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銅基加碼軍工 楚江新材有望改寫產業格局

證券時報 2018-11-23 09:08

在中國的銅板帶加工領域,楚江新材董事長姜純是位“拳擊手”,每一次出拳都試圖更快、更重、更準。隨着募投項目“銅合金板帶產品升級及產能置換和智能化改造”明年6月全面達產,高端產能在未來三年內逐步釋放,楚江新材高精銅板帶的產量和品質都將進入全球銅板帶的第一梯隊,國內“高精尖”銅基新材大規模依賴進口的產業格局有望被改寫。

過去5年,作爲產銷量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銅板帶上市公司,楚江新材做到了主營業務銅板帶產能利用率、產銷率、資金回籠率達到3個“100%”。2017年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10億元,盈利3.6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前3季度各指標依然穩中有增。

近日,楚江新材定增收購江蘇天鳥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鳥高新”)獲得無條件審核通過,公司在銅基材料深耕數十年的經驗有望向軍工新材料復制,力促中國碳纖維應用新材料產業實現進口替代。

在楚江產業研究院二樓辦公室裏,楚江新材董事長姜純與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打開了話匣:爲何以精細和專注的基礎金屬材料龍頭要向看似不熟悉的碳纖維新材料領域進軍?雙輪驅動、軍民融合背後,是一套怎樣的連擊?

“黃埔軍校”

安徽省蕪湖市不具有發展銅加工行業的原料、市場、運輸等先天優勢,卻聚集了A股三家以銅板帶爲主業的上市公司,是全國重要的銅基材料加工基地。

這三家上市公司多少都和姜純有關。某種程度上,姜純的經歷扣合了中國銅加工產業的發展歷程,也可以解釋蕪湖爲何能在這個產業“異軍突起”。

1983年大學畢業後,姜純回到家鄉蕪湖,從技術員開始做起,逐漸變成了銅板帶產業的“黃埔軍校”校長。

1986年,蕪湖銅帶產業開始起步,當地冶煉廠和蕪湖鳩江區大橋鎮聯營成立了蕪湖市最早的一家有色金屬壓延廠(簡稱“壓延廠”),但經營不善,瀕臨倒閉。姜純1991年臨危受命,成了壓延廠的廠長。

接手三年下來,蕪湖郊區的壓延廠成了當地最賺錢的鄉鎮企業,住在市區的人也願意去大橋鎮上班。除了壓延廠,姜純後期還挑起了當地有色型材分廠的擔子。

1998年,蕪湖冶煉廠將旗下最掙錢的兩塊資產整合,發起設立鑫科材料並改制上市,壓延廠和型材廠是盈利主體。2000年,姜純被任命爲中國銅加工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鑫科材料的總經理。

2002年,深圳一家民營資本入主鑫科材料,姜純選擇了離職自主創業,建立了楚江集團,其中包括發力黃銅板帶產品的精誠銅業(楚江新材前身)。再後來,以紫銅板帶爲拳頭產品的衆源新材(11.98 +0.93%,診股)上市,加上在錫磷青銅帶和白銅帶上有先發優勢的鑫科材料,蕪湖三家銅板帶上市公司在細分領域各領風騷。

三個“100%”背後

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訓練,什麼挑戰都敢迎面接受的勇氣,“拳擊手”的風格鍛造出了楚江新材嚴、實、硬的工作作風和執行力。

證券時報記者在楚江新材工廠裏看到,這個中國最大的銅板材加工企業裏,廢棄銅料堆疊成山,有條不紊地經過鑄錠、熱軋、冷軋、退火、清洗、精整、剪切等一系列的程序,鍛造成爲重達千鈞、長逾百米,厚度卻以微米計量的高精銅板帶。

接下來,楚江新材計劃用3-5年將中國銅板帶產業打造成世界一流,5-10年每年業績20%-30%的持續增長。

這個計劃聽上去野心勃勃,但並非自誇。楚江新材的高端產能從明年開始釋放,後年、大後年全部出來,“我們保管取代進口。”姜純說。

熟悉楚江的人知道,這背後是“積小勝成大勝”的“慢功夫”,逐漸積累到了臨界點。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楚江新材實現營業收入97.46億元,同比增長24.29%;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7倍至2.5億元的情況下,實現淨利潤3.11億元,同比增長18.29%。

“說實話,銅加工行業規模大,掙錢的企業卻很少。過去經濟高速發展,企業粗放增長,現在要盈利還是要靠做產品。”姜純歸納,楚江多年來持續改善、不斷精進,保持效益和規模的同步增長,“首先把經營質量扣住,然後再考慮發展。質量好了才上規模,規模上來以後,我們又去抓質量,這種循環比較良性,發展更穩健。”

檢驗循環靠三個硬標準——產能利用率100%、產銷率100%、資金回籠率100%。過去5年,即使在國內產能結構化過剩的大環境下,楚江做到公司產品供不應求,銅基主業淨資產收益率達到15%以上。

換個角度看,接下來到了優秀企業間合縱連橫的時刻。今年上半年,楚江新材戰略入股江蘇鑫海銅業,強強聯手發力新能源領域:楚江方面將加快優質導體母材產能建設,鑫海銅業加快新興應用領域導體產品開發和產能擴充,目標是十年內成爲全國第一,在銅導體上實現替代進口。

“我們喜歡困難,”回首二十多年的奮鬥經歷,姜純並不言苦,“一是練了內功,環境逼得去不斷反思,去提升自己;第二是整個行業反而淨化了,很多不規範的企業被清理了。”

收購天鳥加碼軍工新材

姜純喜歡把企業經營者同運動員做類比:做企業,就和拳擊比賽一樣,在不同的比賽階段、遇到不同的對手,得有不同的打法。2015年起,圍繞着“材料”兩個字,姜純開始考慮:銅基材料上的成功,能否復制到其他市場亟需的高端產業上去?比如,碳纖維等軍工航天新材料。

整合頂立科技、並購天鳥高新,爲的就是在新材料領域實現“進口替代”。姜純認爲,抓住兩大方向,才能乘上中國經濟提檔升級的列車:一是把握主流市場,要把質量不斷提升上去。二是向“高精尖”發力。

事實佐證了判斷。到2017年,頂立科技營業收入較上年增加了35.9%,並購期的業績承諾都完成。更重要的是,這三年來在和楚江的磨合和聚焦的過程中,雙方取得共識,高純石墨材料和碳碳復合材料是重點方向,其中碳纖維材料最具有大規模生產的條件。

於是,也就有了順着碳纖維材料這條線,將以10.62億元並購江蘇天鳥高新90%股權。

“天鳥生產的定制化產品,多數需要通過長時間研發攻關才能形成,航天科工企業也有比較復雜的認證體系,並購天鳥會大大加快我們進入市場的時間,邁向更高的門檻。”負責楚江新材戰略投資和新材料業務的副總裁王剛解釋,天鳥不僅是頂立核心部件的供應商,且有很多相同的下遊軍工、民品客戶,產業關聯度高。

此次增發通過證監會審核,楚江新材離“銅帶行業領導者、軍民融合主力軍”的目標更進一步。這依然會是個厚積薄發的“慢”過程,“有時候也會有員工抱怨,在某一段時間內覺得我們公司很慢,做事很復雜,一件事在一個月裏面還做不完,效率太低了。” 姜純坦言,“但是如果往長遠看,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對未來的一年、五年、十年帶來的影響會多大。一件事增加了正面影響,那十件事、一百件事呢?發展的速率自然就快了。”

今日銅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銅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