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由國際大口徑工程井(樁)協會、中國公路學會築路機械分會、東南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國際大口徑工程井(樁)高峯論壇”在江蘇省會議中心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大口徑工程井(樁)理論與實踐”。來自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針對大口徑工程井(樁)的新理論、新問題、新挑戰、新機遇等展開研討。
本屆論壇,匯聚了基礎建設行業施工、設備、科研、材料等各領域的精英,是一個凝聚智慧、相互交流的平臺,也是一場學術交流的盛宴,同時,也爲實現跨領域、跨層次技術之間互通互聯,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將促進基礎設計施工技術的改革與創新,推動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當天下午,亨通電力產業集團亨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丁明針對專門爲海上風電嵌巖單樁施工而設計的鑽機進行分享,做了《豎向復合型掘進機——基於體積破碎的鑽級設計》的主題報告。
丁明指出,目前海上風電嵌巖單樁施工效率不理想,主要源於鑽機的能力不足:鑽壓不足;扭矩不足 ;排渣效率低,只有一個吸收口。針對這些問題,亨通海工從扭矩、鑽壓、排渣能力、破巖能力等多方面進行改進,研發的豎向復合型掘進機,將有效地提高海上風電嵌巖單樁施工效率。
基礎是建築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樁(井)基礎在中國建築中具有悠久的歷史。憑借其承載力高、沉降少、適應性強、抗震能力強等優點,樁(井)基礎在地基基礎行業的優勢性和重要性日益顯著。
隨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基建項目走出國門,邁向世界,這給地基基礎建設帶來了諸多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樁(井)基礎也將面臨更高的挑戰。如今,超高層建築、大跨橋樑等大型土木工程及海洋平臺、深水港口等海洋工程日益增多,對基礎的承載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樁(井)基礎也不斷向着大噸位、大直徑、超長度等方向發展。亨通將不斷提高對自身技術水平的要求,在基礎的設計、施工、監測等環節不斷進步,助力城市基礎設施的興建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