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鋰電本土化前路漫漫

中國能源報 2024-12-02 13:50

近期,歐洲國家頻頻“落子”鋰電生產板塊,不過,從目前規劃來看,即使現有規劃全部落地,到2030年,歐盟本土產能也難以滿足電池產業需求,疊加環保爭議、居民抗議、資源短缺等問題,歐洲鋰電供應鏈建設前路仍舊漫長。

歐洲鋰電本土化前路漫漫

歐洲Vulcan能源公司日前宣布,在德國正式啓動一座氫氧化鋰精煉廠,這是繼今年9月德國開啓歐洲首座氫氧化鋰精煉廠後,又一氫氧化鋰生產基地投入使用。與此前不同的是,Vulcan能源公司的工廠在精煉鋰鹽過程中採用地熱能資源,是歐洲首例達到可持續生產目標的鋰精煉廠。

近期,歐洲國家頻頻“落子”鋰電生產板塊,不過,從目前規劃來看,即使現有規劃全部落地,到2030年,歐盟本土產能也難以滿足電池產業需求,疊加環保爭議、居民抗議、資源短缺等問題,歐洲鋰電供應鏈建設前路仍舊漫長。

加速培育產業鏈

根據Vulcan能源公司公告,該氫氧化鋰生產項目位於德國法蘭克福西部,從當地滷水鹽礦中提純鋰鹽,目前已進入試點生產階段,全面投產後將爲大衆、雷諾和Stellantis等汽車制造商供應鋰電原材料。同時,該氫氧化鋰生產項目將利用附近地熱資源,不僅爲該項目提供可持續能源,還配套建設供熱系統,餘熱供附近居民使用。

根據規劃,Vulcan能源公司將在試點基礎上持續優化該項目運營生產流程,爲2027年商業化生產做準備,屆時項目的氫氧化鋰年產能預計將達到2.4萬噸。在Vulcan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克裏斯·莫雷諾看來,該項目是歐洲建設本土鋰電供應鏈的重要一步。

歐洲近期在鋰電領域布局不僅於此。今年9月,由AMG鋰業公司建設的氫氧化鋰精煉廠在德國投產,成爲歐洲首座氫氧化鋰生產工廠,建設投入超過1.4億歐元,每年預計可生產約2萬噸氫氧化鋰,可爲大約5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電池原材料。

今年11月,總部位於德國慕尼黑的初創公司tozero宣布,從本田等多家企業募集了超過1100萬歐元投資,將用於開展鋰電池回收業務,增加歐洲鋰原材料供應量。不過,根據預期,該公司可能到2026年才能正式開始鋰電池回收生產。

據路透社報道,今年,德國政府已經籌集高達11億歐元的投資基金,主要用於建設德國本土關鍵原材料生產項目,推動綠色高科技項目發展。

產能難以滿足需求

一年多來,從開礦、精煉到回收,歐洲國家加快建立本土鋰電產業鏈步伐,除德國外,法國、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等國同樣開始在鋰電產業鏈上發力。在葡萄牙北部,英國礦業公司Savannah規劃了4個鋰礦開採項目;西班牙兩家能源公司宣布,合資成立一家從事鋰電池回收業務的公司;法國多地也加速探測本土資源情況,開拓鋰礦生產項目。

歐洲鋰電本土化前路漫漫

去年,歐盟各大機構就《關鍵原材料法案》達成協議,電池生產正是該法案關注的重點領域。同時,根據歐盟規劃,到2035年,歐盟將不再新增內燃機汽車。在能源低碳轉型、交通脫碳提速的大背景下,鋰已經成爲新時代“白金”,電動汽車、電化學儲能對鋰鹽的需求正快速增長,這也意味着,保障鋰作爲關鍵原材料穩定供應已迫在眉睫。

然而,對於歐洲而言,盡管政策已就位,但要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補齊鋰資源原材料本土供應“短板”並非易事。

測算顯示,截至今年10月,歐盟境內已規劃有28個鋰礦開採和精煉生產項目,即使所有項目都順利投入生產,到2030年也僅能滿足其一半鋰鹽需求。其中,絕大部分項目都處於規劃或前期試生產階段,短期內可投產項目寥寥無幾,而近期鋰價不斷下跌更“動搖”了投資方的決心,部分項目投資已有所推遲。

“歐洲制造”目標達成不易

國際能源署分析指出,通過對全球儲備鋰生產項目統計測算,在開發新項目的成本方面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歐洲和美國的鋰開採項目通常需要更高的前期成本,這也意味着歐美鋰礦項目對鋰價要求相對更高,鋰價波動對其盈利水平影響更大。

對於企業來說,持續高企的用能、用水、土地和政府許可獲得成本都是難題。盡管歐盟層面一再強調“本土供應”的重要性,但在歐盟國家動土施工需要復雜的環境保護審批手續和漫長的可行性方案驗證流程。

據歐洲媒體“歐洲動態”報道,法國礦業公司Imerys在法國中部地區計劃開採的鋰礦項目就備受爭議,有觀點認爲,大型鋰礦開發項目給當地環境將帶來長期影響,不僅加劇供能、用水緊張,更可能對生態造成污染。時至目前,各界尚未就項目信息披露以及運營標準達成一致,項目也基本處於擱置狀態。不僅如此,葡萄牙、西班牙等國鋰礦開發項目同樣爭議不斷,鋰礦開採項目進度遠不及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障鋰鹽供應只是建立本土鋰電產業鏈的其中一環,面向歐洲國家電池本土制造的目標,更需要保障從材料加工、設備制造到電池生產以及後續每一環節都順利落地。但從目前來看,歐盟本土電池企業發展頻頻遭遇挑戰,歐洲“明星”電池企業Northvolt雖獲得大衆等跨國企業的支持,但今年卻陷入資金緊張的漩渦,擴產計劃已擱置。

業界普遍認爲,盡管歐盟非常希望抓住電池發展機遇,但實則面臨重重考驗。麥肯錫分析指出,要達成本土生產目標,歐洲企業必須先跨過多重挑戰,除維持技術發展、克服外部競爭外,還需要率先克服市場準入門檻、確保初始投資、戰略性培養人才乃至推動新立法保障本土化生產等。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