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紫金論壇共話出海新趨勢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24-10-21 09:17

資源緊缺、消費龐大,這一現狀給中國礦業企業“走出去”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然而,如何尋找好的項目標的?購節點如何把握?運營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10月16日下午,一場礦企出海的思想盛宴拉開帷幕,備受矚目的2024(第二十六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高層論壇之“紫金論壇——礦業企業‘走出去’的挑戰與機遇”吸引衆多目光。

來自礦業領域的知名專家、企業家代表等齊聚一堂,圍繞礦業周期、並購以及海外區域選擇、ESG等關鍵話題展開了全面深入的交流探討。

202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紫金論壇共話出海新趨勢

202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紫金論壇共話出海新趨勢

2024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紫金論壇共話出海新趨勢

礦從何處來

去哪裏買礦,這是礦企出海首先要思考的問題。

對於區域選擇,參與過200多起中資企業海外並購和投融資案例的中倫律所合夥人程軍表示看好非洲市場,認爲中國企業在非洲具有獨特優勢。非洲基礎設施薄弱,而中國是“基建狂魔”,可將此轉化爲自身優勢;政治風險方面,國有化徵收案例不多,且多數問題可協商解決;安全環境問題可通過有效管理應對。

同時,他提醒中國企業,在非洲投資要做好合規經營,加強企業形象管理,重視輿論環境和NGO方面管理。

而作爲非洲投資熱地,剛果(金)駐華大使巴盧穆埃內從剛果(金)廣袤的地域、豐富的礦產資源、不斷改善的基礎設施和政府服務出發,爲中國企業在剛果(金)礦業投資中的潛力和戰略方向提供了指引。

實際上,中國企業長期扎根非洲市場的不在少數。中國有色礦業公司總裁楊大勇介紹,作爲有色金屬行業最早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企業,公司在贊比亞、剛果(金)已經分別擁有27年和13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從採礦、選礦到冶煉加工完整的產業鏈。

Appian基金中國負責人謝少波則從估值角度分析了不同區域的特點。他表示,在黃金領域,加拿大項目基本是5%貼現率,澳大利亞澳幣波動影響項目收益。相比之下,非洲和拉美部分國家估值相對較低,有更多投資空間。當然,合適的才是最好的,企業應根據自身資本平臺、發展戰略等因素選擇合適區域。

投資專家薄少川從初級礦業公司並購角度加以分析。他認爲、加拿大、澳大利亞的資本市場培育了很多初級礦業公司,恰恰是這些初級礦業公司把項目做到了我們可以並購和合作的程度。即便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中國公司的投資和並購難度比以前要多了很多,但機遇仍然是存在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認爲,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建議強化與中亞、西亞、東南亞和遠東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合作,保障陸上礦產資源供應安全。

逆周期並購的辯證法

礦業是周期性行業,買在高點還是低點,是事關並購成敗的關鍵。

近年來,金屬價格大漲,海外並購如火如荼。中金公司有色金屬行業首席分析師齊丁認爲,金屬價格逐步上升的時期已經逐漸打開。《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全球礦業產業鏈格局調整,礦業發展進入新周期。在此背景下,海外並購面臨更大的風險挑戰。

如何做好逆周期並購,成爲圓桌論壇上與會嘉賓討論的焦點問題。

周期的底究竟在哪裏,你以爲的周期低谷,仍有可能是高點,只有若幹年後回頭看,才能真正看明白。

“成功與否,回頭看總結很重要。”紫金礦業副總裁沈紹陽闡述了對逆周期並購的見解。他表示,並購中,“並”和“購”有所不同,紫金礦業專注於資產評估,目的在於價值發現和價值創造。價值發現並非只在交易低谷時存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找到優質資產,而紫金將科盧韋齊銅礦從可研的4萬多噸銅產能成功擴展到 12 萬噸,則體現價值創造將實現革命性突破。

沈紹陽認爲,並購不存在絕對的逆周期或順周期,如在2022年第四季度,紫金礦業在黃金公司股價處於高位時,以3.6億美元收購蘇裏南羅斯貝爾金礦,去年這一項目成爲紫金第二大金礦,且投資回報可觀。即使是順周期,也有被嚴重低估的資產,存在資源的錯配,關鍵是能否找到資源錯配的核心,找到價值創造的可能。

資源領域的“小院高牆”給中國企業並購設置了不少障礙,但沈紹陽認爲,最終決定並購與否的,是衡量並購標的本身。“所謂的順周期、逆周期看的是大勢,在做決策時,大勢會影響買方的判斷和情緒,但歸根結底需要思考的是大勢會不會對並購產生影響。”

程軍認爲,在考慮並購標的時,能不能發現項目爲什麼賣,挑戰點在哪裏,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所有買方要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很多企業沒有思考過,只看到它的好。”

無獨有偶,瑞士銀行全球礦業負責人Jason Hutchings也認爲,中資企業首先要了解投資的策略,這是非常重要的,到底哪些資產要買,哪些資產肯定不會買,要有明確的投資策略。

從事礦業工程起家的金誠信,無疑比不少礦業公司更能“診斷”項目的問題所在。

“每個礦業企業基因不一樣,並購,一定要找到合適的。”金誠信董事長王青海以贊比亞魯班比礦爲例分享道,該礦多年未投產且虧損,金誠信雖早期競標失敗,但通過多年工程服務了解其症結所在。憑借自身工程能力,有望實現礦山達產和資本回報率提升,因此,選擇在合適時機進行並購,實現了價值創造。

ESG不是成本,而是投資

“我們中國企業已經證明了有產業能力,也有金融資本輸出能力,第三個核心競爭力是做好ESG的能力。”

剛剛從剛果(金)調研歸來的齊丁分享了他的觀察和體會。他在剛果(金)的調研中看到,同樣是ESG投資,卡莫阿的制磚廠、魚塘等投資不大但參與度非常高,並且由當地社區人員進行運作,形成互利共贏生態,ESG項目開展深入人心。隨着地緣政治風險形勢逐漸嚴峻,除了硬實力,用巧實力、軟實力降低風險,可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作爲國內較早“走出去”的礦山開發服務商之一,金誠信在非洲較早開展ESG 相關工作。王青海表示,西方ESG運作比中國要更成熟,金誠信從 2002 年進入非洲起就爲當地員工提供培訓和就業機會,讓優秀員工進入管理層,並積極承擔社區責任,如修橋架路,建立農場。“中國的企業做ESG一點不會比國外企業差,我們需要去總結,需要把我們這些工作再系統化,再去對外傳播。”

海外並購,成功者有,但很多企業無法跳出並購整合的“七七定律”——70%的並購沒有實現預期的商業價值,其中又有70%失敗於並購後的文化整合。

程軍直言,中國企業目前“走出去”投資並購方面的失敗很多不是發生在投前和投中,而是發生在投後,主要是投後整合不了當地團隊,和小股東、供應商、政府部門方面發生了爭議,最後鬧得非常不愉快。這是需要反思的,中國企業對ESG的認識有一個過程。以往企業將社區貢獻資金當作成本,後來轉變思路,與項目所在地共同管理資金,將錢真正用於周邊社區和企業形象管理。

謝少波則表示,ESG不僅是企業自身在項目所在地開礦的需求,對企業境外發債也是加分項,ESG評級好可降低發債成本,對於企業是一件好事。

楊大勇以及希爾威礦業董事長馮銳從實業的角度,認爲“走出去”不僅僅是爲了獲取資源,更是與全球利益相關方實現共商、共建、共享的過程,必須平衡經濟利益與社會責任的關系,履行ESG責任理念,才能贏得國際信任、實現可持續增長。

此次論壇分爲兩個半場,上半場是“礦業企業的機遇與挑戰”主題演講,由紫金礦業董事會祕書鄭友誠主持,下半場則聚焦全球資源並購,各嘉賓開展圓桌論壇討論。論壇全程開啓線上直播,突破了地域與空間的限制,成爲了線上線下共同矚目的焦點,在行業內掀起了一股刷屏熱潮,線上直播共收獲3.9萬次觀看量和2.9萬次點贊。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