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鉛鋅研究組織(ILZSG)在一則新聞稿中表示,向該組織報告的初步數據顯示,2019年前4個月,全球精煉鉛需求超出供應3.9萬噸,同期庫存減少了2.1萬噸。
全球礦產鉛產量增長了0.7%,印度、祕魯和瑞典的礦產鉛產量增幅部分被中國礦產鉛產量降低所抵消。
全球精煉鉛產量增長了2.3%,主要是得益於中國、印度和韓國的精煉鉛產量增加,歐洲、日本和美國的產量保持穩定。
受中國和印度精煉鉛消費增長的影響,全球精煉鉛消費增長了2.3%。而歐洲、日本、韓國和美國的精煉鉛消費量較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
國際鉛鋅研究組織還指出,2019年1-4月,全球精煉鋅總庫存增加了1萬噸,市場缺口爲9.7萬噸。
全球礦產鋅產量增長了1.5%。主要得益於澳大利亞產量的大幅增長,其次是歐洲、納米比亞和南非的產量增長。而中國、印度、墨西哥、祕魯和美國的產量較低。
中國、印度和俄羅斯聯邦的精煉鋅產量下降抵消墨西哥和祕魯精煉鋅產量的增幅,導致全球精煉鋅產量下降2.3%。
全球精煉鋅消費量下降1.3%,主要是由於中國需求顯著減少。歐洲、印度、日本和美國的消費量水平與2018年同期持平。
國際銅研究小組(ISCG)指出,初步數據表明,2019年一季度全球礦產銅產量下降了約1.3%,其中銅精礦產量下降了約1%,電積銅產量下降了3.5%。
國際銅研究小組指出,雖然一些國家的產量有所增加,但大部分被智利和印度尼西亞這兩個主要生產國產量下降所抵消。
智利是世界上最大的銅生產國,主要因爲銅入選品位較低,其產量下降了5%。印度尼西亞的精礦產量下降了52%,主要是由於該國兩個主要礦山處於產區過渡期,產出水平暫時降低。
剛果民主共和國和贊比亞2018年的產量累計增長11%,2019年一季度僅增長了1.7%,部分礦山的減產抵消了其他礦山的增量。
國際銅研究小組補充,祕魯、澳大利亞、中國和蒙古的產量有所提高,原因是今年品位提高以及2018年受限的產能得到釋放。
“按區域劃分,非洲、北美和大洋洲的礦山產量估算增長了約2%,但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分別下降了約3%、3%和3.5%。
初步數據顯示,全球精煉銅產量下降了約1.1%,其中電解和電積銅產量下降了約1.5%,再生銅產量增長了0.7%。
全球精煉銅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智利臨時關閉冶煉廠實施升級以符合新的環境法規,電解精銅產量下降32%;印度受韋丹塔2018年4月關閉Tuticorin冶煉廠的影響,產量下降45%;由於供電中斷、冶煉廠斷電,及2019年1月1日開始對銅精礦進口徵收5%關稅的影響,贊比亞精煉產量下降28%。
“但是,由於中國冶煉廠產能持續擴大,中國的精煉銅產量的增長部分抵消了整體下降。其他從2018年生產限制中恢復過來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巴西和波蘭也對增長作出了貢獻。”
國際銅研究小組指出,亞洲和大洋洲的精煉銅產量估計增長了2.5%,而非洲下降了8%,美洲下降了12%,歐洲保持平穩。
2019年一季度,全球精煉銅消費量增長了約0.8%,中國估算的消費量增長了約4%。印度的銅需求有所增加,但歐盟和美國的需求下降,日本的需求持平。
2019年一季度全球精煉銅供需平衡出現了3萬噸赤字。(海外發展部)來源:https://www.mining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