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以來開啓的銅市盛宴,令“銅博士”身價倍增,漲勢突出。不過,這在長期關注銅市的全國人大代表、邁科集團董事局主席何金碧心中,卻有另一番思考。“銅價大漲的背後,我們也應該看到存在的問題。”面對記者的提問,何金碧直言不諱。
看多了銅價的起起伏伏,在何金碧眼中,目前,銅市正處於一個恢復性上漲的長周期,疫情影響下的貨幣超發和對全球經濟復蘇的預期,使得銅成爲資金青睞的對象,加之市場需求向好,支撐銅價高位運行。“盡管市場繁榮,但由於多數銅冶煉企業原料依賴進口,靠賺取加工費的冶煉企業很難享受到高銅價帶來的紅利。”
何金碧告訴記者,過去一些冶煉企業片面追求GDP增長,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生態環境的退化,這有悖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碳排放達峯、碳中和的目標。在何金碧看來,對於礦產資源短缺的行業,不再走過去大規模投資冶煉項目的老路,而是將冶煉產能向海外礦產資源富集地轉移,同時利用美元貶值的時機,加大戰略物資進口,擴大有色金屬儲備。
何金碧說,就銅而言,截至2019年末,我國銅資源儲量僅佔全球的2.99%,約2600萬噸。每年銅精礦含銅產量基本維持在160萬噸左右,即使未來有驅龍銅礦、玉龍銅礦等大型礦山的新增產量貢獻,但依然遠不足以跟上冶煉規模的擴張速度,導致供應缺口還在擴大。
統計顯示,我國對進口銅精礦的依賴度不斷提升,進口量大幅增加,對外依存度由10年前的70%逐年爬坡增長,2020年已經逼近80%。價值鏈頂端優勢長期處於西方國家礦企寡頭壟斷當中,導致我國缺乏採購金屬原料的市場話語權,加工費處於下行通道中,行業利潤受擠壓嚴重。盡管近年來我國部分企業“走出去”控制了一批如Simandou鐵礦、特羅莫克銅礦、杜加爾河鋅礦等礦山資源,不斷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但短期內仍然無法有效改變精礦自給率低的局面。
爲促進我國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控制產能規模的無序擴張,實現新舊動能轉型升級,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節能環保水平,力爭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到峯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何金碧建議:
一是通過環保稅收調節進一步引導排污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同時取消大宗金屬商品流通環節印花稅降低交易成本,讓國內投資者和國際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遵循同樣的交易規則,提振大宗商品市場信心,實現以交易市場促進資本市場,以資本市場促進企業發展而帶動整體經濟繁榮的最終目標。
二是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產業升級。第一,鼓勵環保技術落地、精深加工和再生金屬直接利用。建議國家出臺鼓勵辦法,支持以廢雜金屬爲原料生產高值金屬加工產品,建立完善金屬再生資源利用體系,建設一批規模化再生金屬利用示範工程。同時,鼓勵已進入冶金環保領域的龍頭企業繼續保持較強的行業競爭力,扶持諸如燒結煙氣循環、高爐煤氣均壓及休風放散、煤氣精脫硫、冶金固廢資源化利用等一些在細分領域專業性強的新興技術企業,發力推廣燒結煙氣循環與高爐煤氣爐頂均壓、休風放散等節能減排技術,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爲金屬產業的自覺行動。第二,加快產業智能化和綠色化改造。建議有關部門制定引導措施,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金屬產業的深度融合,建設一批智能礦山、智能工廠,推進金屬新材料研制應用,充分發掘金屬制品在高速鐵路、電力裝備、光伏產業、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應用,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對高精尖金屬制品的需要,努力使創新真正成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第三,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當前,我國新一輪更加深入和擴大的對外開放及國際合作已經展開,建議商務部牽頭,工信部和各行業協會配合,積極引導更多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產品優良的企業隨着“一帶一路”建設走向海外,更深度地參與世界金屬產業格局改變的進程,輸出中國技術、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全球經濟大變局下實現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何金碧認爲,作爲主要的基礎原材料與戰略資源之一,有色金屬資源儲備對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有着重要意義。在他帶來的一份《關於完善我國有色金屬資源戰略物資儲備體系的建議》中提出,從國家層面考慮把完善有色金屬資源戰略物資儲備體系作爲提升國家整體戰略物資儲備體系效能的重要一環,更好地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重大戰略利益。
一是建立外匯儲備向戰略物資儲備轉換的科學機制與體制,實現外匯儲備適度實物化。隨着創匯能力不斷增強,外匯資產積累規模越來越大,我國已是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龐大的外匯儲備規模表徵了國家在一定程度上的經濟實力,在保證安全性和流動性基礎上,不斷提高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水平,對促進國內和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大量增發貨幣,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頻出,於我國而言,意味着輸入性通脹壓力的增加和外匯儲備縮水的風險。建議相關外匯管理機構,通過科學有效的方式運用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上購買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及國防建設所需要的有色金屬戰略物資,並把這些物資納入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系,實現我國以貨幣形式的外匯儲備向實物形式的戰略物資儲備適度轉換,削弱國際市場供求關系與行情波動來帶來的不利影響,爭取國際定價權,提高我國有色金屬資源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實力,確保外匯儲備在風險防範中的保障作用。
二是健全統一指揮、部委協同的有色金屬資源戰略物資儲備指揮協調機制。有色金屬資源的儲備與調用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多個儲備物資品種與儲備運行管理的多種資源。建議研究建立統一指揮的有色金屬資源戰略物資儲備指揮協調機制,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儲備進行動態監督管理、檢查,以增強有色金屬資源戰略物資儲備的系統性、整體性與協同性。
三是構建以國家儲備爲主,國家儲備與民間儲備相結合的多方儲備機制。長期以來,由於缺乏一套科學、明晰的規劃,導致我國在資源儲備特別是有色金屬資源方面儲備意識不強,而從國家安全高度出發建立的戰略儲備,因不具有營利性,加之所需資金量龐大,完全由政府儲備的成本及維護費用較高,可把民間商業儲備作爲國家儲備的重要補充,積極鼓勵相關的生產、流通和消費企業進行必要的儲備。建議研究構建以國家儲備爲主,政府與企業合理分工,國家儲備與民間儲備相結合的戰略物資儲備體系,對衝市場價格波動和風險,提高企業遭遇資源性價格暴漲的應對能力,增強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
四是合理布局儲備網點,解決好有色金屬資源戰略物資儲備庫“設在哪”的問題。建議研究,一是分級建立戰略物資儲備庫。以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庫爲主導,地方和民間商業性戰略物資儲備庫爲輔助,形成以點帶面、上下聯動、相互銜接、首尾呼應的立體儲備網格;二是合理設立國家戰略資源儲備庫。在全國範圍內設立若幹個國家級戰略資源儲備庫,充分考慮區位資源、工業發展、交通物流等多種因素,確保輻射範圍最廣化、運輸速度最快化、保障能力最大化,明確戰略資源儲備庫的轄區,本轄區內地方和民間商業性戰略資源儲備庫受其業務指導和監督;三是通過定期發布儲備庫存信息等方式,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防止經濟運行過程中供求劇烈波動,推動有色金屬戰略物資儲備融入金融風險防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