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有望提振再生銅產業

期貨日報 2022-08-30 08:12

期貨日報8月30日報道:在“雙碳”背景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對促進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同時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是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橋頭堡”,對實現有色金屬工業的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近日“2022年(第四屆)中國再生銅產業鏈供需交流會”在浙江臺州舉行,此次會議聚焦再生銅產業發展政策,深入剖析產業發展形勢,強化期現行業交流,爲銅產業鏈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浙江臺州是我國重要的廢舊資源拆解利用的基地,同時是銅棒、銅板、銅箔、銅帶、銅合金的加工重鎮,可以說再生金屬產業在這裏實現了蓬勃發展。”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李士龍表示,在國家再生金屬相關政策的多次調整中,臺州發揮出再生金屬產業的集聚優勢、確立了再生金屬的產業定位、摸索出產業的創新亮點、挖掘出潛在的市場、提高了市場的佔有率,爲國內外同行業樹立了典範。

看向再生銅產業現狀,李士龍表示,我國銅資源對外依賴度較高,爲了解決國內資源短缺問題,滿足我國銅消費需求,廢銅的再生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再生銅原料回收量約255萬噸(金屬量),佔再生銅原料供應量的65.2%。再生銅產業原料結構由2015年以前的進口爲主,轉爲國內回收爲主。同時在“雙碳”政策及循環經濟要求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再生金屬產業健康發展,尤其是再生銅產業方面,不受“兩高一資”的限制,同時享受退稅政策和零關稅待遇。

不過他也表示,當下再生銅產業發展面臨一些問題,一是原料保障程度低、產業抗風險能力差;二是缺乏專業、規範的回收體系;三是企業融資困難、對衝風險能力弱;四是產品結構單一、利潤率低、議價能力弱。其中,他特別提出,再生銅企業普遍存在資金佔用大、回收與加工相對獨立,原料庫存周期短的問題。而且再生銅產業還存在原料標準化程度低、品種多以及廢銅原料回收源頭無票等問題,這導致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從原料到產品的金融屬性一直難以實現,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更加突出。

上海鋼聯分析師曾健輝認爲,國家財稅40號文件的正式實施,有望解決再生銅回收環節的發票問題,但仍亟待相關部門出臺針對再生銅的相關細化規則。同時他表示,財稅新政或將促進回收企業加大回收力度,有助於改善產業供需關系,此外財稅40號文件將促進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有利於進一步促進綜合的再生金屬資源集團發展壯大。

看向再生銅產業的發展前景,李士龍表示在國家層面,再生銅產業被定位爲節能環保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國家資源環境安全和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實現“雙碳”目標及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下,未來國家及地方的政策、資金支持將利好再生銅行業的發展。另外,未來再生銅行業發展將與“新基建”發展緊密結合,“新基建”有望提振銅消費,不僅能爲再生銅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還可爲再生銅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在再生銅市場供需方面,曾健輝表示,當前廢銅供應的緊張局面依舊難改,主要受全球經濟下行影響,廢銅拆解、報廢減少,同時在全球綠色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再生資源作爲城市礦產,各國對廢舊物資利用更爲重視,相關出口減少,這使得國內供應將繼續維持偏緊局面。尤其是經過年中銅價急劇下跌行情,加劇了廢銅市場供應的不穩定性,目前廢銅市場仍處於修復階段。展望未來銅價走勢,曾健輝表示,在美聯儲帶動全球加息周期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形勢偏悲觀,同時由於地緣局部衝突加劇及歐洲能源危機日益緊張,疊加疫情對產業鏈供需節奏及物流的持續幹擾,銅價短期存在上漲空間,但是中長期相對偏空。

目前,滬銅期貨與國際銅期貨協同發展,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持續提升,爲境內外企業提供了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建信期貨寧波營業部總經理洪凱表示,銅內外貿易是整個有色金屬中量最大且最頻繁的貿易,其中跨境貿易主要面臨內外比值向不利方向變動以及相關匯率波動風險。爲了幫助銅產業企業減少跨境貿易面臨的市場風險,建信期貨與其風險管理子公司建信商貿推出的境內外聯動套保業務,將場內商品期貨與場外衍生工具進行組合,前端承接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需求,後端分別通過建信期貨和建信商貿的定制化產品進行風險對衝,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參與境外保值的門檻。同時全部採用人民幣交易,企業省去了資金匯兌的麻煩。此外境內外兩端交易的保證金合並計算,節約了企業的資金佔用成本,企業面臨的追保壓力也有所減輕。

今日銅價微信推送
關注九商雲匯回復銅價格
微信掃碼

相關推薦

微信公衆號
商務客服
展會合作