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 巾幗英姿耀中華——中鋁國際沈陽鋁鎂院傳承“三八”女子測量隊精神書寫發展新篇章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24-08-14 09:07

蔡元培曾說過:“科學的發明,文學藝術的貢獻,有若幹婦女,並不遜於男子。”

在中鋁國際沈陽鋁鎂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沈陽鋁鎂院)就有很多這樣的優秀女員工,建院70多年來,她們柔肩擔重任,秉志著芳華,始終服務國家需求,奮鬥精神薪火相傳。

01

建國伊始 紅心裹紅裝

1952年8月,沈陽鋁鎂院成立了“三八”女子測量隊,隊員由31位17歲~22歲的青年女員工組成。這是新中國第一支女子測量隊。當時,正值新中國恢復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起步,祖國大地百業待興,這支隊伍以極大熱忱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

據當時測量隊隊員常瑞敏回憶,那時的工程任務大多急、難、險、重,隊伍很年輕又全是女同志,技術設備也很落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她們經常扛着20多公斤的儀器,來往奔走在幾十裏的山川丘陵地帶,有時體力和精力都會透支到極限。即使條件艱苦,全體隊員仍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鬥志投入到工作中,她們曾經跨過雪山、越過草原,完成和參與了新中國石油、鋼鐵、軍工、航天、鐵路、城市規劃等衆多“一五”建設重點工程測量工作。

辛勤的工作和出色的成績,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充分肯定。《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和《中國婦女》雜志、《人民畫報》,以及蘇聯的《星火》雜志和《真理報》都刊登了我國第一支女子測量隊的事跡。

1953年,北京電影制片廠專門拍攝了“三八”女子測量隊的事跡,在全國公映後引起強烈反響,從此開啓了“三八”女子隊的命名方式。如,“三八”女子鑽井隊、“三八”女子高空帶電作業班、“三八”女子架橋班等。

1956年,由於沈陽鋁鎂院機構調整,“三八”女子測量隊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但她們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沈陽鋁鎂院女科研工作者矢志不渝,服務祖國。

02

革故鼎新年代 赤膽映赤誠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提出“優先發展鋁”的方針,中國鋁工業迎來繁榮發展的春天。沈陽鋁鎂院的第二代女科研工作者們傳承“三八”女子測量隊精神,借着改革的春風,全身心投入中國鋁工業發展之中。

沈陽鋁鎂院朝鮮族女工程師、全國勘察設計大師李錦蓮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1962年,李錦蓮從延邊大學畢業,分配到沈陽鋁鎂院工作,從此踏上了科研與工程設計的徵途。因爲不懂漢語,李錦蓮在工作中既要熟悉業務又要學習語言,肩上的擔子比別人更重,但她不畏難不怕苦,在學習實踐中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開始在行業內嶄露頭角。

在山西鋁廠項目建設中,李錦蓮完成施工圖40張,檢圖64張,審核85張,折合539個工作日,相當於一年完成了兩年的工作量。她先後8次下現場,常年在項目現場一線工作,被稱爲放馬灘上的“金達萊”。

爲學習先進技術,李錦蓮曾遠赴法國、希臘等國家進行技術考察,不斷開闊視野,爲國內鋁工業技術革新提供了寶貴經驗。她先後獲得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一等獎1項、原冶金部優秀獎2項,並被授予沈陽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03

新時代新徵程 丹心守丹青

進入新時代,沈陽鋁鎂院第三代女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賡續“三八”女子測量隊的紅色基因,積極投身中國鋁工業技術發展。

從理論探索到實踐創新,從設計圖紙到項目一線,她們以非凡的勇氣和堅韌的毅力,跨越了知識的邊界,將智慧的光芒灑滿科研與建設的每一個角落。

從事科研工作的人都信奉這樣一句話——板凳甘坐十年冷。想要在鋁工業科研領域有所成就,不僅要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克服種種困難和惡劣條件,深入現場進行大量跟蹤試驗。經過不懈努力,沈陽鋁鎂院的女科技工作者們參與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其中,“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大型高電阻石墨化爐節能降碳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低能耗高陽極電流密度鋁電解槽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實現零的突破。

近年來,她們共參與國家和公司重點工程及設計項目600餘項,完成設計圖紙9萬餘張,獲得17項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多人獲得勘察設計行業最美女工程師、市級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在科研設計工作中,沈陽鋁鎂院的女科技工作者展現了女性獨有的細膩與堅韌,用科學的態度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用行動證明了女性在科研與工程領域同樣能夠大放異彩。在科研設計工作的廣闊天地裏,她們將以堅韌不拔的“她力量”,繼續書寫科研發展新篇章。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