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價:26 日滬銅主力合約收於 47120 元/噸,漲 0.15%。滬銅所有合約較上一交易日成交量增 1.4 萬手至 24.5 萬手,持倉量減 1.5 萬手至 55.2 萬手。其中,近月合約前 20 名買單持倉量減 2901 手至 3.7 萬手,前 20 名賣單持倉量減 2925 手至 4.1 萬手。今日收盤 10 月和11 月合約暫不顯 back 結構。
庫存:26 日,LME 庫存減少 4950 噸至 27.2 萬噸,LME 注銷倉單佔比 40.0%,較上一交易日繼續攀升;SHFE 銅倉單減 3656 噸至 4.1 萬噸。而上周,SHFE 庫存減至 14.1 萬噸,上海保稅區銅庫存減至 31 萬噸。
現貨:26 日洋山銅倉單溢價 83 美元/噸,與昨日持平。前一日 LME 現貨升貼水爲-30 美元/噸,小幅下降。而國內,據 SMM,26 日上海電解銅現貨對 10 月合約報價升水 20~升水 90 元/噸,較昨日大幅回落。整體而言,市場依然保持謹慎觀望,下遊已屬零星補貨,貿易商無意收貨過節。
行業:1). 固廢中心公布第四批進口廢銅批文,涉及廢銅批文總量爲 3.2 萬實物噸,約 2.5萬金屬噸,前四批批文累計發放廢銅 48.4 萬實物噸,約 38.7 萬金屬噸。而中國 8 月中國進口廢銅 10 萬噸,同比下降達到 55.5%,1-8 月累計減少 31.5%。廢銅消費量逐漸減少,冶煉端用廢量下滑更爲明顯,冶煉用廢銅轉向精銅礦,加工端用廢量繼續保持低位。2). 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在最新月度報告稱 2019 年 6 月全球精煉銅市場短缺 2.1 萬,6 月全球精煉銅產量爲 197 萬噸,消費量爲 199 萬噸。今年前六個月,全球精煉銅市場供應短缺22 萬噸,去年同期爲短缺 17.7 萬噸。3). 8 月電網工程投資完成額累計 2378 億元,累計同比下降 15.2%;電源工程投資完成額累計 1533 億元,累計同比增加 5.2%。
觀點:近日傳出祕魯礦端增加產能消息,但產能大多 2020 後釋放,四季度供應端偏緊局勢或將延續。而據 SMM 昨日消息,近日國慶多地傳出重污染天氣預警,河南、河北、天津等地區部分銅下遊加工廠將會因此停產至 10 月 2 日,但預計影響有限。而需求端,電源投資和電網投資的增速差仍存在釋放空間,7、8 月電線電纜企業開工率同比上升,電網投資前三季度不達預期,四季度仍存在可期待之處。進入 9 月,交易所庫存陸續減少,保稅區庫存持續下降。但消費旺季預期被市場提前釋放,現貨升水已大幅下滑,滬銅期限結構不如往年出現深度倒掛現象。短期來看,LME 銅庫存仍處於較高位,滬銅恐易受外盤波動。需求疲軟背景下,銅價易受宏觀變動和市場情緒影響,關注近期全球風險資產市場走向對銅價的牽動。
供需邏輯:
供需來看,進口精煉銅現貨 TC 持續低迷,粗銅、銅杆加工費維持低位,表明供給偏緊局勢不變,但目前並未給冶煉廠和加工商的生產帶來影響,各類型冶煉廠開工率相對較高,短期銅供應仍處於較高位。中國 8 月進口銅礦砂及其精礦、精銅礦產量同比均顯增幅,由於 8 月傳統消費淡季需求不足,出庫速度緩慢,庫存有一定累積。8 月銅管、銅材等下遊開工率處於低位且有所下滑,地產施工和新開工面積增速逐漸下滑,空調汽車等下遊需求也難言利好。但 7、8 月電線電纜企業開工率同比上升,精銅制杆開工率好於預期,電網投資有所回升。進入 9 月,電線電纜消費有回暖跡象,交易所庫存陸續減少,保稅區庫存持續下降,“金九銀十”預期較樂觀。
中期來看,電網領域電源投資和電網投資的增速差依然存在,下半年來自電網領域的訂單或將增多,電網投資有望下半場繼續發力。中長期隨着 5G+工業互聯網線路的持續鋪進,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的啓動,需求存在利好。供應端來看,礦源端已經很難依賴礦商降低成本來帶來利潤,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銅礦品位下降是較爲普遍的問題,這對於整體原生精煉銅的成本變化是有擡升趨勢的。且從十大銅精礦企業新增產能進展來看,預估較大程度後延,下半年銅精礦維持偏緊格局不變。另外,考慮到 2019 年長協加工費比較高,而 2020 年長協加工費較低,因此,一旦執行新的長協加工費,產量受到影響的概率較大。總體而言,全球銅精礦供應未來 5 年剛性增量比較小,而彈性增量主要取決於價格,而精煉產能雖然投放較多,但是受限於銅精礦供應,實際供應增量不足以使得銅價格再度大幅下跌。庫存方面,含保稅區全球總庫存持續下降且處於近三年低位,隨着庫存周期調整,中期銅價格具有築底預期。
策略:
1. 單邊:觀望;2. 跨市:若進口盈利開啓可正套;3. 跨期:暫無;4. 期權:暫無關注及風險點:
1. 經濟持續下行拖累需求;2. 電網投資不及預期;3. 避險情緒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