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初以來,倫銅便開始迅速下挫,短短近10個交易日,跌幅便逾6%,直至9月中旬,跌勢有所緩和,目前在60日線上方企穩保持偏弱震蕩態勢。隨着國慶節的臨近,內盤將迎來爲期8天的假期,LME金屬在這段時間是趁機“偷襲”還是同步“休息”繼續震蕩?
據SMM對國內行業人士的調研顯示,32%的參與人士國慶期間看平銅價(相對於9月27日16:35分LME三個月期銅價格6559.5美元/噸+-2%以內);47%的參與人士看漲銅價(漲逾2%);21%的參與人士短期看跌銅價(跌逾2%)。
SMM統計近10年來國慶前後市場變動情況如下:
據SMM統計發現,10年來,節前滬銅指數上漲概率達70%,節後滬銅下跌概率同樣達70%。
據SMM統計,10年來,內盤休市期間,LME銅上漲概率達70%
SMM獨家專訪:國慶節期間LME銅價走勢展望
就國慶期間內盤休市,LME銅走勢情況,SMM向業內人士採訪收集以下觀點:
光大金屬研究總監徐邁裏:目前外盤銅價存在一定矛盾:一方面美元指數有企穩反彈跡象,一旦反彈確立,美銅前期擁擠的基金多頭將面臨回補需求,利空銅價;另一方面從技術上來看,倫銅接近60日均線,技術性支撐非常明顯。總體仍偏向於弱勢震蕩,但是近期國內銅價表現強勁,長假後開盤可能抵消部分外盤波動的影響。
東吳期貨張華偉:目前銅價略看空,導致銅價走勢偏空的因素有:1,自9月22日開始,國內啓動自去年930開始的又一輪房地產調控。房地產市場及基建投資對銅的消費拉動作用逐漸減弱。2,中國環保形式仍然嚴峻,供應側改革去產能在前期將多個工業品價格帶到4年多以來高位後,因下遊、終端消費同樣受到環保壓力上升影響而減少生產活動,市場將焦點轉向需求端。3,美聯儲宣布從10月開始縮表,標普下調中國主權評級,亦令市場信心短時間內受挫,避險情緒升溫。4,從銅的基本面看,上半年此起彼伏的供應中斷事件影響逐漸轉弱,礦山供應恢復性增長,銅精礦現貨TC繼續上漲。需求端則隨着房地產市場收縮、電網投資增速下降而看弱。5,LME現貨供應充裕,對3月電子盤大幅貼水。銅價仍受一些利多因素支撐:1全球制造業仍處擴張階段,通脹壓力擡頭,國內經濟總體保持穩定,銅價下行空間受限。2,國內消費旺季目前來看需求仍較強。總體來看,國慶長假期間倫銅或呈穩中偏弱走勢。
上海中期羅亮:預計倫銅在國慶期間難有特別大的起色,主要是這段時間內國內的進口貿易會受到限制,特別是與銀行掛鉤的信用證方面會基本停滯,再加上最近倫銅的貼水越來越大 ,期現回歸的話大概率是期貨向現貨靠攏。
魯證期貨劉朋:對於國慶節期間倫銅走勢來說,個人比較偏空。首先是中國的需求並不如預期那麼強,雖然也有所增長,但是難以支撐其價格持續持續上行;其次,國慶期間,中國地區工廠普遍會有假期休息,需求相對減少,而供應端來說並沒有太大的縮減,此前罷工等影響的礦場更多的加足馬力生產,大有補足之前缺失產量之態。另一個問題就是,本周雖然中國國內現貨升貼水持續走高,甚至推到了200以上,而加工費也大幅擡升,銅杆加工費基本上拉升到了1000以上,雖然目前市場成交普遍偏好,但是,根據對於幾家銅杆貿易企業以及電纜生產企業調研時發現,過高的升水以及加工費讓企業難以接受,雖然也會有一定的備貨,但是並不如此前預期的那麼強,貿易商之間的遊戲目前來看傳導還是有問題。
國慶期間經濟數據前瞻與風險提示
本周,美元總體保持偏強運行,歐元承壓明顯,主因受到默克爾政治勢力遭到削弱的擔憂持續發酵的影響。此外,美聯儲官員齊放鷹,也是助推美元站上93關口一線的關鍵因素。節前交易日還剩下兩天,特朗普稅改方案的公布或將成爲主導美元走勢的關鍵因素,即使目前稅改框架仍存爭議,但美元周線收陽應是沒有懸念,美元的強勢在節前使得金屬有所承壓。
國慶期間,美國方面,將迎來美國8月制造業PMI、“小非農”ADP、美國8月零售銷售月率、美國截至9月30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美國8月貿易帳、美國8月耐用品訂單月率終值以及最爲重要的美國9月非農數據。從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來看,制造業持續保持擴張態勢預好美國三季度的經濟前景,短期趨勢或不會改變;貿易逆差持續維持在近一年低位附近,本次預計也不會有巨大變動;勞動力市場收緊的大方向並未改變,初請失業金人數或持續維持在30萬關口下方。因此,在10月6日美國9月非農數據出爐前,除“小非農”ADP可能影響美元短期內走勢外,美元總體或保持震蕩態勢。不過,本次的非農數據或傳來不好的消息。此前,根據12位經濟學家預估中值來看,美國9月非農就業人數或因颶風因素的影響料增長7萬人,爲3月份以來的最差變現。若符合預期,或對美元構成打壓。
歐元區方面,國慶期間經濟數據較爲平淡,歐元區經濟狀況持續穩中向好,料經濟數據方面不會有巨大變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德國大選過後,市場開始關注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歐元區內出現的日益嚴重的政治分裂現象,而近在10月1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將可能舉行獨立公投,這或成爲下一個決定歐元後期走勢的關鍵節點,投資者需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