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ISO/TMB正式通過了ISO/TC26“銅及銅合金”主席換屆申請並更新決議(ISO/TMB N1206),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查克兵任新任主席,任期2022至2027年。ISO/TC26“銅及銅合金”技術委員會創建於1947年,屬於最早一批設立的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其工作範圍爲銅和銅合金未鍛造、鍛造和鑄造產品領域的標準化,包括材料規範、尺寸和公差,以及銅和銅合金特有的試驗方法。截至2021年,該技術委員會共有27項發布標準,14個P成員國,20個O成員國。這14個P成員國包括澳大利亞、智利、中國、芬蘭、法國、德國、伊朗、意大利、日本、韓國、俄羅斯、南非、西班牙、英國等。2008年,該TC祕書處由德國落戶中國。
回顧歷史,總結經驗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和消費國,在承擔該技術委員會主席國和祕書國後,我們便希望進一步完善ISO/TC26標準體系、實現“一次檢驗,全球接受”美好的願景。在上任主席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曹建國先生的帶領下,爲推動該TC的活躍化運轉做了很多努力與嘗試,分別在我國和法國召開了兩次年會,嘗試提出了《無縫內螺紋銅管》《陰極銅直讀光譜分析方法》等國際標準提案,均未能獲得足夠數量P成員的支持。隨後,該TC僅維持住祕書處的正常運轉,開展現有標準的復審工作,沒有新的標準項目進行制修訂。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歐盟、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及地區在銅及銅合金產業發展起步早,技術水平高,已經形成了譬如EN、ASTM和JIS等在產品、檢驗方法上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標準體系,對於繼續完善ISO標準體系,沒有主觀動力和需求。
· 根據ISO導則要求,提案成功立項既需要足夠的支持國家,也需要反對的國家數不大於P成員總數的1/3,這個要求也是基於實現“一次檢驗,全球接受”的。然而發達國家或地區作爲該TC的P成員國和關鍵技術的掌握者,對於標準制修訂工作缺乏主觀需求和動力,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TC的有效運轉。
· 在祕書處落戶中國之初,國內銅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很多領域還處在向國際先進水平奔跑的階段。作爲祕書國,非常渴望能夠將該TC活躍起來,關注行業發展尖端態勢,及時對標準體系進行優化和質量提升,但是在那時,相比發達國家,話語權稍弱,難以實現TC有效運轉的正向引導。
· 國內生產企業一方面在產業地位上與發達國家或地區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對制定ISO標準認識和經驗不足,缺乏專業技術與外語的復合型人才。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放眼世界,經過二十餘年的發展,國際銅工業的格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裝備水平的呈現“百花齊放”的競爭格局,現有ISO標準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目前的貿易需求。銅作爲全球關鍵礦產之一,是目前各國關注的焦點,國際範圍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智能制造等新的發展方向,讓推動該領域標準體系實現“一次檢驗,全球接受”有了行業內在的動力。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國銅冶煉、加工領域較十多年前都經歷了長足的發展,銅冶煉及部分加工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江西銅業集團、海亮集團爲代表的大型銅企邁向國際,在祕魯、哈薩克斯坦、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礦業基礎和先進生產線。我國在銅及銅合金加工材領域形成了板帶箔、棒型線、絲材、管材、粉末、鑄錠鑄件等兩百餘項標準336個加工材牌號,囊括了我們目前市場上的各種主要產品,很好地規範了我國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爲我國產品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基礎。而在ISO標準研制方面,我們在其他有色金屬領域研制了二十餘項國際標準,積累了較好的國際標準化經驗,也逐漸培養了一批國際標準化人才。
下一步,在新任主席的帶領下,祕書處將:
· 依託國內各大冶煉廠、加工廠在國際建廠的基礎,廣泛建立與各P成員國及O成員國間的積極聯系,深化標準化國際交流合作機制。
· 優化現有SBP。強化標準對貿易便利化的支撐,深入分析現有各體系標準的優勢與不足,納百家之長;了解國際市場對標準的需求,提升標準的先進性和適用性,優先修訂現有標準,完善分析和測試領域相關標準。強調傳統化學方法與儀器檢測方法的結合配套。
· 聚焦銅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開展相關環境、循環、追溯等標準的研制;針對銅領域的碳達峯、碳中和提出基於項目層面的碳核算、碳足跡標準;瞄準銅的二次資源,推動再生原料的標準化。
歡迎關心銅領域國際標準的相關專家與祕書處聯系,醞釀培育合適的國際標準化項目。相信在我國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在祕書處和各銅冶煉、加工企業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積極努力下,能夠開闢ISO/TC26新的階段。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