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10年的快速擴張之後,中國地質勘查行業自2013年開始進入了調整下行階段。2006年~2012年,中國地質勘查投入從133.3億元快速上升到510.1億元,年均增長36.5%。以2012年爲拐點,地質勘查進入調整下行階段,勘查投入逐年下滑,到2016年降至327.3億元,年均下降16.4%。2017年上半年全國地質勘查投入資金80.59億元,同比減少8.5%,降幅同比明顯收窄。相對於其他礦種,有色金屬(含貴金屬)礦產勘查投入的下降更趨緩慢。貴金屬礦產勘查投入在2013年達到峯值72.17億元之後緩慢下降,到2016年降至37.72億元,年均下降18.9%;其他有色金屬礦產勘查投入在2012年達到峯值115.95億元之後緩慢下降,到2016年降至57.84億元,年均下降15.2%。2017年1~5月份,有色金屬礦採選業利潤同比上升52.3%。採選業利潤的上升,有利於刺激有色金屬勘查投入的增加。
盡管在過去的五六年間,國內有色金屬勘查投入整體處於下行的趨勢,但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找礦成果。2011年~2016年,銅礦新發現礦產地120處,其中大中型70處,在西藏、江西、雲南等地新探獲一批世界級銅礦區;鉛鋅礦新發現礦產地92處,其中大中型43處,主要分布在新疆、湖南、福建等地;鎳礦新發現礦產地6處,主要集中在新疆、內蒙古和青海等地,其中,新疆若羌縣羅布泊坡北和青海夏日哈木發現超大型鎳礦牀;鉬礦新發現礦產地30處,主要集中在安徽、新疆、內蒙古、河南、黑龍江等地,發現超過100萬噸的礦產地3處,其中安徽金寨縣沙坪溝鉬礦爲世界級;金礦新發現礦產地142處,其中大中型59處,主要分布在山東、內蒙古等地。
根據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2016年度十大地質找礦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有色金屬找礦方面取得以下具有重大意義的找礦成果。
新疆新源縣卡特巴阿蘇礦區
探明特大型金(銅)礦牀【2016年度】
新疆新源縣卡特巴阿蘇金(銅)礦牀位於那拉提-紅柳河縫合帶內,成礦帶屬於那拉提-紅柳河金-銅-鎳—鉛鋅-玉石-白雲母成礦帶。卡特巴阿蘇金(銅)礦牀的發現證實了“中亞金腰帶”已延伸到我國新疆。礦牀勘查工作歷經了異常查證-預查-普查-詳查及勘探等工作,規模由異常點→礦化點→小型→大型→特大型金礦牀。礦牀控制長約3000米,寬40~300米;金礦體45條,銅礦體17條;金礦儲量78.73噸,平均品位3.13克/噸,銅4.83萬噸,平均品位0.53%;外圍找礦潛力大,有望突破百噸。該項目由新疆美盛礦業有限公司投資,勘查工作由新疆地礦局第一區域地質調查大隊完成。該礦牀具有很大的潛在經濟價值,進一步勘查、開發將會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拉動地方經濟增長,促進地方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疆和田縣火燒雲礦區
探明超大型鉛鋅礦【2016年度】
新疆地礦局第八地質大隊在西昆侖地區喀喇昆侖山新疆和田縣火燒雲一帶通過區域鉛鋅礦成礦規律研究和連續5年的勘查評價,發現並探明了一處超大型鉛鋅礦牀。目前火燒雲鉛鋅礦牀共探求333+(334)鋅+鉛金屬量1894.96萬噸,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七大的鉛鋅礦;礦牀平均品位:鉛4.58%、鋅23.92%、鉛+鋅28.51%,爲世界級鉛鋅礦牀中罕見的高品位礦牀。火燒雲鉛鋅礦牀具有礦體形態簡單完整、產狀平緩延伸穩定、埋藏淺、礦牀規模大、品位高等特點。經濟開發品質優異,適合露天開採。火燒雲鉛鋅礦牀不僅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價值,同時兼具重要的理論研究價值。有關火燒雲礦牀成因類型、成礦規律的研究必將豐富、創新整個藏北鉛鋅礦帶的成礦理論。
山東省萊州市三山島北部海域
探獲特大型金礦【2015年度】
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在綜合分析研究成礦規律及礦體空間分布、富集規律與預測找礦潛力的基礎上,結合鄰區找礦實踐及物探異常進行找礦靶區預測,並首次大規模推廣應用自主研發的海上簡易鑽探平臺,系統開展海上金礦勘查,探獲了國內首個海域、超大型金礦,提交(332)+(333)資源量礦石量11369.4萬噸,金金屬量470.47噸,金平均品位4.30克/噸。該項目創下了國內單報告提交金金屬量最大的找礦記錄,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項目總結出的三山島成礦帶北東淺海區延伸部位空間展布規律及金礦體產出規律,豐富了膠東金礦成礦規律的研究內容;推廣應用了海域新型找礦技術方法,填補了國內海域金礦勘查空白,對今後濱、淺海區金礦勘查起到示範作用。
貴州貞豐-普安地區
探獲系列特大型金礦【2015年度】
貴州省地礦局105地質大隊劉建中、陳發恩等人,系統總結了貴州西南部構造蝕變體分布區金礦成礦規律和控礦因素,構建了以構造蝕變體爲核心的與隱伏花崗巖有關的金(銻)礦成礦模式;建立了金礦找礦模型;開展了區域成礦預測,發現了埋深300~1400米的隱伏金礦體;整裝勘查區累計查明金資源量367.31噸,新增203.32噸,實現了貴州金礦找礦的歷史性突破;水銀洞層控卡林型隱伏金礦累計查明金資源量260.45噸,新增177.41噸,成爲中國最大的卡林型金礦牀;新發現者相二埋深900~1400米的隱伏金礦體,可望形成新的大型金礦產地;重新釐定了泥堡金礦控礦構造格架,區內有望新增金資源數十噸,使之成爲貴州又一個超大型金礦牀。
山東省萊州市紗嶺地區
探獲特大型金礦【2015年度】
山東省第六地質礦產勘查院宋國政團隊在山東省萊州市焦家金礦帶,細致研究礦體側伏規律與階梯成礦模式,創新認識、科學部署、大膽探索,實現了找礦重大突破,發現並探明了一超大型金礦牀,新增金礦332+333金屬量328.677噸,平均品位3.41克/噸;另有低品位金礦金屬量60.598噸,平均品位1.44克/噸。該礦牀賦存於着名的膠西北金礦集中區深部,產出於焦家斷裂帶內,屬於蝕變巖型金礦牀,資源儲量大,礦體厚大,開發利用條件好、價值高,易採易選,效益明顯,開發後將對當地經濟發展產生巨大影響。通過本次勘查,查明了該成礦帶的礦體特徵,總結了找礦標志、找礦方向及勘查技術方法,爲金礦的深部勘查提供了寶貴經驗。
河南崤山地區探獲
斑巖型大型獨立銀礦牀【2015年度】
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勘查院張國躍、李銘、李紅鬆、陳金鐸、雷淮等人在河南省洛寧縣老裏灣探明一斑巖型大型獨立銀礦牀,提交(331)+(332)+(333)銀礦石量1118.28萬噸,銀金屬量1961.21噸,銀平均品位達175.38克/噸。這是近30年來,河南省繼破山銀礦後發現的第二大銀礦牀,且其保有銀資源儲量居河南省第一。該礦區中的F1-1礦體提交銀金屬量1807噸,銀平均品位179.60克/噸,單礦體儲量即達到大型規模,這在河南省尚屬首例。老裏灣銀礦牀位於豫西崤山斷隆區,賦存於老裏灣花崗斑巖體內,礦牀成因類型爲斑巖型,是河南省探獲的首個大型獨立斑巖型銀礦牀,對在本地區尋找同類型銀礦牀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江西省浮樑縣朱溪地區
探獲特大型鎢礦【2015年度】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九一二大隊聯合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大學等單位,在江西省地勘基金與中央地勘基金聯動重點項目的支持下,在江西省浮樑縣朱溪外圍鎢銅礦普查取得重大突破。探明WO3資源量(333+334)286.48萬噸,其中333類資源量236.14萬噸,平均品位0.551%,富鎢礦333+334類資源量102萬噸,其中333類資源量84.19萬噸,平均品位1.757%。Cu資源量(333+334)10萬噸,其中333類資源量7.86萬噸,平均品位0.57%。朱溪礦區是集鎢銅礦於一體、以矽卡巖型爲主的多金屬礦牀,礦牀規模大、品位富,共伴生礦種多,爲世界最大的鎢礦牀。該礦牀的發現,進一步打破了江西“南鎢北銅”的成礦格局,形成了贛南、贛西北、贛東北鎢礦“三足鼎立”的新態勢,大大提高了我國鎢礦資源的保障程度。
湖南省花垣縣提升爲千萬噸級的
世界級資源基地【2014年度】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05隊在研究花垣地區寒武系清虛洞組碳酸鹽巖中鉛鋅礦(花垣河谷式簡稱“花垣式”)的基礎上,總結出在區域性斷裂爲主導礦構造的背景下,碳酸鹽巖臺地邊緣復成分礁體控制礦牀的規律,實現了鉛鋅礦找礦的重大突破,新發現隱伏的花垣縣大腦坡、楊家寨等超大型礦牀,使湖南花垣縣提升爲千萬噸級的世界級資源基地,2014年大腦坡礦牀西部提交並備案333+334(Pb+Zn)金屬資源量450.5萬噸,其中333(Pb+Zn)金屬資源量爲53%,礦牀東部尚在勘查中,大大提高了我國鉛鋅礦資源保障能力,鞏固和提升了花垣地區作爲我國重要的鉛鋅礦資源基地的地位,對於全國實施找礦戰略突破行動和推進整裝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當今,有色金屬已成爲一個國家經濟、科學技術、國防建設等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也是提升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性戰略資源。作爲有色金屬生產第一大國,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近30年來發展迅速,有色金屬工業總量規模已經連續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主要有色金屬的產量和消費量大多佔全球的40%以上。有色金屬礦產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現代化國防建設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有色金屬資源短缺與國民經濟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資源保證程度日益降低。爲了確保國家有色金屬資源安全,加強國內有色金屬勘查投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充分保障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上,如何做到既要綠水青山,又要建成足夠多的綠色礦山是當前及以後一段時間將面臨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