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林:打造更加健康發展的銅產業鏈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24-11-02 21:34

打造更加健康發展的銅產業鏈

——摘自在2024年中國國際銅業論壇上的致辭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 葛紅林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波動和市場不確定性加劇,銅工業運行情況復雜多變,面臨着原材料價格波動、加工費下滑、成本上升和市場競爭激烈等諸多挑戰。然而,我國銅工業再次展現發展的韌性和潛力,總體上,繼續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1—9月,銅精礦產量123.2萬噸,同比增長1.75%;精煉銅產量1004萬噸,同比增長5.42%;銅材產量1632萬噸,同比下降2.2%。1996家規上銅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銅採選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21.9億元,同比增長12.8%;銅冶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690.4億元,同比增長19.1%;銅加工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萬億元,同比增長9.6%。貿易方面,1—9月,共進口銅精礦實物量2105萬噸,同比增長3.6%;出口各類銅加工材61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0%;在全球貿易壁壘盛行,銅冶煉加工費大幅下滑的背景下,銅工業實現如此成績難能可貴。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打造更加健康發展的銅產業鏈。

葛紅林:打造更加健康發展的銅產業鏈

打造更加韌性的資源端

由於礦銅資源的國家稟賦、勘探、開採及需求的歷史原因,目前,產量排名前5的國家銅精礦產量佔全球比例達60%;產量排名前10的銅精礦生產企業產量佔全球比例達47%。其中,國際礦業巨頭搶先一步,擁有全球大多數的大的銅礦、好的銅礦,我國礦銅進口與中企海外開發布局相對集中於南美和非洲等少數國家與地區。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大發展,迎來了對礦銅的大需求,極大拉動了全球礦銅工業,特別是帶動了南美和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對其經濟貢獻率逐年增加。比如,五礦、中鋁在祕魯的巨型礦銅開發,極大促進了祕魯的經濟發展以及造福當地人民,可以說,礦銅產業已經突破了國界,形成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資源國和需求國應當跳出賣方和買方的簡單關系,跨入着眼長遠、守望相助、共贏互利的共同體。在說對外依存度時,也應說好對外貢獻度。然而,近年來,隨着我國對礦銅的需求增長,一些銅資源國對礦銅開發和礦業稅,從政策優惠轉變爲優惠取消,對出口和產業鏈延伸的要求,從政策寬鬆轉變爲政策限制。例如部分國家相繼出臺了限制未加工銅礦產品出口的政策。這些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要通過雙循環互動,以發展的實力,最大限度地化解礦銅風險。

要練好內循環的增儲上產的內功。只有國內礦銅資源量和生產量達到一定程度的底線或基礎能力,才能不受制於人,才能經得起市場或非市場因素的博弈。要不斷加大國內資源勘查和現有礦山深邊部找礦的科技力量和資金投入,緊緊圍繞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形成勘探一批、儲備一批、開採一批的可持續發展的國內銅礦產資源,切實提升自給能力。要進一步突破國內礦銅資源和常規技術的認知,充分運用特殊環境下的金屬礦產探測技術,攻克礦山深邊部找礦急需解決問題,實現資源精細勘查。要強化銅礦產資源的國際合作和交流,建立海外銅礦產資源的供應穩定國別和地區,實現多種形式的資源全球配置,保障資源的供給安全。要加強國內外再生銅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完善回收體系和稅收體系,提升循環利用水平。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組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打造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推動國民經濟循環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這是黨中央着眼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礦銅產業要堅持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着力暢通資源循環利用鏈條。要充分利用和統籌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地提升銅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保障能力。

打造更加自律的銅冶煉端

2023年末,我國精煉銅產能達到1426萬噸。精煉銅產量1299萬噸,消費量1450萬噸,其中,2023年,廢銅供應增加了110萬噸、進口粗銅增加了50萬噸。產能與產量可以處於基本平衡狀態。

葛紅林:打造更加健康發展的銅產業鏈

然而,2024年,國內銅冶煉項目進入了新一輪投產高峯期。預計現有在建和擬建項目建成後,我國精煉銅冶煉能力在2025年將達到1600萬噸,到2027年接近1700萬噸。按照開工率90%測算,屆時我國精煉銅產量將完全覆蓋國內消費需求。如果考慮國外新一輪的新增產能項目,更是“雪上加霜”。

1.銅冶煉端產能擴張過快的代價。近年來,相對銅資源端,銅冶煉端的話語權,出現了由強變弱的轉變。冶煉加工費呈現不斷下降的大幅度波動,冶煉企業的利潤在很多時候來自如硫酸、金銀等副產品收益,盈利能力有限。

2. 銅冶煉端的當務之急是產能調控。近年來,銅工業的不少有識之士多次呼籲,銅冶煉端的產能不能盲目擴張,必須加以調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對新建銅冶煉產能已提出明確要求,包括嚴格控制沒有一定自有資源配置比例的新建冶煉能力,其目的是防止冶煉端產能的過剩。

3. 銅冶煉健康發展的舉措。行業的非健康生態,將危及每家企業的發展乃至生存。銅冶煉應充分借鑑電解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功經驗,嚴控產能的盲目擴張和無序競爭。在產能出現絕對性過剩之際,必須進行有效調控。

一是銅冶煉企業要從行業發展大局出發,守望相助、步調一致地降低現有產能的生產負荷,在建項目要把握好投產時間和謹慎投產。最近,似乎出現了一個好現象,有兩家企業已經自覺放棄了擬新建銅冶煉項目,其中一家還頂住了當地官員的催促壓力。此外,要推動冶煉產能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銅精礦採購談判議價能力,減少銅冶煉企業虧損。

二是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快在銅冶煉企業周邊培育廢銅回收基地和產業集聚區,推進廢銅回收、拆解、加工、分類、配送一體化發展,提升再生原料比例。要在有條件的地區推進銅冶煉、化工等產業耦合發展,實現產業循環銜接。

三是積極探索銅冶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效方案,形成法治化市場化的行業生態,銅冶煉企業不僅要嚴格落實環保、安全等相關政策要求,也要遵守產能的合規要求,避免不必要的“違規損失”。最近,許多銅冶煉企業向有色協會建議,呼籲政府有關部門設定銅冶煉產能的調控指標或天花板,協會將積極組織企業共同研究,力爭形成最大公約數的建議。

打造更高水平的銅材加工端

近年來,我國銅加工材高端產品研發不斷取得突破。例如,光模塊基座用新型鎢銅合金材料實現批量供貨;耐高溫電磁扁線等高端線材不斷滿足下遊產業需求;鈦銅、鈹銅、銅、鎳、錫等新材料實現了國產化。但是,一些關鍵設備和關鍵材料方面仍與全球先進水平存在差距。比如,在銅加工領域,高端精軋機、銅箔壓延設備、在線退火等核心裝備仍主要依賴進口,半蝕刻引線框架帶材、高頻高速電解銅箔、高精壓延銅箔、復雜銅合金微細線、高精白銅合金管材等深加工產品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一要發揮企業家作用,壯大善於創新、勇於擔當的企業家羣體,鼓勵和支持企業家領銜承擔國家重大創新任務工程,提高對創新資源的戰略統籌能力,成爲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

二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要求,圍繞碳達峯、資源高效利用、綠色低碳工藝、全產業鏈降本增效,開展技術創新和科技合作,將銅行業高質量發展推上新臺階。

三要積極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高生產運營中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提升整體能效水平。圍繞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節能降碳等領域,持續加強銅基新材料的科創研發,不斷滿足下遊產業對銅材的需求。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