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召開的拉拉地區銅礦野外現場交流研討會上獲悉,四川會理礦集區銅礦找礦取得重要進展,發現紅泥坡、莧槽箐等銅礦產地。初步估算,探獲銅資源量100萬噸以上。專家認爲,該成果是近年來我國銅礦找礦重大進展之一。
銅礦是我國緊缺礦種,多年來我國地質工作者持續不斷地開展銅礦找礦工作。四川會理礦集區位於揚子地臺西緣,康滇銅成礦帶內,成礦條件優越。自2011年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該區先後實施老礦山接替資源勘查(2012~2014年)、全國重要礦集區找礦預測(2016~2018年)及礦集區礦產調查及深部找礦預測項目(2019年),開展礦產調查及找礦預測,拉動商業性勘查,取得重要找礦進展。截至目前,初步估算共探獲銅資源量100萬噸以上。其中,新發現紅泥坡大型銅礦產地,探獲銅資源量64.19萬噸,礦牀平均銅品位1.31%。主礦體1號銅礦體呈層狀、似層狀,賦存於河口羣第三火山旋回長衝巖組上段的下部。礦體賦存層位與老礦山拉拉銅礦落凼礦區礦體主要賦存層位存在明顯差異。新賦礦層位的發現,展示出該地區廣闊的找礦空間。2016~2018年,在紅泥坡銅礦區南部新發現莧槽箐銅礦產地,首次打開了會理拉拉地區厚覆蓋層下找礦空間,通過構建礦牀綜合找礦預測模型,施工ZK-1801、ZK-1401鑽孔進行驗證,ZK-1801鑽孔在河口羣落凼組上段揭露到多層銅礦體。2019年,礦集區找礦工作進一步擴大成果:實施深部鑽孔ZK3,在天生壩組、落凼組探獲多層銅礦體,全孔礦體累計厚度達86.74米。初步估算莧槽箐銅礦產地新增銅資源量26.48萬噸。此外,在礦集區內的白雲山等地也有新發現。
專家實地考察後指出,中國元古代的銅礦牀比較少,四川拉拉地區銅礦找礦是我國銅礦找礦取得的一個好成果,礦大而富,成果是顯著的,尤其是新層位找礦取得重要突破性進展。隨着我國找礦工作由基巖區進入厚覆蓋區,找礦深度不斷由淺部向深部推進,拉拉地區銅礦找礦成果對於覆蓋區找礦、對於同類地區找礦具有指導意義。同時,找礦成果使四川會理有望成爲我國重要的銅資源基地,助力當地脫貧攻堅戰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