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12月2日消息:12月1日倫銅連續四日收創七年多來新高,盤中最高升破7700美元,高盛應景地喊出了“銅價正通往1萬美元的路上”。
高盛分析師Nicholas Snowdon等在12月1日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認爲,銅的大牛市已經全面開始,銅價的走強不是非理性的,而是銅結構性牛市的第一階段。
報告預計,進入2021年銅市將面臨十年來最緊張的市況,2022年預計供應缺口會略有收窄,直到2023年才會供應過剩,因此銅價需要大幅上漲才能平衡這種緊張的基本面供應情況。
考慮這一背景,高盛將12個月期銅價格上調至9500美元/噸(此前爲7500美元/噸);並預計2021年和2022年期銅價格將持續走高,均價分別達到8625美元/噸和9175美元/噸。
高盛還預計,到2022年上半年,銅價極有可能突破2011年創下的紀錄高位,即10170美元。
價格的上漲最終有助於推遲供應峯值的到來,並緩解市場的緊張情況,但是這首先需要銅價持續上漲至2021-2022年。
對於銅價上漲,高盛認爲背後主要與中國進口持續強勁、中國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發展將需要大量銅原材料、海外需求開始復蘇、以及銅礦供應疲軟等因素有關。
首先,中國市場的緊縮速度超過此前預期,主要與終端需求以及庫存增加相關。
高盛認爲,中國對精煉銅的強勁需求是市場緊縮和支撐疫情期間銅價的重要因素。隨着中國市場的復蘇,中國銅進口量保持強勁,進一步消耗了西方市場的庫存。
最近數據顯示,中國終端用戶銅需求今年預計將增加3%,與終端需求相關的初級精煉銅消費量預計同比增長6%。高盛認爲,考慮到房地產和基建的強勁支撐,以及汽車、家電等相關產品的消費需求,2021年中國的終端銅需求預計將同比增長3.6%。
此外,高盛表示,盡管預計中國精煉銅進口量將在2021年降至370萬噸(31萬噸/月),低於2020年的440萬噸(35萬噸/月),但是這仍將是歷史第二高的精煉銅年進口量,與2018年持平。
第二,中國一些關鍵銅消費行業的需求預期提高,中期供需平衡進一步收緊。
展望2021年以後,高盛預計中國銅需求將會有結構性增長,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電動車等新興產業有關的需求。
今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
高盛據此測算,預計新能源車的銅需求將在2025年達到52萬噸,大幅高於2020年的10萬噸。
第三,海外需求復蘇,銅庫存吃緊。
對於中國以外市場,有兩個關鍵因素支撐高盛的預期,一方面是西方國家需求將在明年強勁復蘇,另一方面地區市場將出現供需嚴重緊張的情況。
從需求來看, 9月中旬以來,下遊需求已經出現實質性反彈。高盛稱,一些實物交易員注意到,在9月之後的兩個月裏,美國和歐洲的消費者買入量已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此外,疫苗的進展也明顯支撐了制造商對2021年銷量和原材料需求的信心,這一點在歐美制造業PMI中得以體現。
西方需求持續復蘇,以及2021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需求反彈,高盛預計會對中國以外的精煉銅市場產生強勁的需求拉動。
第四,供應疲軟,緊缺狀況或持續到2021年。
當然也有供應方面的因素。高盛預計,2020年全球銅礦供應預計同比減少2%左右,這意味着在截止2020年的三年時間裏,全球銅礦產出年平均僅增長0.7%,爲2006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三年滾動增長率。
高盛認爲,即使按照他們預計的2021年全球銅礦供應同比增長3%來看,產量也僅僅略高於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