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源鋁業成中鋁集團廠辦大集體改制成功典範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19-04-10 17:03

  2018年,營業收入6.5億元,利潤增長25%,員工薪酬增長12%,年上繳利稅近1000萬元,成爲青海省大通縣具有規模和影響力的企業。

  2019年,要力爭營業收入10億元以上,爭取以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身份邁進青海企業50強。

  改制一年多來,中鋁青海分公司廠辦大集體青海海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傳承大型國有企業規範化管理優勢,憑借民營企業體制機制活力,形成了以鋁合金產品爲主,建築安裝、物流運輸、後勤服務爲輔的產業結構,成爲本地區具有影響力的中型企業,在二次創業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成爲中鋁集團廠辦大集體改制成功的典範。

  破繭重生找活路

  青海海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爲青海鋁廠勞動服務公司,其最初是爲20世紀80年代的主辦企業——青海鋁廠提供配套產品和勞動服務而興辦的廠辦大集體企業。作爲特定時期的歷史產物,廠辦大集體曾經爲經濟發展和社會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主辦企業30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廠辦大集體一直嚴重依賴主辦企業輸血生存,加之機制不活、技術創新不足、設備落後等原因,使企業造血能力差,在市場中缺乏競爭力。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根據指導意見,廠辦大集體改革主要方式有重組改制和關閉、破產兩種。

  廠辦大集體該怎麼辦、怎麼走?“廠辦大集體改革不是簡單地處理、關閉或破產,一定要在詳細分析研究廠辦大集體現有優劣勢的基礎上,通過依法合規的改革改制,使其體制更加靈活、發展前景更加廣闊,至少成爲能夠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這是公司多次研究後的決策。

  爲確保改革工作平穩有序推進,公司成立了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經過前期充分研究和資產清查、評估、審計,2015年3月,決定對廠辦大集體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所謂混合所有制,就是不同所有制性質的投資主體共同出資組建企業。就廠辦大集體而言,改制後國有資本和員工投資共存。

  人心是改革成功的關鍵。改革之初有“三難”: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難、員工身份認定難、員工理解改革難。改革涉及員工的切身利益,員工理解改革難成爲“三難”之首。

  “改革後,我們怎麼辦?”

  “企業要是經營不好,我們不就失業了嗎?這麼大年齡到哪兒找工作啊!”

  “改革以後,不再是鐵飯碗,甚至連泥飯碗也保不住了。雖然現在掙得不多,可是旱澇保收呢!”

  ……

  吃慣了“大鍋飯”的員工們對即將到來的改革迷茫、焦慮,不知路在何方!

  青海分公司黨委與海源鋁業公司在充分了解職工思想動態和願望的基礎上,制定了改革維穩工作預案,先後多次深入崗位談心談話、問卷調查、徵集職工意見,有針對性地進行政策解讀和解疑釋惑。

  明白了改革就是二次創業,就是再一次造血,員工的積極性更高了,幹勁更足了。

  2017年3月21日,海源鋁業公司召開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廠辦大集體改革實施方案。在取得中鋁集團相關部門批復後,改制人員身份認定信息公示、內退及解除勞動關系手續辦理、股份募集及認繳等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2017年7月15日,由廠辦大集體改制爲國有佔第一大股、員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青海海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誕生”了。

  2017年8月30日,解除全民制員工身份22人、集體制員工身份180人、按政策內部退養163人。按需選聘40名經營管理和工程技術人員,安置員工148人,根據公司發展和工作需要,逐步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

  “改革過程中,我們摸着石頭過河,創造性地解決了身份認定難、組織操作難、人員安置難以及資金缺口等問題,大家夜以繼日地工作,沒有一個人喊苦叫累。”青海海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回憶起當初的情景,臉上掛着欣慰的笑容。“混合所有制企業,我們既有國有企業的黨建、政策、品牌、人力等優勢,還具有民營企業的高效靈活,決策速度快等優勢。”混合所有制企業資本流動性更強、增值更快,形成了所有者、經營者、員工共享的企業創富機制。

  憑風借力好遠行

  改制後的企業如何生存發展?員工收入從哪裏來?

  “要本着‘扶上馬,送一程’的思想,繼續給予海源鋁業更大的支持”,這是主體企業應有的責任和擔當。而青海海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也在給自己開方子——強管理、重考核、拓市場。

  作爲面向市場、自負盈虧的獨立法人實體企業,青海海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在新公司成立那天即開始了改革的“三板斧”:掙錢的考核利潤、花錢的考核成本、與經濟效益不掛鉤的考核質量和產量。新績效考核方式的執行,使員工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五星十檔工資薪酬制度的實行,是薪酬體制改革的巨大進步,作爲一名會計人員,自己的專業技能得到公司的認可,並享受到相應的薪酬待遇,爲我們普通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上升的渠道。”從一名普通管理崗位員工的心聲中聽出了她的信心滿滿。

  建築安裝業務秉承“服務領先”的宗旨,發揚“來之能戰、戰之必果”的精神,保質量、保工期,打破施工常規,夜以繼日,挑戰極端天氣,持續保持了創效能力領先的地位。

  運輸業務抓住油料消耗和修理費用這個“牛鼻子”,通過練內功嚴管理,加大單車油耗定額考核力度,嚴格修理評估審批制度,油料消耗較上年節約15%、維修費用同比節約30%。投資近千萬元購置大客車承攬分公司通勤業務,雖盈虧平衡,但服務功能顯著。

  熔劑業務着眼輕金屬熔鑄及鋁合金加工業對金屬元素添加劑、熔劑產品的巨大市場需求,實施戰略轉移升級,利用外地原材料優勢、借助稅收優惠政策,與科研單位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錳粉、鉻粉、還原鐵粉等主要原材料全部實現自主加工生產,年生產能力達4萬噸,已基本形成集“產、學、研、用”和技術服務爲一體的經濟實體,產品得到市場高度認可,2018年實現營業額同比增長45%。

  勞保及除塵布袋業務加強生產組織和質量管控,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銷售片區企業訂單任務,通過積極跑市場,產品成功進入中鋁系統以外的企業。

  年產5萬噸電工圓鋁杆的海源新材料和年產1萬噸合金錠的冶金公司已達產達標;年產4萬噸的鋁板帶正式投產,以鋁合金產品爲主,建築、運輸、加工爲基礎的產業及結構已成雛形。

  職工對生產經營增量的期盼傳遞爲企業外拓市場的壓力,而外部市場競爭的壓力又通過考核體系的變化傳遞給了員工,形成了內外壓力互動、職工和企業相互激勵的局面。“改制以後,企業發展穩定,慢慢壯大,收入也比較穩定,心裏頭感覺踏實了。最重要的是公司有前景,自己的幹勁也大了。” 企業發展有方向,員工心裏有底氣。

  服務主業求共贏

  “大河有水小河滿”,青海海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深知這個道理,在爲自己未來和發展積極謀劃的同時,全面託管了分公司物業、食堂等業務,爲分公司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物業管理實現市場化運營,順利完成了縣工業園區對於小區物業託管對接工作,通過規範營收工作,實現物業服務收入同比增加11%以上;利用棚戶區改造等工程項目實施的有利時機,完善了生活區硬件設施;制定完善《物業收費管理規定》等18項規章制度,規範小區管理;加大生活區環境衛生清理力度,青鋁生活區面貌煥然一新,打造出一個美麗、和諧、幹淨的生活小區。

  食堂管理嚴格執行《食品衛生法》,堅持“每日一清潔,周五大掃除,每周定期檢查考核”制度;踐行“保證職工吃飽”“心系職工味蕾”等以員工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持續、廣泛徵求職工意見的基礎上,努力增加經營品種、提高飯菜質量;調整飯菜價格,堅持把利潤放到職工碗裏,真正讓職工得到實惠。在對12個主要品種降價17%(飯菜價格較市場低近50%)的情況下,全年餐飲收入同比增長42.42%,2018年就餐達49萬人次,同比增長26.17%。

  在與分公司共同打造“青鋁命運共同體”的同時,青海海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積極投身青海美麗鄉村建設及和諧企地關系構建中,彰顯了一個新型企業的形象和實力。

  “當前來之不易的向好形勢,得益於分公司的堅強領導和高度關懷,得益於實力和活力高度融合的混合所有制體制機制優勢,更得益於善良和勤勞員工們的艱苦奮鬥。我們有信心在2019年進入青海企業50強,以優異的成績回報分公司的關愛,回報廣大員工的付出!”談及今後的發展,該公司負責人的話鏗鏘有力。

  只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青海海源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在二次創業的路上越走越穩!

今日鋁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鋁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