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鋰電從產業鏈邁向產業集羣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24-12-03 10:27

日前,在成都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鋰業大會上,數百位來自國內外鋰行業協會與學界的頂尖專家、企業代表和國際機構負責人圍繞鋰行業熱點議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鋰是支撐新能源汽車、儲能等產業發展的關鍵原材料,更是驅動經濟綠色轉型、激發技術創新浪潮的重要動力。目前,四川鋰電產業規模迅速壯大,鋰系列產品綜合產能居全國第一位,初步建成世界級鋰電產業基地。對於四川來說,鋰電產業發展有哪些優勢?發展中又面臨什麼境況?

四川鋰礦資源規模大

但開發程度低

談及鋰電產業,鋰礦資源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當前,中國鋰礦資源供應鏈以“海外資源進口+國內加工”模式爲主,鋰資源的進口依賴度高達70%至80%。

在國內,鋰資源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西藏、江西等地區。其中,四川礦石鋰資源佔全國總量的57%,居全國之首。四川鋰礦主要有鋰輝石型、深層滷水型和黏土型。四川省地質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鋰輝石型鋰資源具有厚度大、品位高、易開採、綜合價值大等特點,已探明資源儲量超500萬噸,佔全國已探明鋰輝石型資源儲量的80%以上。

此外,四川境內還探獲了國內首個深部海相富鉀鋰滷水礦和四川首個黏土型鋰礦。四川省綜合地質調查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付小方總結,四川鋰礦資源規模大、品位穩定、易開採、選礦性能好、綜合利用價值大。

然而,這些豐富的鋰礦資源均面臨開發不足的問題。據全國礦業權人勘查開採信息公示,四川已發現小型以上鋰礦40處,但擁有採礦權的僅有8處,且只有3家在生產。2023年,四川鋰輝礦開發利用碳酸鋰折合量爲2.84萬噸;截至2024年10月份,這一數據僅爲3.6萬噸。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鋰資源品位高、易開採地區要抓住當前難得的市場機遇。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可通過積極幫助解決水、電、氣等生產要素約束問題,協調解決在採礦權證、環評、能評等方面的合規問題,以提升鋰資源自主保障能力。

加快向產業集羣轉變

挖掘新應用場景

家底豐厚,四川鋰電產業發展也走在全國前列。

在業內人士看來,四川是全國少有的鋰電產業鏈完備省份。放眼全省,從鋰礦資源開發到上遊材料及電池組件生產,再到電池回收利用,四川已構建起鋰電全產業鏈,成爲全國最具競爭力的鋰電產業發展高地之一。

然而,受行業產能階段性過剩、下遊需求放緩、碳排放約束加大等因素影響,鋰電產業遭遇不小挑戰。特別是鋰電池材料價格波動劇烈,相關企業受到一定衝擊。

如何應對?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看來,要加快從產業鏈向產業集羣轉變。通過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產業集羣的效應能夠不斷凸顯,這將有力提升全產業鏈的綜合競爭力和產業鏈韌性。

從全國來看,四川、江西、青海等地圍繞鋰鹽生產、材料制備、電池制造重點布局,形成特色鮮明的鋰電產業園、新能源材料制造業集羣。從四川省來看,眉山鋰電產業集羣規上企業達972家,宜賓動力電池產業集羣引進項目超120個,遂寧鋰電產業營業收入達590億元,成都、德陽等地雲集大量相關企業,鋰電產業集羣效應正不斷顯現。“通過產業集羣,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與供應鏈,可以推動行業突破提升。”行業人士說。

作爲鋰電材料的代表企業,天齊鋰業在四川民企百強中位列第九。該公司高級副總裁熊萬渝表示,當前,鋰行業正處於關鍵時點,應對挑戰,企業要修煉好內功,在智能化、數字化過程中不斷更新迭代工藝,以先進的提鋰工藝、更高性能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究推動鋰電產業不斷進步。此外,要不斷挖掘鋰產品新的應用場景,如船舶、重卡、飛機、工程機械等領域電動化發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應用,促進鋰電產業不斷跨界發展。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