磨改輥壓機)、原料預處理、水泥粉磨系統、煤磨系統、水泥廠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統、高固氣比熟料煅燒、無球化粉磨、大推力多通道燃燒、玻璃熔窯保溫節能、玻璃熔窯全氧燃燒和純氧助燃等節能技術。
終端用能設備。電機系統:推廣永磁同步伺服和渦流柔性傳動電機、高壓變頻調速、冷卻塔用混流式水輪機等電機系統。配電系統:推廣非晶合金變壓器、有載調容調壓、系統無功補償及參數優化系統。爐窯系統:推廣富氧助燃、蓄熱式燃燒、循環水系統防垢提效等技術。
3.大力推動工業節水。加強工業重點用水行業節水管理,強化用水強度控制,加強節水標準化建設,加快制修訂工業節水相關技術、管理、評價等標準,加強相關標準宣貫,引導企業水效對標達標,提升用水效率。推廣應用一批節水先進裝備技術工藝,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食品和發酵等高耗水行業,組織開展節水技術改造,支持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制定節水技術改造實施方案,建立技術改造項目清單,選取先進適用技術、裝備開展技術改造,鼓勵用水效率先進的企業向行業標杆水平和水效“領跑者”看齊,建成一批節水型企業和節水標杆企業,到202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3%。(自治區工信廳、水利廳、發改委、科技廳、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專欄3 節水改造技術
鋼鐵行業:推廣高品質鋼管多功能高效淬火、“燃-熱-電-水-鹽”五效一體高效循環利用、廢水零排放處理、鋼鐵綜合污水再生回用集成技術。
有色行業:推廣鋁工業含氟廢水深度處理與再生利用、銅冶煉廢水零排放、有色金屬冶煉廢水資源回收利用技術。
化工行業:推廣化工廢水循環利用、酸性廢水處理及循環利用設備、煉油催化劑綜合廢水處理回用、煉油污水深度處理回用、離子膜螯合樹脂塔再生廢水回用、煤化工廢水處理回用、固鹼蒸發鹼性冷凝水處理、石化污水氣浮生化過濾再生回用成套、石化節水減排成套集成工藝、化工廢水制水煤漿工藝集成、氯鹼企業濃水回收利用、聚氯乙烯母液廢水零排放集成、高鹽化工廢水資源化膜集成、雙膜法聚氯乙烯離心母液回用技術。
建材行業:推廣污水處理及中水回收系統、廢水廢渣零排放混凝土攪拌裝置、陶瓷磚新型幹法制粉短流程節水工藝技術。
食品行業:推廣數字化集羣烘房及冷凝水回收系統、高效可循環預處理裝置、洗瓶水循環淨化滅菌裝置、啤酒再生水綜合利用、發酵有機廢水膜生物處理回用、糖廠水循環及廢水再生回用、含乳飲料工藝節水及循環利用、發酵行業生產連續離子交換、氨基酸全閉路水循環及深度處理回用、高濃度含糖廢水綜合利用技術。
4.切實強化節能監督管理。持續開展國家工業專項節能監察和日常監察,制定節能監察工作計劃,聚焦重點企業、重點用能設備,加強節能法律法規、強制性節能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依法依規查處違法用能行爲,強化督促指導和限期整改。健全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創新監察方式,深入推進節能診斷服務,鼓勵重點企業採用合同能源管理、能源託管等模式實施改造。在重點用能行業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三)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推動能源消費低碳化
1.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強化碳減排對產業發展引領作用,落實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要求,培育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現代裝備制造、新型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5個低碳轉型效果明顯的先進制造業集羣,打造農畜產品加工、新能源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制造、生物醫藥、現代煤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特色先進產業鏈,優先在原料與清潔能源匹配度好、有助於提前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的地區布局項目。到2025年,現代裝備制造業產值佔工業產值比重達到10%左右,新材料產值佔工業比重達到13%左右。(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能源局、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專欄4 綠色低碳產業集羣
先進制造業集羣:
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羣:圍繞建設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在呼和浩特市、興安盟、通遼、赤峯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呼倫貝爾市、錫林郭勒盟布局綠色農畜產品加工項目。重點發展乳、肉、絨、玉米、馬鈴薯等產業。
現代裝備制造:重點發展新能源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制造兩大千億級產業,在包頭市、通遼市、烏蘭察布市、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等地區布局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形成拉動制造業增長新引擎。
新型化工集羣:重點發展現代煤化工和精細化工產業,在鄂爾多斯市建設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在烏海及周邊地區布局精細化工項目,推動產業向化工園區集中集聚,打造綠色化、精細化、循環化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羣。
新材料集羣:重點發展先進金屬材料、稀土新材料、先進硅材料、先進建材及非金屬礦物材料、先進碳材料,在包頭布局稀土新材料項目,在烏蘭察布布局石墨新材料項目,在呼包鄂及巴彥淖爾布局光伏新材料項目,在鄂爾多斯、烏海及周邊地區布局先進高分子新材料項目,在包頭、赤峯、通遼布局鋁後銅後加工項目。
生物醫藥集羣:重點發展生物制劑(動物疫苗)、原料藥和化學藥、中藥蒙藥,在呼和浩特市、通遼市、赤峯市、巴彥淖爾市布局生物醫藥項目。
專欄5 綠色低碳產業鏈
特色產業鏈:
風電裝備:適度發展風電整機制造,重點發展葉片、發電機、輪轂、軸承、控制系統等核心配套零部件,提高零部件配套能力,打造形成“風機制造-配套零部件-設備維修-風電基地”產業鏈。
光伏裝備:圍繞滿足光伏電站建設需求,支持現有單晶硅、多晶硅生產企業發展太陽能電池組件產品,引進電池片、光伏玻璃(面板、背板)、EVA膠膜、逆變器和風光互補設備制造項目,形成“光伏材料-電池組件-光伏電站”產業鏈。
新能源汽車:圍繞電動重卡替代傳統燃油載重車,加快釋放新能源汽車產能,在呼包鄂等地區集中布局配套零部件項目,打造形成涵蓋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動力總成、配套零部件及整車研發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建成重要的區域性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現代煤化工:加快推進鄂爾多斯國家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建設,圍繞國家戰略需求適度擴大現代煤化工基礎產業規模,大力發展高端聚烯烴、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高品質石蠟、高檔潤滑油、丁腈橡膠等高附加值產品。
精細化工:加快發展深加工項目,構建煤焦化工、氯鹼化工全產業鏈,大力大力發展醫藥農藥系列、染料系列等精細化工產業,大力發展氟硅化工產業。
先進金屬材料:擴大先進鋼鐵材料、有色金屬材料規模,重點發展高性能板材、高性能管材、先進軌道交通材料、高性能鋁(銅)材料等高附加值產品,滿足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需求。
稀土新材料:依託自治區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等創新資源,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大力發展永磁、儲氫、催化、助劑等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形成“稀土資源—冶煉分離—功能材料—應用產品”產業鏈,建設全國最大的稀土功能材料基地和全國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
先進硅材料:鼓勵多晶硅、單晶硅以及有機硅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發展下遊大尺寸切片、電子級晶硅高性能有機硅系列產品。
先進建材及非金屬礦物材料:重點發展特種玻璃、高端煤系高嶺土、新型陶瓷材料產業。
先進碳材料:優化布局石墨(烯)、碳纖維、復合碳材料等先進碳材料產業,發展超高功率石墨電極、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特種炭素材料、碳纖維、玻璃纖維、石墨烯粉體和薄膜等高附加值產品。
新進高分子材料:推動化工中間產品延伸耦合,發展高性能樹脂、高端功能性膜、可降解塑料等材料。
生物制劑:依託獸用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和獸用疫苗創新中心,擴大口蹄疫、布魯氏病菌等疫苗供給能力,發展寵物疫苗系列產品。研制非洲豬瘟、牛結節病等急需疫苗,支持呼和浩特市打造全球領先的獸用疫苗研發生產基地。
原料藥和化學藥:依託原料藥產業基礎,推動原料藥向下遊藥品制劑延伸,增加維生素等原料藥下遊產品種類和規模,發展多殺菌素、驅蟲藥等綠色生物農藥獸藥。
中藥蒙藥:依託道地藥材資源稟賦,大力發展中藥蒙藥產業,打造形成“道地藥材-藥材初加工-飲片、配方顆粒-中藥蒙藥制劑”產業鏈,實現道地藥材基本全部就地加工轉化。
2.調整優化用能結構。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推動燃煤電廠與新能源多能互補綠色替代。推動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減少煤炭消費,穩妥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促進煤炭分質分級高效清潔利用。有序引導天然氣消費,合理引導工業用氣和化工原料用氣增長,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促進工業綠色電力消費,大幅提升綠色用電比重。(自治區能源局、發改委、工信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推動終端用能電氣化。拓寬電能替代領域,在鋼鐵、鑄造、建材等重點行業推廣電爐鋼、電鍋爐、電窯爐、電加熱等技術,開展高溫熱泵、大功率電熱儲能鍋爐等電能替代,在重點工業園區推進工業電窯爐、熱泵、蓄熱式與直熱式工業電鍋爐應用,推動新增熱負荷電能替代,擴大電氣化終端用能設備使用比例,提升負荷側用電智能化水平和靈活性。(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4.提升電力熱力能源供給靈活性。增強源網荷儲協調互動,加快工業園區綠色用能供給。引導企業、園區加快廠房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餘熱餘壓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促進就近大規模高比例消納可再生能源。加強能源系統優化和梯級利用,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園區集中供熱、能源供應中樞等新業態。加快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自治區能源局、工信廳、發改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5.建設低碳零碳示範園區。實施園區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在用電負荷相對集中、具備自主調峯能力的工業園區先行試點建設一批低碳示範園區、零碳示範園區。制定園區的低碳零碳改造技術方案,加快實施低碳零碳建設,按照園區實際消納水平建設新能源項目,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比例。低碳園區按照三年內達到新能源消納比例50%的目標進行試點建設,零碳園區按照新能源一次性規劃,產業負荷與新能源同步建設、同步投產的要求,在產業投產第一年新能源消納比例達到50%,三年內達到80%,五年內達到100%全部園區消納。(自治區工信廳、能源局、發改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6.推動產業低碳協同示範。強化能源、鋼鐵、化工、建材、有色金屬、紡織、食品等行業間耦合發展,推動產業循環鏈接,支持鋼化聯產、煉化一體化等模式推廣應用。加強產業鏈跨地區協同布局,減少中間產品物流量。鼓勵龍頭企業聯合上下遊企業、行業間企業開展協同降碳行動,構建企業首尾相連、互爲供需、互聯互通的產業鏈。建設一批“產業協同”、“以化固碳”示範項目。(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能源局、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三、重點行動
(一)實施重點行業達峯行動
聚焦重點行業,釐清降碳路徑,制定鋼鐵、有色、建材、化工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分業施策、持續推進,控制碳排放量,降低碳排放強度。到2030年,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全部實現達峯。
1.鋼鐵。嚴控鋼鐵、鐵合金行業產能規模,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嚴格落實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能耗雙控、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等相關規定,提高新改擴建項目準入標準。加快淘汰和化解落後和限制類工藝裝備,推動鋼鐵行業燒結、球團、煉鐵、煉鋼裝備大型化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鋼鐵企業通過兼並重組、轉型轉產等方式,加快低效產能和工藝退出。鼓勵採用低碳工藝流程、推動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強化產業協同,構建清潔能源供給與鋼鐵產業共同體,推進鋼鐵產業用能的清潔能源替代,推動鋼鐵、鐵合金產業與其他產業協同發展,打造一批產業協同降碳示範骨幹企業。優化包頭、烏蘭察布、赤峯等盟市鋼鐵產業布局,推進產業鏈延鏈補鏈,強化特鋼產業地位,構建高附加值產業鏈條,發展高性能板材、管材和先進軌道交通材料等新材料,推動不同鋼鐵企業間產業鏈條的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引導產業鏈集羣化發展。推進廢鋼資源綜合利用,提高循環發展水平。到2030年,全區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峯。(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科技廳、生態環境廳、國資委、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2.有色。嚴控全區電解鋁產能規模,防止銅冶煉、氧化鋁等盲目無序發展。嚴格執行實施產能減量置換的政策,進一步提高全區有色金屬行業新建和改擴建項目的準入門檻,嚴格落實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節能審查等政策規定。推動產業集中集聚發展,引導電解鋁產業向包頭市、通遼市、鄂爾多斯市集聚發展;銅、鉛、鋅產業向赤峯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集聚發展。強化多產業協同發展,全力打造電力、碳素、有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合金、有色金屬深加工材料以及固廢再利用的工業生態鏈,實現多產業協同發展。加快低效產能和工藝退出,鼓勵採用低碳工藝流程、推動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鼓勵有色金屬企業、有色金屬園區開展工業綠色低碳微電網建設,發展屋頂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高效熱泵等,推進多能高效互補利用,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推動構建“低碳能源、有色金屬冶煉、精深加工”產業共同體。鼓勵產業鏈上下遊、產業集羣間協同發展,引導企業爲主體探索跨產業鏈、跨行業、跨區域合作新模式,推動低碳冶金與節能環保、現代物流、綠色建材、光伏風電等產業集羣深度融合。在包頭、呼和浩特、赤峯、通遼等重點有色金屬產業聚集地區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推進再生鋁、再生銅資源循環利用。到2030年,全區有色行業實現碳達峯。(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科技廳、生態環境廳、國資委、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建材。嚴控水泥熟料、普通平板玻璃產能規模,嚴格落實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置換政策,水泥新建項目應優先使用自治區內產能指標置換。綜合發揮能耗、排放、質量等約束性指標作用,建立市場化、法治化淘汰落後產能長效機制,引導低效落後產能有序退出。鼓勵採用低碳工藝流程、推動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堅持水泥錯峯生產常態化,加快清潔能源應用,優化建材產業能源消費結構,促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不斷提高建材企業應用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比例。加大替代燃料應用,支持有條件的水泥熟料生產線配套協同處置設備,協同處置垃圾。鼓勵水泥、混凝土、隔熱保溫材料、新型牆體材料企業使用電石渣、粉煤灰、冶金渣、尾礦等大宗固體廢棄物替代部分原料,鼓勵玻璃、陶瓷企業使用廢玻璃、廢陶瓷替代天然原料,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效率。大力發展太陽能用玻璃、玻璃纖維及制品制造、高端陶瓷、高端煤系高嶺土、綠色建材、新型牆體材料等優勢特色建材產業,提高綠色建材、裝配式部品部件在公路交通、住建領域的應用。推動企業、園區、行業間鏈接共生和資源協同利用,建立“化工-建材”、“電力-建材”、“新能源-建材”協同發展體系,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到2030年,實現建材行業碳達峯。(自治區工信廳、住建廳、交通廳、發改委、科技廳、生態環境廳、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4.化工。嚴格按照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產業政策要求,嚴格控制焦炭、尿素、燒鹼、電石等化工行業新增產能,按照國家規劃布局方案有關要求,重點推進鄂爾多斯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建設,適度發展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等現代煤化工項目,新建現代煤化工項目能效、水耗、工藝技術水平等必須達到國家行業先進水平,加大煤化工產業鏈延伸。積極發展新材料、精細化工等下遊延伸產業,根據區內情況合理發展生物化工產業。發展高性能樹脂、高端功能性膜等化工新材料,推進化工行業延鏈補鏈,建設煤—電—電石—PVC樹脂—電石渣制水泥等特色產業鏈。加大綠色能源在化工產業中的替代,提高綠電、綠氫替代比例,鼓勵用風電、光電替代化工生產用電,在有條件的地區引入地熱、光熱等清潔熱源;鼓勵蒸汽消耗大戶實施電氣化改造;鼓勵氫氣消耗大戶逐步用綠氫替代現有的煤制氫。加快重點企業、重點耗能設備、生產流程的節能改造,加快部署大規模碳捕集利用封存產業化示範項目,到2030年,實現化工行業碳達峯。(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科技廳、生態環境廳、國資委、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二)全面推行綠色制造行動
完善綠色制造體系,打造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設計產品、綠色供應鏈,通過典型示範帶動生產模式綠色轉型,推動全產業鏈低碳發展。“十四五”力爭新創建綠色工廠50家,綠色園區15家,綠色設計產品20個。
1.建設綠色工廠。以低碳爲導向,進一步打造國家級、自治區級綠色工廠,落實綠色工廠年度聲明和三年復核要求,對綠色工廠動態化管理,引導綠色工廠對標國內先進水平,進一步提標改造。強化對第三方評價機構監督管理,面向重點領域提供諮詢、檢測、培訓等服務。(自治區工信廳)2.構建綠色供應鏈。支持自治區特色優勢行業中影響力大、管理水平高的龍頭企業,在供應鏈整合、創新能力共享、智慧化低碳管理等關鍵領域發揮引領作用,帶動上下遊企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支持產業鏈一體化,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構建上下遊聯動的低碳產業鏈供應鏈。(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市場監管局、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打造綠色園區。在黃河流域重點地區繼續實施綠色園區創建示範。在園區規劃、空間布局、產業鏈設計、能源利用、資源利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運行管理等方面貫徹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理念,推行園區綜合能源資源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動園區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實現園區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餘熱餘壓廢熱資源回收利用,提升園區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不斷補全完善園區內產業的綠色鏈條,推進園區信息、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園區內企業開發綠色產品、主導產業創建綠色工廠、龍頭企業建設綠色供應鏈,實現園區整體的綠色發展。(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4.開發綠色設計產品。大力推行工業產品綠色設計和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聚焦綠色屬性突出、消費者關注度高的工業產品,組織行業龍頭骨幹企業,開展綠色低碳產品開發推廣。(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生態環境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5.建設綠色礦山。建立健全綠色礦山標準體系,嚴格新建礦山準入標準,將全區生產礦山、新建礦山全部納入綠色礦山建設規劃。加快推進綠色礦山示範區建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礦業發展新模式、新機制。推動資源整合、企業兼並重組和保護區礦山清理緊密結合,加強綜合勘查、評價、開發和利用,降低礦山企業能耗、地耗、和水耗強度。(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林草局、發改委、工信廳、市場監督管理局、能源局、應急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6.促進中小企業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優化中小企業資源配置和生產模式,提升中小企業碳減排能力,加大中小企業推廣應用節能節水技術裝備力度,在低碳產品開發、低碳技術創新等領域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自治區發改委、工信廳、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三)促進資源利用增效降碳行動
優化資源配置結構,充分發揮減少資源消耗和降碳的協同作用,通過資源高效循環利用降低工業領域碳排放。
1.優化原料結構。引導水泥企業加大電石渣、磷石膏等非碳酸鹽原料替代石灰石原料用量。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推廣高固廢摻量的低碳水泥生產技術,增加礦渣、電石渣、鋼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渣的摻入量,加強赤泥在陶粒、裝配式建材、道路材料生產等領域的利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氫,優化煤化工、合成氨、甲醇等原料結構。(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2.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加大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力度,嚴格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開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評價。推動工業固廢按元素價值綜合開發利用,尾礦(共伴生礦)、粉煤灰、煤矸石、冶煉渣、石膏、赤泥、化工廢渣等工業固廢在有價組分提取、建材生產、市政設施建設、公路建設、井下填充、生態修復、土壤治理等領域的規模化利用。着力提升工業固廢在生產纖維材料、超細化填料、特種玻璃、低碳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預制件、節能型建築材料等領域的高值化利用水平。深入推進託克託縣、烏拉特前旗等工業資源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推廣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工藝裝備,加快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冶煉渣、赤泥、化工廢渣有價元素回收和綜合利用等項目落地投產。(自治區工信廳、財政廳、稅務局、發改委、能源局、住建廳、交通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加強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延伸再生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促進鋼鐵、鋁、銅、鋅、鎳、鋰等金屬廢碎料以及廢塑料、廢舊輪胎等高效再生循環利用。鼓勵鋼鐵、有色金屬等企業與回收加工企業合作,建設一體化大型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回收加工配送中心。實施再生資源行業規範管理,推動符合規範條件的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圍繞電器電子、汽車等產品,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生態環境廳、交通廳、科技廳、財政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四)強化技術工藝創新行動
加快重大低碳技術工藝創新突破和改造應用,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以技術工藝革新、生產流程再造促進行業碳達峯。
1.推動綠色低碳技術重大突破。開展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實施低碳零碳工業流程再造工程,探索實施氫冶金,突破一批高效儲能、氫能、碳捕集利用封存等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構建以企業爲主體,產學研協作、上下遊協同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體系。(自治區科技廳、發改委、工信廳、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2.加大綠色低碳技術推廣力度。發布自治區工業領域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目錄,開展節能低碳服務進企業等活動,促進先進適用的工業節能低碳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推廣應用。以鋼鐵、化工、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爲重點,聚焦電能替代、低碳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等關鍵技術,推進生產制造工藝革新和設備改造,減少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能源局、生態環境廳、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開展重點行業低碳技術示範。聚焦鋼鐵、建材、化工、有色、機械、輕工等行業,實施工業餘熱餘壓餘氣回收利用、原燃料替代、工業流程再造、電氣化改造、二氧化碳回收與循環利用等綠色低碳技術示範工程。鼓勵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行業方案和技術經驗。(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能源局、科技廳、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五)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賦能行動
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發展,強化工業企業需求和信息服務供給對接,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工業綠色低碳轉型。
1.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加快“雙千兆”網絡建設,持續推動5G基站建設和“千兆光網”城市建設,爲實現制造業低碳轉型打牢基礎。到2025年實現盟市、旗縣、鄉鎮、工業園區、大型工礦企業5G信號覆蓋。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推動實現“東數西算”。(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通管局、大數據中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2.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圍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需求和關鍵場景,利用5G、工業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對工藝流程和設備升級改造。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在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行業持續加大能源管控中心建設力度。打造智慧園區,建設園區智慧管控平臺,實現園區內企業生產、環保、安全、能耗、物流等關鍵數據敏捷採集、傳輸、存儲、分析和智能響應,實現工業園區企業運行、項目建設、能耗管控、污染監測等一體化、全景式管理。(自治區工信廳、科技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3.推動“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數字化轉型。鼓勵電信企業和工業企業加強產業合作和供需對接,發揮信息基礎設施綠色賦能作用。在化工、冶金、建材、現代裝備制造、綠色農畜產品加工和新興產業等領域,建設企業級、行業級、區域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以龍頭企業爲主體,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二級綜合標識解析節點,開展基於標識服務的應用創新。利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統籌共享低碳基礎數據和工業大數據資源,爲生產流程再造、跨行業耦合、跨區域協同、跨領堿配給等提供數據支撐。聚焦能源管理、節能降碳等典型場景,培育標準化的“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解決方案和工業APP,通過規模化推廣助力行業和區域綠色化轉型。(自治區工信廳、通管局、國資委、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六)強化綠色低碳產品供給行動
1.強化現代能源裝備供給。推動風電整機及其零部件、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儲能裝備、燃料電池汽車電堆系統裝備、制氫及工業副產氫提純裝備等新能源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強關鍵技術創新,通過優化產業布局,開發高端產品,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提高風電整機及其零部件、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儲能裝備、燃料電池汽車電堆系統、制氫及工業副產氫提純設備生產能力。(自治區發改委、工信廳、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2.強化新能源汽車供給。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提高新能源汽車產業集中度。提高出租、公交、郵政、園林綠化、物流、城市配送等公共及業務用車新能源化率,提升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比例。加快充電樁建設及換電模式創新,開展多能一體綜合充能示範站建設,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自治區發改委、工信廳、能源局、交通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強化綠色建材供給。加快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及推廣應用,完善綠色建材標準體系建設,開發推廣適用於裝配式建築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新型隔熱保溫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節能玻璃、太陽能用玻璃、汽車玻璃、建築陶瓷和以大宗工業固廢爲原料的輕質、高強、耐久、自保溫、部品化燒結類牆體材料。推動優先選用獲得綠色建材認證標識的建材產品,促進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築協同發展。(自治區住建廳、工信廳、發改委、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4.強化綠色農畜產品供給。聚焦乳、肉、絨、玉米、馬鈴薯等重點領域,依託伊利、蒙牛、鄂爾多斯、鹿王、阜豐、梅花等龍頭企業,開展技術革新和新產品開發,開發功能型高品質特色乳制品、精紡紗線、食品級及醫藥級氨基酸等高附加值產品,加快綠色生產技術的應用推廣,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開展從原料生產到回收利用的全鏈條一站式服務,大力提升加工轉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加大優質農畜產品供給。(自治區農牧廳、商務廳、發改委、工信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貫徹落實自治區碳達峯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對碳達峯相關工作的整體部署,統籌研究重要事項,制定重大政策。強化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科技、財政、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商務、市場監管、金融能源等部門間協同,形成政策合力。加強對盟市的指導,及時調度各盟市工業領域碳達峯工作進展。完善能耗雙控、碳排放強度和總量控制考核機制,嚴格監督考核。(自治區碳達峯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二)強化政策支持。整合已有政策工具,加強財政、投資、價格等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落實自治區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支持政策,擴大自治區重點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產業發展基金規模,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支持力度。鼓勵盟市設立專項發展資金,對重點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完善落實行業綠色電價政策,擴大綠色電價覆蓋行業範圍。綜合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碳減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在證券市場和銀行間市場募集資金,拓寬融資渠道。落實節能專用裝備、技術改造、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自治區工信廳、發改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商務廳、能源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內蒙古銀保監局、內蒙古證監局、國家稅務總局內蒙古自治區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三)統一完善標準。加快制修訂一批自治區能耗限額、綠色制造標準,提升重點產品能耗限額要求,擴大覆蓋範圍。統一工業領域碳達峯碳中和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低碳企業和園區評價、低碳工藝流程技術、監測方法等標準。鼓勵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標準化專業機構等積極參與地方標準化活動,共同制定地方標準。(自治區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能源局、市場監管局、統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四)強化責任落實。各盟市要充分認識碳達峯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復雜性,結合本地區工業發展實際,編制本地區相關方案,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碳達峯時間表、路線圖,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達峯路徑,加大對工業綠色低碳轉型支持力度,切實做好本地區工業碳達峯工作。(各盟市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五)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科研院所、各類媒體等機構的作用,利用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開展多形式宣傳教育。加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相關技術人才培養力度,開展碳排放管理員培訓,建立完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鼓勵企業組織碳減排相關公衆開放日活動,引導建立綠色生產消費模式,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自治區發改委、工信廳、生態環境廳、教育廳、國資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