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這座長江沿岸的工業城市,興於銅,也一度困於銅。
在銅陵博物館展示區,呈現在“大江奔流”採訪團記者面前的,是這座城市始於商周、綿延了3500餘年的銅採冶歷史。
開採持續,資源有限。2009年,銅陵自請列入了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
銅陵的發展主題,從1991年的“醒來”,相繼變成“起來”“崛起”,直到2014年,開始“轉型”。
銅陵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運輸條件優越,利於銅礦進口。能否通過銅深加工獲得高附加值,補充和延伸銅產業鏈,成爲銅陵傳統銅產業轉型的關鍵。
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銅陵有色”)是新中國最早建設起來的銅工業基地,經過60多年的發展,銅陵有色電解銅產量國內第一。
銅陵有色總經理蔣培進介紹,這要歸功於銅陵有色對落後產能的淘汰和升級。
2008年,銅陵有色關閉了新中國第一座銅冶煉廠——第一冶煉廠。
2017年,擁有18萬噸電解銅產能的第二冶煉廠也因產能落後被永久關停。
蔣培進帶記者來到2010年成立的金冠銅業分公司電解銅車間,車間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幾乎看不到工人。
蔣培進介紹,過去第二冶煉廠年產四五萬噸電解銅,需要3000餘名員工,現在年產40萬噸電解銅,只需要800名員工;同時,耗能大大減少,成本大幅降低。
金冠銅業分公司黨委書記王習慶告訴記者,目前,金冠銅業分公司已累計生產電解銅196萬噸;還將銅礦廢渣“吃幹榨淨”,生產硫酸、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原料,爐渣還可以送到下遊水泥企業做高檔水泥添加劑。
銅陵圍繞銅產業,不斷完善銅產業鏈,做出“新文章”。
記者在華創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華創新材”)的生箔車間看到,隨着生箔一體機卷軸緩緩轉動,只有6微米厚度的銅箔像布匹一樣呈現在記者眼前。
銅箔像綢緞般閃閃發光,用手輕輕觸摸,窸窸窣窣着響,幾乎感覺不到厚度。
“它的厚度只有頭發絲的十分之一。”華創新材副總經理殷勇介紹,銅箔廣泛應用於通訊設備、鋰離子蓄電池、電視機等,隨着電子科技的發展,市場對高性能銅箔的需求日益增加。
殷勇用蓄電池來打比方,銅箔越薄,密度越高,同樣體積的電池便可承載更大容量的電量。
殷勇指着一卷6微米厚的銅箔告訴記者,銅變銅箔之後,市場售價已是原材料銅的1.5倍。
銅陵市經信委副主任周金生說,銅陵正在打造銅杆、線、板、帶、箔、管、棒、粉及銅藝術品等上下遊產品配套的產業鏈,加強銅產業核心帶動力。
據了解,銅基新材料產業鏈已經成爲安徽第一個獲國家批復的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鏈。
據銅陵市經信委提供的數據,今年前5個月,全市81戶銅產業企業實現產值542.2億元,同比增長18.5%;銅基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282億元,增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