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銅鉛鋅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17-09-26 15:41

我國銅鉛鋅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

銅鉛鋅是重要的基礎原材料,在有色金屬工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以來,銅鉛鋅產業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績,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了應有貢獻。

十八大以來,

我國銅鉛鋅產業發展概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銅鉛鋅產業發展“新舊常態”轉變明顯。2012——2014年,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仍然快速增加、供給過剩逐漸顯現且在鉛鋅產業日益凸顯,經濟效益環境效益持續惡化;自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面闡釋中國經濟“新常態”以來,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成效顯着。

銅鉛鋅礦業(採選)集中度顯着提升,效益大幅度提升。2012年我國有規模以上銅礦採選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下同)306家、資產總額815.47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6.87億元、利潤100.23億元。2014年企業322家、資產總額908.27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6.21億元、利潤90.51億元。2012——2014年,我國銅採選業經歷了痛苦的“三增一減”(企業數量、資產總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利潤下降)的發展階段。到2016年企業已重組到274家(比2014年減少了48家),資產總額1039.5億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6月256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7.03億元、同比(與2016年,下同)增長22.97%,實現利潤33.6億元、同比增長183.47%。

2012年我國有規模以上鉛鋅礦採選企業604家、資產總額956.1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9.12億元、利潤186.78億元。到2016年,企業已調整重組到457家(比2012年減少了147家),資產總額1112.98億元。2017年1——6月418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6.58億元、同比增長20.05%,實現利潤96.96億元、同比增長122.28%。

銅冶煉產能過剩日趨明顯,利潤增幅與採選業差距巨大。2012年我國有規模以上銅冶煉企業298家、資產總額3929.12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212.64億元、利潤235.97億元。到2016年企業已調整重組到209家(比2012年減少了8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505.87億元、利潤148.34億元。2017年1——6月203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387.65億元、同比增長11.76%;實現利潤69.76億元,雖然同比增長50.02%,但遠低於銅礦採選業的183.47%,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銅冶煉產能過剩日趨明顯。

鉛鋅冶煉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着。2012年我國有規模以上鉛鋅冶煉企業484家、資產總額1999.7億元、負債率76.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61.5億元、利潤49.62億元。

到2016年企業已調整重組到353家(比2012年減少了131家),資產總額2339.77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76.82億元、利潤79.59億元,與2012年比均有大幅增加。2017年1——6月337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降到70%(比2012年下降約7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79.68億元、同比增長18.14%,利潤37.65億元、同比增長58.77%。

銅壓延加工業平穩發展,主要業務利潤率持續下降,深層次矛盾凸顯。2012年我國有規模以上銅加工企業1306家、資產總額3198.74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70億元、利潤358.63億元,主營業務利潤率4.23%。2014年企業1365家,資產總額3735.68億元,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692.75億元、利潤352.24億元,主營業務利潤率下降到3.63%。到2016年1302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71.45億元、利潤385.15億元,主營業務利潤率3.82%。2017年1——6月1252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04.9億元、同比增加16.27%,利潤162.54億元、同比增長30.14%,但主營業務利潤率已下降到3.06%。銅壓延加工業集中度不高,初級加工產能過剩等深層次矛盾凸顯。

銅鉛鋅產業發展上了新臺階,

具備引領世界產業化發展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銅鉛鋅產業科技創新成果顯着、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兩化融合逐步深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直徑深孔採礦、復雜礦牀安全高效採選、粗銅連續吹煉、難處理資源可控加壓浸出、廢雜銅高效利用、廢鉛酸蓄電池鉛膏連續熔池熔煉、有機溶劑萃鋅與溼法煉鋅等產業化工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高性能電子銅帶及箔材等精深加工技術取得突破,爲我國銅鉛鋅產業邁向中高端提供了重要支撐。先進銅、鉛、鋅冶煉產能分別佔全國的99%、80%、87%,基本完成了淘汰落後產能任務。銅鉛鋅冶煉能耗已到達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不斷下降,綠色發展已成行業共識。計算機模擬仿真、智能控制、大數據等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銅鉛鋅骨幹企業的生產、管理及服務等領域,國內大型露天礦和地下礦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行業兩化融合水平不斷提高。

銅鉛鋅冶煉生產能力巨大,產業基礎雄厚。2015年銅產量796.9萬噸,穩居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34.82%,排名依次爲2——10位的智利、日本、美國、俄羅斯、印度、剛果民主共和國、贊比亞、德國和韓國合計產量971.9萬噸,且呈追趕之勢。鉛產量442.2萬噸,穩居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的41.53%,是排名依次爲2——10位的美國、韓國、印度、德國、墨西哥、英國、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亞合計403.2萬噸的近1.1倍;鋅產量611.6噸,穩居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的43.98%,是排名依次爲2——10位的韓國、印度、加拿大、日本、西班牙、澳大利亞、祕魯、墨西哥和哈薩克斯坦合計479.6萬噸的1.28倍。2017年國際銅研究組、鉛鋅研究組3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銅產量852萬噸、鉛466萬噸、鋅627萬噸,均創歷史新高,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提升。

雖然我國銅鉛鋅消費已趨於穩定,但穩居世界第一且均佔40%左右比例難以改變。2014年我國銅消費量爲945萬噸,2015年985萬噸,國際銅研究組(ICSG)2017年3月公布的2016年相關數據爲1010萬噸。2015年我國銅消費量遠高於同年世界排名依次爲2——10位的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意大利、印度、土耳其和巴西合計的719萬噸,佔世界總消費量的42.76%。2014年我國鉛消費490萬噸、2015年470萬噸,2016年比2015年減少了6萬噸,但仍穩居世界第一。2015年我國鉛消費量遠高於同年世界排名依次爲2——10位的美國、韓國、印度、德國、日本、巴西、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合計的422萬噸,佔世界總消費量的44.14%。2014年我國鋅消費635萬噸、2015年650萬噸,2016年爲672萬噸。2015年我國鋅消費量遠高於同年世界排名依次爲2——10位的美國、印度、韓國、日本、德國、比利時、意大利和墨西哥合計的423萬噸,佔世界總消費量的47.31%。

“一帶一路”的實施和城市礦山開發利用,爲我國顯着改善銅鉛鋅資源保障程度奠定了基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有較豐富的銅鉛鋅資源,目前正在洽談的合作項目較多,前景光明。2015年我國礦產銅金屬量166.71萬噸,雖然僅佔世界總產量的8.72%,但已接近美國同年精煉銅180萬噸的消費量;礦產鉛233.5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51.47%;礦產鋅474.89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35.27%。銅鉛的循環利用特性優異,鋅難度也不大且綜合回收利用產業化技術已在祥雲飛龍等企業實現並取得突破。2015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工業發展報告顯示,再生銅產量約305萬噸、鉛150萬噸、鋅137萬噸,均已超過同年美國銅鉛鋅的消費量。1960——2015年我國已累積消費銅1.1億噸、鉛5380萬噸、鋅7460萬噸,已進入循環利用快車道。隨着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逐步轉變,城市礦山開發利用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銅鉛鋅資源循環利用量將大幅增加、資源保障程度將顯着改善。

銅國際貿易呈逆差縮小、銅加工品出口增加態勢,產業國際競爭力有所提升。2016年我國銅進口貿易額531億美元,同比減少6.98%,出口51.8億美元,同比增長6.69%;具有銅精礦進口量增加、銅材淨進口量稍有下降、淨出口銅金屬制品3.13萬噸略有增加的特點。2017年1——6月,我國銅進出口貿易額呈高速增長態勢且增速基本持平(進口同比增加12.83%,出口增加10.91%),但銅材出口量增速比進口量增速高4.18個百分點(進口同比增加4.25%、出口增加8.43%)。

鉛鋅國際貿易以滿足國內精礦原料需要爲主,產業國際競爭力逐步下降。2016年我國鉛進口貿易額15.22億美元,同比減少28.73%,出口0.67億美元,同比減少55.96%。鋅進口貿易額24.11億美元,同比減少30.11%,出口2.29億美元,同比減少38.51%。其特點是鉛精礦進口量、未鍛軋鉛出口“雙下降”;鋅精礦進口環比有較大增幅、鋅材出口量增長,鋅金屬制品由2015年的淨進口約2.24萬噸實現逆轉爲淨出口2.33萬噸,原電池淨出口增長2.44倍。2017年1——6月,鉛進口額9.68億美元,同比增加39.17%,出口額0.34億美元,同比下降22.16%;鋅進口額18.43億美元,同比增加54.65%,出口額0.85億美元,同比下降36.75%。

堅決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

努力實現銅鉛鋅產業由大到強轉變

我國銅鉛鋅“彌補欠賬式”消費高速增長期已結束,迫切需要“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化解結構性過剩產能”。1960——2000年我國銅鉛鋅消費欠賬巨大,累積銅消費量僅佔世界總量3.76億噸的6.18%(約2300萬噸)、鉛佔1.93億噸的4.73%(約910萬噸)、鋅佔2.43億噸的5.97%(約1450萬噸)。2001——2015年我國銅鉛鋅處於彌補欠賬式消費高速增長期,銅累積消費量達到8700萬噸,佔世界同期總量的31.51%,而美國僅3400萬噸且由2000年的最高消費約300萬噸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179.2萬噸;鉛達到4470萬噸,佔34.74%,而美國僅2500萬噸且年消費量維持在150±10萬噸;鋅達到6000萬噸,佔35.15%,而美國僅1700萬噸且年消費量維持在110±20萬噸。1960——2015年我國累積銅消費量已佔同期世界總量的16.89%、鉛16.72%、鋅18.02%,均超過2015年我國GDP佔世界總量14.8%的比例。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戰期,雖然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轉型步伐加快,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銅鉛鋅生產和消費發展軌跡已經表明,隨着生態環境和要素成本約束的日益突出,特別是經濟轉型和科技進步步伐加快,銅鉛鋅年生產和消費量將震蕩下行。

搶抓“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等戰略機遇,努力實現軍民融合是銅鉛鋅產業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關鍵。銅鉛鋅產業搶抓“一帶一路”機遇,要努力實現國際產能合作。國家提倡的國際產能合作,不僅是爲了開發和利用海外資源,更是要建立產業基地,輸出成套技術、裝備、標準與服務,實現互利共贏。銅鉛鋅產業的國際產能合作要以逐步緩解全球範圍內的“結構性過剩產能”爲己任,努力實現優勢產能互補,不能走部分發達國家的老路,盡最大努力避免國內產業“空心化”。《中國制造2025》的“五大工程”發力、“十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都有銅鉛鋅產品的用武之地。國家每年推出一個或幾個專項,總會有銅鉛鋅產業特別是加工制造業的用武之地,必須用心尋找切入點,努力搶抓和利用機遇。最近的“沙漠閱兵”展示了40%以上的我國重器,表明用於我國航空航天、軍事工業的銅鉛鋅加工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水平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爲消費升級換代提供了可靠的技術工藝裝備實踐和支撐。切實實現銅鉛鋅產業的軍民融合發展,是有效緩解銅鉛鋅產業結構性過剩產能,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國防科技工業發展,以及消費需求個性化、高端化等的迫切需要;是實現產業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轉向優化存量、控制增量、主動減量,由低成本資源和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提升參與全球產業布局實力,支撐產業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堅持完善扶持現有銅鉛鋅礦山綠色發展和城市礦山開發利用不動搖,既是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實現“脫貧攻堅”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迫切需要。銅鉛鋅礦山大多地處“老少邊窮”地區,既面臨巨大的生態文明建設壓力,又事關國家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既是我國銅鉛鋅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又是應對國際風雲變幻的壓艙石。銅鉛鋅城市礦山的開發利用,不僅已成爲擴大就業的巨大“蓄水池”,更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國家有關部門和全行業要像確保我國糧食和石油供應戰略安全一樣,在堅守生態文明建設底線的同時,確保我國銅鉛鋅礦山現有總體生產能力和產量基本穩定、城市礦山銅鉛鋅原料供給能力穩步提高。要積極引導《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實施主體,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的發展理念,在提高產品綜合競爭力的同時,嚴格按照國辦發[2016]42號文“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化解結構性過剩產能”的要求,不以任何形式和名義新建、擴建冶煉生產能力,力求杜絕新增重金屬污染源,努力化解結構性產能過剩矛盾、有效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堅決維護現有環境(保)標準體系相對穩定,是確保現有骨幹銅鉛鋅生產企業穩定運行的當務之急。由於種種原因,我國現行銅鉛鋅環境保護標準體系比較完善,部分控制指標優於歐盟標準。通過艱苦努力,目前我國銅鉛鋅骨幹生產企業也基本做到了達標排放,爲國民經濟“穩中求進”作出了應有貢獻。京津冀地區的嚴格環保督察和全國大範圍性的環保督察結果表明,當前我國只有31%骨幹企業能基本做到現有環境(保)標準體系下的達標排放,69%的“小散亂差”企業違法違規現象普遍,屬整治重點。如果環保執法繼續只“抓大放小”、特別是推行未經本行業實踐檢驗的“特別排放限制”,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進一步加大實體經濟下行風險,有百害無一利。銅鉛鋅骨幹企業要繼續堅守生態文明建設底線,嚴格執行現有環境環保標準體系,確保生產經營穩定,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今後一個時期,我國銅鉛鋅產業的“新常態”特徵將更加明顯,消費平臺期甚至“拐點”即將來臨。即使消費平臺期或“拐點”已經到來,也不是什麼可怕的事,大家要進一步增強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信心。因爲,要維持2016年我國銅鉛鋅現有生產與需求,哪怕是下降20%的規模仍是十分龐大的,也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絕對做不到的,這是我國銅鉛鋅產業實現可持續綠色發展的壓艙石。只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嚴格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努力按照“優化存量、引導增量、主動減量,化解結構性過剩產能”的總體要求,用心搶抓“一帶一路”、中國制造等的發展機遇,努力實現軍民融合,我國銅鉛鋅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就一定能早日實現。

今日銅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銅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