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創新路上的西南銅業熔煉分廠

中國有色金屬報 2018-10-30 10:16

2018年,是雲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銅業分公司歷經60年風雨之後的新起點。

這一年,精細化管理匯集小流成江海,推動着西南銅業發展;創業、創造、創新的精神,使西南銅業煥發出勃勃生機。

熔煉分廠承擔着西南銅業礦銅生產的重任,在2018年中釐清改變的初心,知曉所處方位,尋機借勢,顯示了馭勢有方、不斷發展變化的魅力。

借勢突破

項目創新補齊生產短板

熔煉分廠作爲西南銅業銅冶煉第一道關鍵工序的單位,擔負着將銅精礦冶煉後產出礦產粗銅的任務,高雜銅精礦處理過程中的難題,成爲分廠生產的桎梏。

“2017年四季度大量高含鎂銅精礦採購到廠,要把艾薩入爐原料氧化鎂含量控制在0.4%以內的目標根本無法實現,只能將鎂含量提高到0.5%~0.8%之間進行控制。但是,這個過程中艾薩爐冶煉多次出現爐況不順、排放困難等情況,高熔點銅精礦的消耗已經嚴重制約了艾薩爐生產的穩定運行。”西南銅業熔煉分廠技術室楊鵬每當提及此事都憂心忡忡。

與時俱進、革故鼎新,補齊生產短板勢在必行。爲解決高熔點銅精礦消耗給生產帶來的現實困擾,2017年11月開始,熔煉分廠着手梳理艾薩爐渣型優化控制試驗方案,對艾薩排放速度、熔池溫度控制、爐渣取、送樣分析等具體工作進行明確分工,安排專人跟班記錄,按梯度適當提高艾薩入爐料中的氧化鎂含量。同時,積極與友鄰單位交流、學習,多次外送檢測爐渣樣品、收集數據進行分析,最終確定以優化爐渣渣型控制爲突破點,通過改變渣型擊破爐渣熔點的方式,達到生產穩定的目的。

從0.4%到0.5%再到0.8%,隨着艾薩入爐料氧化鎂含量的逐步提高,初步達到了高鎂銅精礦持續消耗和艾薩爐穩定運行的目標。針對2018年的庫存和持續到廠的高鎂原料的消耗問題,1~4月份期間,分廠又多次組織了艾薩爐渣優化試驗性生產研究,繼續收集試驗相關數據,同時將艾薩入爐料氧化鎂含量逐步提高到1%的水平進行控制,生產運行穩定。

數據是成果最有力的注腳,更是發展最權威的體現。雖然入爐料氧化鎂含量逐步提高,然而,對於劍指一流的熔煉分廠來說,逐夢的腳步從未停歇。

當前,熔煉分廠與科開部聯合昆明理工大學共同申報的《高雜銅精礦艾薩熔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科技項目課題,被中國銅業有限公司列爲2018年重點項目之一。同時,分廠正積極與昆明理工大學進行配合,爲實現艾薩入爐料氧化鎂含量控制提高到1.5%以內的目標而努力。

動力更強

新模式加快動能轉換

“人多了不一定能多幹活,也不一定幹得好活。”2017年以來,熔煉分廠對艾薩工區開展了優化員工配置工作,在大量借鑑外部企業有效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分廠內部實際情況,首先從崗位性質、工作任務目標的關鍵性及安全責任大小,完成了關鍵崗位、輔助崗位的界定,再對各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崗位職責、使用設備、工作條件、人員所需知識、技能和能力進行全面梳理,對艾薩區域人員編成及理由進行分析,通過一系列的全面分析,尋找出了艾薩工區員工可以進一步優化的空間,首先對艾薩制粒崗位進行人員配置調整,由原來“1+3”的工作模式(1名正式工、3名外協工)調整爲3名外協工全包業務模式。這一調整,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外協工全包模式開啓後,全年處理了97萬噸含銅物料,比“1+3”的工作模式時,提高了17萬噸處理量,且崗位安全態勢受控。

嘗到甜頭的熔煉分廠,隨後又對艾薩排放崗位人員進行配置優化和工作任務雙調整。調整前,排放崗位爲3名正式工、6名外協工,採取三組輪流排放模式,年平均開口高度爲1.87米,不利於高負荷生產穩定控制。因排放受阻導致停產處理時間達到18小時,爲緩解排放壓力經常性被迫提溫操作,艾薩爐操作控制高溫上限達到1235℃,不利於護爐工作的開展。調整後,2名正式工、6名外協工,採取兩組輪流排放模式,截至8月,平均開口高度爲1.73米,非常有利於生產穩定控制及經濟技術指標的再提升。未出現因排放受阻導致停產的情況,而且經常性提溫頻率大幅降低,艾薩爐操作控制高溫上限降低至1201℃,爲護爐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從7月耐火磚測量數據來看,侵蝕速率降低、受控,有望實現3年爐壽目標。

持續蓄力

並行模式受追捧

2018年,西南銅業熔煉分廠主動接回機械類維修業務,成立分廠維修大班。分廠取消了原有見單分工模式,根據設備種類、特點、維修人員技能水平,採取了設備檢維修分類承包制,分起重機械類、皮帶及物料輸送類、水泵風機及其他等3個專業維修組,突出專業性。

按照每周五的點檢例會要求,各生產工區針對區域內設備問題進行匯總,與維修大班協調檢修時間,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同時共同創造最佳的檢修條件。提前準備、分工明確,籤單、開工,工區積極配合,原來1天的工作現在只要半天就能順利完成。

遇到臨時的搶修任務,維修大班組織精兵強將利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搶修任務,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生產工區則積極配合,爲搶修創造便利條件,操作人員也經常搭把手,幫着搬運檢修備件……雖然工作又苦又累,但打破了原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辦事態度,共同營造了和諧共處的新局面。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各組之間取長補短,協同作戰,最大程度上發揮了技能特長,設備維護數量及檢修時間大大縮短,檢修效率屢創新高,實現了檢維修效率最大化。

熔煉分廠以“誰管理、誰點檢”的原則,在今年6月份完成設備點檢優化工作,避免因專職點檢與區域工程師工作職責中出現的交叉與界限模糊導致工作質量不高的問題,將艾薩、鍋爐兩個區域的專職點檢工作交給區域工程師負責,便於工程技術人員掌握所管轄區域設備一手資料,提高區域工程師對設備狀態的關注度,也提高了點檢質量,避免在反復傳遞過程中出現的信息誤差。

對備料、電爐區域的專職點檢工作由維修大班承擔,堅持的同樣是“誰維修、誰點檢”的原則,讓維修人員參與專業點檢工作,掌握自己檢修設備的運行狀況,實行負責設備“終身保修制”。通過2個月的試運行,發現點檢工作質量穩步提高,檢修質量逐步提升。

觀念決定行動,角色決定價值。如今,西南銅業熔煉分廠以創字當頭,新字爲先,發展腳步愈發堅實,發展的道路也將越走越寬。站在建廠60周年的新起點上,西南銅業熔煉分廠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充滿信心。

今日銅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銅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