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報國鑄忠誠——寫在華北地質勘查局綜合普查大隊建隊50周年之際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24-09-12 14:27

地質報國鑄忠誠——寫在華北地質勘查局綜合普查大隊建隊50周年之際
普查大隊產業園區俯瞰

地質報國鑄忠誠——寫在華北地質勘查局綜合普查大隊建隊50周年之際
普查大隊致力於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

這是一段開啓於20世紀70年代的傳奇之旅,爲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對富鐵、富銅礦產的急需,原冶金工業部吹響了“地質找礦大會戰”的號角。1974年11月份,華北地質勘查局綜合普查大隊(以下簡稱普查大隊)應運而生,在此後50年的崢嶸歲月裏,一代代普查人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櫛風沐雨、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鬥,鍛造了一支地勘勁旅,書寫了一部滿載成就與榮耀的奮鬥史。

艱苦創業

爲國找礦的初心如磐

奮鬥的篇章總是浸潤着精彩的墨跡。如今,翻閱普查大隊的歷史,一段段披荊斬棘、爲國找礦的感人故事徐徐展開。

普查大隊爲找礦而生,一經成立就立即投入冀東、鞍本、張宣、白雲鄂博等全國性地質大會戰中。來自新疆、青海、陝西、遼寧等地的地質隊員們直奔野外一線,先生產,後生活;先找礦,後置家。“高山是我們的工地,溝壑有我們的帳篷,陽光白雲迎接我們出發,星星月亮歡迎我們返航。風沙與我們同行,雨雪伴我們夢想……”這是地質隊員們自己編的歌曲。在地質大會戰中,他們長年駐扎野外,冒嚴寒,住帳篷,睡長板鋪,吃的是粗糧鹹菜,喝的是山溝水。冬天帳篷四處漏風,大家擠在一起睡,早起跑操取暖。那時候的野外山高路遠,不通電不通車,幾個月收到一次來自家裏的口信都非常高興。

1976年,冀東鐵礦地質會戰時,唐山大地震發生,工作區也受到了影響。“人在山上走,山樑在腳下晃,那也沒耽誤野外工作,就是一心爲國家找礦。”老一輩地質人呂增堯回憶說。憑着地質報國的信念,第一批建隊者在條件極爲艱苦和裝備十分簡易的情況下,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地質工作任務。特別是在內蒙古白雲鄂博超大型鐵-稀有稀土礦產勘查過程中,由普查技術人員任組長的“冶金指揮部富鐵礦找礦小組”敢於向教科書定論挑戰,首次提出“該礦是受向斜控制的火山沉積變質型層控礦牀”,並按此思路找礦,最終實現礦量翻七番。同期,普查大隊還先後勘查發現了查幹敖包中型鐵鋅礦、福建永春壺山鉛鋅礦等礦產。

“那時候,個個不知苦、不知累,說去野外背起行囊就出發,從不講條件。”退休職工孫振發深有感觸地說。即便今天說起地質會戰的事,老同志們依舊認爲:“當時條件還不錯呢,地質工作就是這樣,沒什麼好宣揚的。”報國的初心、樸素的情懷,令人肅然起敬。

找礦立功

“三光榮”精神代代傳承

時光前行不舍晝夜,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鐫刻下奮鬥的足跡和精神的傳承。50年來,大膽的探索精神、嚴謹的求證態度、艱苦奮鬥的找礦信念,影響着一代代普查人。

曾獲得“河北省最美地質隊員”榮譽的普查大隊原總工王國政於1976年入隊,退休後繼續返聘在地勘崗位。近5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見證了一座座礦山在普查人手中被發現。20世紀80—90年代,根據國家戰略調整,普查大隊轉戰有色金屬和貴金屬勘查,首次提出東蒙錫礦成礦帶概念,並在短時間內勘查發現了林西大井大型銅錫多金屬礦、寶蓋溝錫礦、胡家店錫礦、安樂錫礦、左旗烏蘭達壩錫礦,改寫了我國北方無錫礦牀的歷史。

當時,王國政主要參與了安樂錫礦的勘查。“地僻紅塵飛不到,山深車馬幾曾來?”礦區位於大興安嶺南麓的黃崗樑地區,地僻人稀,5月飄雪,晴雨難料,環境惡劣,當地人流傳“此地一年刮兩季風,一季刮半年”。他們克服種種困難,靠兩條腿跑,一錘錘敲,駐山8年,敲醒了安樂錫礦,填補了我國北方獨立錫礦牀的空白。“找礦沒有捷徑,多研究、多走路,多敲石頭不怕苦。”王國政的師傅這樣告訴他,他也這樣教導後來者。

張朋於2012年加入普查大隊,在王國政的指導下,從市場勘查項目到國家基金項目,從技術新手成長爲地質勘查部總工,在傳承和踐行地質“三光榮”精神中成長爲新一代地質人。2017年開始,張朋在西藏查拉普礦區,海拔超過5000米的地方,一幹就是4年,探明了查拉普中型金礦。“高原反應很難受,有一次感冒還引發了肺水腫,但找到礦的喜悅把這些都衝淡了。”張朋略帶興奮地表示。據行業統計,把一個勘探項目轉化爲一座礦山,成功概率在1/300~1/500之間,有些人終其一生都“難尋一礦”。但在普查大隊,這樣的找礦成果和尋礦人還有很多。

迄今爲止,普查大隊先後完成了地質勘查項目477個,發現和評價了油坊西銀礦、二把夥銀礦、大營子金礦、小東溝鉬礦、洞子溝銀礦、龐家溝銀礦、吉林寶力格銀礦、偏道溝金礦、大地銀礦、布敦烏拉超大型銀礦等各類礦牀30餘處,發現各類礦產資源20餘種,獲得省部級以上榮譽30餘項,爲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工業糧食”。

走出國門

向着更廣闊的天地進發

歷史的巨筆,常在關鍵處着墨;偉大的徵途,總在開拓中奮進。普查人不僅踏遍祖國千巖萬壑,更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際市場搏擊風浪。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普查大隊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快了“走出去”步伐,足跡遍布摩洛哥、蘇丹、老撾等10餘個國家。從基礎地質調查到資源勘查開發合作,從考察探索到建立海外基地,普查大隊積極融入國際大循環。

中國商務部援摩洛哥地球化學填圖項目是普查大隊“走出去”的代表作。近10年間,普查大隊連續3次承擔此類項目,兩次獲得摩洛哥地方政府表彰。成績的背後是普查人艱辛的付出。“三次摩國之行,每一次我們都戰勝困難、完成任務,支撐我們的是地質報國的信念。”普查大隊地質勘查部負責人於文明說起這些經歷,腦海裏又閃過他們在摩洛哥的日日夜夜。地質隊員們曾翻越高差3200多米的北非最高峯圖卜卡勒峯,住過羊圈、啃過冰雪,像山羊一樣攀登陡崖,頂着酷暑與風沙跋涉在戈壁荒漠,克服新冠疫情影響等多重困難,圓滿完成8幅1:10萬、4幅1:5萬地球化學填圖任務。摩洛哥首席化探專家哈立德·艾·哈米迪動情地說:“摩洛哥人民不會忘記你們。”

山水萬程,步履不停。普查人肩扛“走出去”的旗幟,向着更廣闊的天地進發。他們3次實施老撾地球化學填圖項目,履行“國家隊”公益職能;轉戰緬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的熱帶雨林,拓展國際市場資源勘查業務;承攬玻利維亞北齊查斯市銻多金屬礦勘查項目,實現境外風險勘查的突破;走進非洲剛果(金)的無人區勘查銅鈷多金屬礦,在蘇丹的大漠風沙中“淘金”。普查人還持續打造海外基地,在老撾建成中國首家地質實驗室,設立塞拉利昂化驗站,開展烏幹達、坦桑尼亞等海外檢測業務……

普查大隊優質的技術服務和工作質量得到了中國商務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及多家合作單位的高度認可,爲“一帶一路”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向世界遞出了一張張亮麗的普查“名片”。

改革轉型

以“大地質+”技術服務國家戰略

改革正揮凌雲筆,又踏層峯闢新天。多年來,普查大隊緊跟國家戰略部署,乘着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

普查大隊率先開店辦廠,以地質找礦一業爲主,發展二產,再到多業並舉。“辦印刷廠、金剛石廠、塑料廠,什麼都幹,經營項目最多時達29個。”老一輩普查人回憶說。有色金屬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在普查大隊誕生;積極開發礦業、興辦礦山,探索礦產資源與資本市場對接;大膽置地開發,興建產業園區,如今已成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載體。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普查大隊在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內率先完成超億元產值,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

改革爲普查大隊注入不竭動力,轉型讓普查大隊實現產業煥新。“建隊之初,實驗室只是爲隊內地礦產業服務,只有幾個人和幾臺簡易的設備;後來,開始面向市場經營,不斷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拓展新的業務。”普查大隊實驗室負責人孫宏巖介紹。如今,實驗室已發展爲具備巖礦、水質、農業土壤、微生物、地球化學分析、環境檢測等41類2400項檢測參數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這是普查人開拓創新的一個縮影,他們始終牢記“國之大者”,認真履行地勘單位的“三大職能”,堅定擔當社會責任。

近年來,普查大隊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和地質災害防治,完成了冬奧會交通走廊等礦山生態修復工程50餘個,培育了煤矸石滅火核心技術;在京津冀和新疆等地開展地面沉降和塌陷、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質災害調查與治理項目;成功修復河北涉縣粉煤灰污染的農用地土壤,圍繞環京地區實施水土調查評價類項目百餘個。普查大隊還聚焦城市更新,助力韌性安全城市建設,持續開展雨污分流、棚戶區改造、道路工程等勘察項目,實施大型建築的樁基和地基處理等工程;聚焦鄉村振興,率先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檢測和耕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項目,積極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綜合整治,助力高質量農業發展。

2022年10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回信,極大地鼓舞了同屬地質隊伍的普查大隊。普查大隊黨委書記賀鵬在今年的年中會議上提出:“必須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繼承和弘揚地質‘三光榮’精神,圍繞華北地質勘查局‘打造百億集團’的戰略目標,全面投身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科技攻關,着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礦山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商,續寫地質報國的新時代‘勘探隊之歌’。”

波瀾壯歲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續徵。2024年是普查大隊建隊50年,回望過往的奮鬥路,普查大隊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牢記初心使命,把光榮與夢想寫在了歷史深處;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普查大隊將篤定地質報國信念,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正如那首歌中唱的──我們有火焰般的熱情,戰勝了一切疲勞和寒冷,背起了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峯,我們滿懷無限的希望,爲祖國尋找出富饒的礦藏……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