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亞洲電子交易時間段,倫敦期銅強勁上漲,延續了周三的勁升走勢。
截至周四中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三個月期銅上漲2%,報每噸9,843美元。
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成交最活躍的11月期銅上漲4.2%,報每噸73,070元,尾隨隔夜倫敦期銅隔夜大幅上漲的走勢。
周四,LME的期鋅成爲交易明星,大漲6.9%,報每噸3,637.50美元,這也是2007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主要因爲比利時生產商Nyrstar宣布因高電價而削減歐洲三家鋅冶煉廠的產量。上海期鋅也一度大漲8%,報每噸25,700元,創下14年來的高點。
由於亞洲和歐洲電力短缺,最近幾周電價創下歷史新高,這可能影響到金屬生產商的經營,導致金屬供需趨緊。
不過,通脹壓力以及經濟增長可能放慢,將會限制工業金屬的上漲空間。
周四出臺的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工廠產品的出廠價格上漲速度高於預期,主要因爲原材料價格飆升,加大了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電力供應緊張也導致一些工廠停產。
國家統計局周四表示,9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10.7%,這是自1996年開始編制該數據以來的最大漲幅。報告出臺前經濟學家們預計漲幅爲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