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恆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邦股份),一提起“欒會光勞模創新工作室”,大家紛紛贊不絕口,這要從欒會光改造氧槍說起。
2013年,僅有大專文憑的欒會光擔任恆邦股份冶煉二公司綜合部部長時,正值恆邦股份富氧底吹爐剛擴能投產不久,每小時投礦量僅有42噸,嚴重影響了企業產能和效益的提升。欒會光連續多日到現場觀察分析,發現爐裏通氧的氧槍出現了結構問題。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前提下解決氧槍結構問題,欒會光選擇對其中一個氧槍進行改造試驗。他親自設計並找廠家加工成型,第一次設計的氧槍通道截面僅爲420平方毫米,由於截面過小導致氧槍出口壓力增大,出現噴濺而失敗了。他帶領綜合部技術骨幹、車間主任、底吹爐班長制作了一個同比例的富氧底吹爐的模型,又制作了一個截面爲700平方毫米的氧槍,進行模擬運行試驗。經歷了35個日夜“連軸轉”和無數次的失敗,8位“突擊隊員”終於完成了氧槍的改造任務。
2013年10月8日,經過改造後的氧槍全部用於生產,投礦量由過去每小時42噸提高到了85噸,提高生產能力一倍以上,年創經濟效益5000萬元。2013年底,氧槍改造技術取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恆邦股份總裁曲勝利爲冶煉二公司綜合部頒發了“恆邦股份金點子獎”。2013年12月,“欒會光創新工作室”在恆邦股份正式掛牌成立。2014年,該工作室被山東省總工會命名爲“欒會光勞模創新工作室”,是恆邦股份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省級創新工作室。
“欒會光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成立,極大地激發了恆邦股份技術人員科技創新的熱情,每年都取得一批創新成果。2016年8月,恆邦股份冶煉二公司電解二車間電解銅生產線投產後,A極銅產品的合格率一度在50%左右,導致產品售價低,影響了企業的利潤。由於這條電解銅生產線是國內首創,沒有經驗可以借鑑,這激發了欒會光團隊的創新熱情。“我們就是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走前人未曾走過的路。”欒會光帶領團隊從查找銅品位低、質量不達標的原因入手,每天對200多個電解槽的循環量、溫度和添加劑使用情況進行記錄和對比分析,對不同電解液、不同循環量、不同添加劑的生產數據進行對比試驗,並設計、制作了加藥機,在10個電解槽上進行試驗。半年後,欒會光團隊的電解銅生產線技術改造方案投入使用,A極銅的合格率由50%提高到了70%以上。
然而,欒會光在技術創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A極銅合格率創行業最高”成了“欒會光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攻關目標。爲此,欒會光團隊把改進電解液懸浮物絮凝劑作爲新的主攻方向,先後在電解液裏加入聚丙烯酰胺、幹酪素等絮凝劑進行對比,努力把懸浮物顆粒由小變大。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們發現把幹酪素作爲絮凝劑,可以使懸浮物顆粒由小變大。2022年7月,幹酪素作爲絮凝劑用於投產試驗,結果一次成功,使A極銅的合格率從70%提高到了90%以上,創A極銅合格率的新高,爲恆邦股份年創收益2000多萬元。欒會光先後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齊魯大工匠”“齊魯金牌職工”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