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基與碳基材料共舞 楚江新材持續發力產品升級

楚江新材 2022-08-25 09:04
從銅材制造行業龍頭到碳基材料隱形冠軍,楚江新材(002171)沐雨櫛風二十餘載:1999年成立,2007年初登資本市場,2014年實現整體上市,2015年並購頂立科技,2018年收購天鳥高新,2020年啓動分拆上市。公司前進每一步都耦合着資本市場改革的步伐,通過融合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從傳統加工行業向高端制造業迭代升級。        
2017年以來,楚江新材營業收入相繼邁過100億元、200億元、300億元大關,淨利潤則從2015年的不足億元,快速增長至2021年的5.6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40%。                  
2022年上半年,公司延續穩健增長態勢,實現營業收入205.71億元,同比增長19%,淨利潤2.81億元,同比增長8.7%。                  
近日,證券時報“走進上市公司排頭兵”採訪團走進楚江新材,對話公司董事長姜純,探尋傳統產業向高端突圍的成長路徑。        

銅基與碳基材料共舞 楚江新材持續發力產品升級

銅材制造行業黑馬

在銅材制造行業摸爬滾打40餘年,科班出身的姜純在業內頗有名氣,不僅僅是因爲過硬的專業技術,更重要的是他在關鍵時候的當機立斷。        
1983年,姜純從江西冶金學院壓力加工專業畢業,被分配至蕪湖市消防器材廠,後於1985年調入蕪湖冶煉廠。1986年,由蕪湖冶煉廠與當地大橋鎮聯營,蕪湖市有色金屬壓延廠成立,但卻受制於產能利用率不足,陷入經營困境。1991年,技術員出身的姜純扛起重任,出任廠長一職,歷經三年,不僅把工廠拉出虧損泥潭,而且將其打造成“安徽省鄉鎮企業十強”;1998年,由蕪湖冶煉廠旗下壓延廠與型材廠整合而成的鑫科材料改制上市,姜純於2000年出任上市公司總經理。2002年,因管理理念及經營思路不同,姜純毅然離職,選擇下海自主創業,並一路帶領“楚江人”在銅材制造領域披荊斬棘。            
“當時不自知,但現在回過頭看,出任廠長、下海創業這兩個節點對我來說確實是人生的重大轉折。”姜純坦言。在外界看來,楚江新材像是銅材制造行業中闖出的一匹黑馬,殊不知背後暗藏着一套精妙而巧思的經營邏輯。            
       
產能利用率100%、產銷率100%、資金回籠率100%,是楚江新材銅材制造板塊的“座右銘”。姜純認爲,將產能化爲產品,將產品化爲銷量,再將銷量化爲實實在在的現金流入,才能形成正向的良性循環,而在這過程中,降本增效、提升服務是個中利器。“公司始終動態平衡產品、經營、產能之間的關系,而在國內能夠做到前述三方面均衡發展的銅材制造企業可謂鳳毛麟角。”姜純表示。        
早年間,楚江新材便摸索出了以再生銅爲原料的生產模式,初衷是爲了降本,而今在“雙碳”目標下更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據介紹,目前優質再生銅與採購電解銅的平均價差在1000元/噸-1500元/噸,而公司銅合金產品的再生銅綜合利用比例達60%-70%,遠高於同行,且產品的物理性能、精度水平等方面均處行業領先地位,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採購成本,推高產品性價比優勢。“未來隨着再生銅回收率加大,公司的成本領先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姜純指出。

銅基與碳基材料共舞 楚江新材持續發力產品升級

(高端銅導體生產現場)   

銅材制造行業具有小批量、多品種、個性化定制等特點,如何高效精準地對接客戶多元化需求也至關重要。楚江新材建立起按行業精細化分類的客戶檔案,並依託全國自建的40多個營銷平臺,提供24小時快速響應及門到門的交付服務,在業內獨樹一幟。        
2021年,楚江新材“明星產品”高精度銅合金板帶材產銷 30萬噸,市佔率超13%,已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銅合金線、高端銅導體產品均居於細分賽道領先地位。

銅基與碳基材料共舞 楚江新材持續發力產品升級

(精密銅帶生產現場)

打造碳基材料第二增長極

銅材制造屬於基礎材料產業,行業集中度不高、競爭激烈,楚江新材雖爲行業翹楚,但仍難擺脫微利狀態,綜合毛利率徘徊在7%左右。        
“早年,公司整體的技術裝備比較貧乏,對裝備的投資也較小,我漸漸覺得產品的整體層次低了,想往更高端的材料領域轉型,並購重組的念頭開始萌發。”姜純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2015年,軍工新材料高端熱工裝備企業頂立科技進入姜純的視野。技術含量高、聚焦專注產學研一體化,頂立科技毛利率常年穩居50%以上,其智能熱工裝備處於行業龍頭地位,卡位下遊新材料關鍵環節,契合了楚江新材向高端化轉型的訴求。        
“頂立科技瞄準的是高端市場,雖然毛利率高但規模化程度不夠,若想尋求可持續的快速增長,必須開拓更爲廣闊的民用市場,而近年來碳纖維、石墨等材料在光伏、半導體等領域快速普及,軍轉民恰逢其時。”姜純表示,相比於軍品,民品對企業供貨能力、產品性價比方面有着更爲全面的要求,市場打法完全不同,而楚江新材長期深耕民用市場,在市場化經營、規模化拓展方面恰恰能與頂立科技形成強有力的互補效應。        
二者的協同從頂立科技的業績增速上可見一斑。2015-2021年,頂立科技營收規模從1.42億元躍升至3.24億元,淨利潤水平從4037萬元增長至9400多萬元。        
“放眼全球的高端熱工裝備企業,營收規模突破2億的很少。今年頂立科技的營收目標是做到5億元以上,未來增長空間巨大。公司還圍繞碳化硅材料進行深入研究,高純碳粉性能指標達國際領先水平,產品純度可達 99.9999%以上,並已實現小批量生產。不謙虛地說,頂立科技是在挑戰‘世界難題’。”姜純表示。        
將頂立科技收入囊中後,初嘗整合發展甜頭的楚江新材在2018年遇見了下一個並購標的——碳纖維立體編織龍頭天鳥高新。“天鳥高新主營碳纖維預制體業務,與頂立科技有共同的下遊用戶,而公司能夠與天鳥高新結識,也是得益於頂立科技的引薦。”姜純表示,通過前述並購,公司在新材料板塊的產業聚集效應更強了。        
據介紹,天鳥高新在碳纖維預制體業務領域處於壟斷地位,產品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以及國民經濟等多個領域,早年囿於產能瓶頸發展受阻。在並購方案中,楚江新材配套募集資金超7億元,主要用於建設年產480噸飛機碳剎車預制體、年產650噸碳纖維熱場材料預制體項目,快速打開產能空間。        
而在盈利能力方面,天鳥高新也是一路開掛,2019年淨利潤水平從並購前的年均3000餘萬元,一舉邁入億元俱樂部,2021年已達1.88億元。        
背景不同、行業不同、盈利模式不同,楚江新材是如何實現並購標的快速融入、持續成長的?                  
“看企業,先要識人。”姜純坦言,在公司每一次並購交易中,首要標準就是團隊管理理念契合,這是合作的基石;而在後續的管理中,則要講究“收放自如”,側重以目標考核爲導向,通過上市公司治理機制進行有效約束,並在集團內部形成良性競爭氛圍,鞭策企業自我加壓,持續向好。        
2020年,乘着資本市場改革政策東風,楚江新材啓動頂立科技分拆上市事宜,近兩年來相繼引入國家產業投資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嘉興國儀二號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肥中安海通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湖南高新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同時,頂立科技核心管理團隊以直接持股或成立持股平臺的方式增資入股,再度成爲股東,開啓“二次創業”徵程。        

All in產品升級

在姜純看來,並購不僅僅是規模和業績增長的快速通道,更是對既有業務重新審視的絕佳機會。        
“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過去我對銅材制造業務的認知是模糊的,但在並購頂立科技和天鳥高新之後,我堅定地認爲原有的基礎材料板塊依然大有可爲,只要產品足夠領先,也可以具備很高的技術含量。”        
長期以來,傳統制造業處於“微笑曲線”的底端,如何向研發、服務延伸,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向高端制造轉型成爲楚江新材近年來的重要發力點。        
在宏觀經濟環境方面,隨着現代通訊、電子和半導體產業的迅猛發展,高精密度板帶材需求大幅攀升,疊加海外疫情反復及部分國家對中國進口產品的制裁,高端產品進口受阻,倒逼銅材制造行業向高質量發展。        
2017年以來,楚江新材進行了四輪融資,累計募集資金總額超40億元,除部分用於支付收購資產現金對價外,剩餘資金全部用於產品升級。        
2020年,公司完成18.3億元可轉債發行,募投項目“清一色”瞄準高端市場,具體爲年產5萬噸高精銅合金帶箔材、年產6萬噸高精密度銅合金壓延帶材改擴建、年產30萬噸綠色智能制造高精高導銅基材料以及年產2 萬噸高精密銅合金線材項目,均已開工建設,並將陸續投產。        
按照計劃,公司2022年銅基材料板塊高檔產品佔比將提升至80%以上,產品全面覆蓋智能互聯裝備、終端應用裝備、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領域。        
“我們的產品迭代計劃從2017年開始,預計到2025年實施完成,屆時原有的產品、產業將實現顛覆性升級。”姜純表示。        
在高端制造戰略指引下,楚江新材的投資邏輯也進一步清晰。        
2019年,公司收購參股公司鑫海高導57.78%股權,以80%的持股比例實現控股,布局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用導體材料領域;2020年,公司沿着碳基新材料產業鏈,投資設立蕪湖天鳥,聚焦光伏熱場領域的碳/碳復合材料,後續還將重點開發碳/碳、碳/陶剎車盤等產品民用市場;日前,頂立科技宣布投建碳化鉭產業化項目,聚焦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領域,開發塗層石墨構件和提純技術,旨在實現相關材料進口替代。        
“當前階段,我們更關注產品、經營質量的提升和內涵式增長,並不盲目追求規模的擴張。一旦越過了這個階段,產品規模上大臺階就水到渠成了。”姜純坦言。按照規劃,楚江新材十四五末先進銅基材料產能將達100萬噸以上,其中銅板帶40萬噸以上、銅導體產能50萬噸以上、銅合金線產能10萬噸以上。        
在拿手的銅板帶領域,姜純並不滿足於當前13%的市佔率水平。“我們的目標是做到細分領域30%以上市場份額,成爲絕對的行業龍頭,達到這一目標後,再根據市場及行業格局做進一步調整,不排除把目標提高到40%以上。”        
今日銅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銅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