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10時6分,在湖南省衡陽市常寧水口山的中國五礦銅鉛鋅產業基地30萬噸鋅項目2號焙燒爐現場,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中冶集團董事長國文清與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鄧羣策同時按下投料開關,這標志着中國五礦打造的“國內第一、世界一流”綠色冶煉產業示範基地經過一年的艱辛努力後,終於取得了成果,基地發展正式揚帆起航。
此次投料的152平方米焙燒爐,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流態化焙燒爐,也是銅鉛鋅產業基地鋅項目的主體設備之一,這是鋅冶煉工藝中鋅精礦轉化成鋅焙砂的關鍵工序。該爐由中國恩菲設計,中國五礦二十三冶承建。該爐爐膛總高25.9米,擴大段直徑18.58米,正常運行後日處理鋅精礦物料將達到1060噸。
五礦銅鉛鋅產業示範基地是中國五礦與湖南省實施戰略合作的綠色經濟發展工程、湘江流域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工程、國企改革與地方協同發展的民生工程。基地規劃產能分別爲30萬噸鋅、30萬噸銅、10萬噸鉛。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分兩期實施,一期建設30萬噸鋅冶煉項目與10萬噸鉛改造項目,二期建設20萬噸銅冶煉項目,是世界上一次性建設規模最大的有色冶煉工程。基地全部建成投產後,預計年收入將達到300億元、利稅約15億元。
該項目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鉛鋅冶煉企業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項目。自2014年以來,中國五礦及所屬湖南有色金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有色”)積極響應國家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實施計劃,經過多方論證和積極籌備,最終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相關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明確將株冶30萬噸鋅冶煉產能和10萬噸鉛冶煉產能轉型升級至銅鉛鋅產業基地。
基地項目建設過程中,株冶積極響應國家“智能制造”要求,成立了專門的院士工作站,推行兩化融合,全力建設智能化的現代工廠。項目主要核心設備和技術包括:世界最大的152平方米焙燒爐;世界最大的單系列30萬噸浸出系統;OTC溶液深度淨化系統;國內獨創兼顧分時效益的大極板電解和自動剝鋅技術;行業最大的富氧揮發回轉窯;銦直接萃取提煉鋅銦技術;保障工業廢水零排放的特有污酸處理技術;全廠智能化生產控制/決策支持系統;自主知識產權SKS煉鉛、煉銅技術。
基地項目建設充分體現了綠色發展理念。項目按照國內最嚴格的環保標準進行設計,工業廢水零排放爲國內有色企業首家;廢氣SO2按80mg/Nm3設計,爲國家排放標準的五分之一;廢渣設計採用威爾茲法,實現有價金屬的回收和尾渣的無害化綜合利用。該項目環保投資共計28億元,佔建設投資比重的33%。項目建成實施後,中國五礦成員企業可實現SO2減排15000餘噸/年,排放量削減18倍;重點防控元素(鉛、砷、鎘、汞)在湘江流域實現1.5倍削減,其他污染物同步削減,湘江流域污染物得到大幅減排。
基地項目自2017年12月正式開工以來,株冶在中國五礦和湖南有色的領導下,與總包方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施工單位中國一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二冶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積極配合,充分發揚“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國五礦精神,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狀態奮力拼搏,最終實現了一年建成投產的奮鬥目標,創造了國內外同類型項目建設工期的新紀錄,比正常施工進度提前了6到8個月。
中國五礦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中冶集團總經理、黨委書記張兆祥,衡陽市政協主席廖炎秋,常寧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樂勝分別在投料儀式上致辭;湖南有色總經理趙志順主持投料儀式。
在衡陽期間,國文清一行實地調研了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和五礦銅業(湖南)有限公司,看望和慰問了一線幹部職工,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就加快企業改革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國五礦副總經理、黨組成員李連華、張兆祥、焦健陪同出席相關活動。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卓羣、省國資委副主任樊建軍、工信廳副巡視員吳毅龍;衡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段志剛,市人大祕書長龍雪一,市政府祕書長鄧小林;株洲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何劍波,市政府副祕書長李必農;常寧市委副書記唐奇林,市人大委員會主任李新華,市政協主席王若君,市委常委、辦公室主任樑宇琦,副市長段鳴,副縣級幹部彭新霖等出席投料儀式。中國五礦總部相關部門、直管企業及所屬企業有關負責人參加此次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